信与不信
2019-09-28阳百欣
我们为什么迷恋足球赛?除了高超的球技、跌宕的赛事、团队的荣耀之外,我们更能感受到命运与人性,尊严与梦想。我们为什么歌颂青年时代?因为青年时代拥有无限的可能性。我们为什么崇尚英雄?因为崇尚英雄就是追随真善美,就是颂扬正能量。我们为什么持续关注着“专家说”“互联网说”“电视上说”?因为这世界变化太快,让我们无所适从。信息犹如万花筒,让我们迷失了自我,以前笃信不疑的东西,由于“专家说”“网络说”“某某说”而变得不那么肯定了,甚至迷茫了。
专家说三七的作用出乎意料。于是乎,想降血压的,想美容的,想强身健体的……蜂拥而至,中药房出现了一药难求的景象。正当这群人兴致勃勃地食用三七梦想达到专家预言的目的时,舆论却峰回路转,有人说三七其实也只是一味普通的中药,与其他的中药无二,没必要把它摆在神坛的位置。
我们的确需要获取各种不曾懂得的知识,了解不同的见闻来丰富自己,让自己生活得更美好。但我们不能因此而丢失自我,面对新生事物,更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力。
“信”是要经过思考过滤的。事实上,任何“专家说”“互联网说”“电视上说”只代表一种可能性,也只符合一部分人的情况。所谓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或者对今天的你有益,对明天的你就有害。所以我们就该在“某某说”的前面加上“对有些人来说”“有些时候”“可能会”之类的修饰语。这样我们才不会被迷魂汤灌醉,“信”是有条件的。
我们要以好奇、尊重、审视和质疑的态度来面对“专家说”“互联网说”“电视上说”。因为这“说”们的言论将会决定我们未来日常生活的形式和状态。任何事物都有界限,山再高,总有一个顶点;河再长,总能找到它的源头。我们可能同时接受着阳光的温暖和雨水的打击,也可能同时接受阳光无情的暴晒与雨水浓情的润泽。
对于有些“说”应该大胆质疑。我们曾如此渴望通过博采众家之长来充实内心,把自己变成一个唯“专家说”。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不要在意别人怎么说、怎么看,因为这些言语改变不了事实,却可以搅乱你的心。如果心乱了,一切就都乱了。要学会对自己说,真正懂你的,绝对不是那些专家、学者,而是你自己。只要有心、有识,你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清浅岁月,朝花夕拾,岁影斑斓,顾盼悠悠,请继续以一颗质朴素简的心,看待世间的一切纷扰,于喧嚣中寻找一份清欢,于安静中坚守本我如初。信与不信皆需淡然。如莲,出淤泥而不染;似梅,暗香浮动便好。
老师推荐
这篇“信”与“不信”,有思维深度,直击社会现实,语言清雅精练,思路清晰,娓娓道来,如一汪清泉自然流淌。
阳百欣同学平时涉猎较广,这在她的文章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文章视野遍及体育、时事、养生等领域,这突破了单纯“为文而文”的藩篱,化世事于指掌,融大千于一炉。心怀天下才能气吞山河,视野的广度、心肠的热度促成了作者思维的深度。作者以一个高中学生的视角来观察社会、思考世事,剖析深刻,见解独到,实为难得。文章展示的对各种“说”的看法和做法既睿智犀利又不乏思辨圆融。
在班级日常练笔的“循环日记”中,阳百欣同学特别注重自己的语言锤炼。“文章不厌百回改”“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用在她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平时语言锤炼的点滴星火,终汇成熊熊燃烧的燎原巨焰。本文多用整句,善用修辞,语言既富有张力又婉转流畅,读来如闻天籁如饮甘露,清新淡雅中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文章构思匠心独运,思路明了,实为一篇上乘的议论性散文。但囿于作者的阅历、积累所限,瑜中之瑕在所难免。我想这也将成为作者努力的方向,也期待她为我们呈现更多的精彩。
(指導老师:苏 猛)
评委意见:
本文的主要优点是论点清晰,论据充实,贴近生活实际,尊重自我生活。
作者从身边事入手,将人总有盲点,需要“获取不曾懂得的知识”的同理心拿出来,然后将摆事实与讲道理相结合,以丰满的内容,一步步推进观点,从对各类“说”大胆质疑,到不在意,再到找到自己的心,从生活出发,回归生活。
我们读之,会有很强的代入感,并暗暗点头,这大约会是文章合理的一大证据吧!
(肖 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