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自贸区扩容,扩的不仅仅是面积

2019-09-28左琳

中国报道 2019年9期
关键词:临港片区上海

左琳

临港新片区既为上海打造核心竞争力带来大机遇,也为国家战略的需要承担起重任。

“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这是8月20日正式揭牌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官方网站上打出的响亮标语。

临港新片区位于上海东南角,规划面积为343平方公里,距上海市中心75公里,地处长江口和杭州湾交汇处,北临浦东国际航空港,南接洋山国际枢纽港,也是上海沿海大通道的重要节点区域。

根据8月6日国务院印发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到2035年,临港区域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再造一个目前的浦东新区。临港还将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成为中国实施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的新高地与支点。

而如何打理好这片中国开放的新热土,对于临港新片区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临港的特殊优势

2013年9月29日,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的上海自贸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全面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的试验田。6年过去,上海自贸区的市场活力被进一步激发,投资贸易便利化程度继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也取得了成效。

随着改革进程加快、扎根在上海自贸区的企业及产城融合情况愈发成熟,土地空间也越来越宝贵,上海自贸区扩容早已箭在弦上。

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为了更好发挥上海等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决定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鼓励和支持上海在推进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大胆创新探索,为全国积累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高新技术产业可以算是新片区的发展关键。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认为,部署新一代中国制造的全球化产业链(特别是在高端制造业领域)是此次新片区成立的主要内容。《方案》明确提出,对新片区内符合条件的从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生产研发的企业,自设立之日起5年内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面对这些硬科技、硬产业的发展需求,复旦大学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研究员张湧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临港空间宽阔,有充足的存量工业用地,这是选择临港作为新片区的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临港的产业基础优势也相对突出。在《方案》推出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说,临港地区是上海科创中心主体承载区,这里“已经开发了15年,集聚的产业项目超过500个,初步形成了新能源装备、海洋工程、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一些骨干企业,也集聚了一批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

相比于其他地区,处于上海的临港更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张湧分析认为,上海具备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不仅是金融资源,还包括科技资源及创新资源的全球配置——要让全球的人才能够集聚于此,这对城市功能的要求非常高。特别是新片区必须要背负建设亚太供应链管理中心的使命,这就势必要求新片区能够完成产品从采购、配送到加工、制造和销售的全过程。

《方案》提到,新片区要“选择国家战略需要、国际市场需求大、对开放度要求高但其他地区尚不具备实施条件的重点领域”,同时具备区位优势与产业优势的临港,恰恰符合《方案》中对新片区的要求,有能力承担自贸区新片区被赋予的任务。

“即便临港新片区成立,也不意味着它与我国其他自贸区是竞争关系,更不能替代其他区域。”张湧强调,“它们各有特色,也各有使命,不仅提振当地经济,更体现了国家的总体战略布局。与其说竞争,不如说互补。”

直指投资贸易自由

“如果說过去6年自贸区重在政府职能转变、营商环境优化的先行先试,那么新片区的重点则直指‘自由,这在国际贸易摩擦频发的当下,凸显了中国高举开放大旗的定力。”张湧说。

在本次发布的《方案》中,“五个自由”“一大便利”被很多业内人士评为亮点。《方案》提出,在适用自由贸易试验区各项开放创新措施的基础上,支持新片区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等为重点,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一位财经评论员对《中国报道》记者分析说,此次自由化与便利化原则的提出,一方面是对区内资本自由流入与流出的探索,是迈向自由港的重要一步。本次《方案》提出的自由化与便利化原则、在一线取消不必要的贸易监管以及实施特殊税收政策,亦是一种更为开放的探索。

该评论员认为,在另一方面,这也加大了对外资的吸引。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因此越是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当口,这一举措就越是展现了中国开放的决心,把外资的压力转化为自己的动力,也更加强调我们市场经济在制度上正不断成熟完善、具备优势,靠我们与国际接轨的、一流的营商环境来稳定与吸引外资。

“自由的前提和保障是监管,只有严格的监管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否则只是无序的自由。”张湧表示,在指向投资贸易自由的情况下,《方案》也明确提出要建立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形式审查为主的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度及优化监管流程等。既要让市场主体得到实惠,避免规则过于繁琐严格,降低监管成本,又要监管到位。

本次《方案》首次提出设立洋山特殊综保区,对“一线放开”首次做了科学界定:对禁限管制(核生化导爆、毒品等)、重大疫情、高风险商品安全等重大紧急或放行后难以管控的风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有明确要求的,依法实施“准许入境”监管;对非高风险商品检验、风险可控的检疫等其他风险可依法实施“合格入市”监管。

除此之外,辅以基于信用的经营适当性管理,可尽量避免传统监管的成本为制度红利带来冲击;来自媒体等第三方监管、行业自律等,也有助于实现业界的自治,“只有管得住,才能放得开;只有管得好,才能真正放得活。” 张湧说。

产城融合促发新的挑战

自《方案》公布后,王琪(化名)就变得特别忙。她目前在临港新片区做地产销售,“从来没见过这么多人来排队看房,最多的一天我带了5户人。”王琪说,几年前还是荒无人烟的地方变得越来越热闹,但最近的“盛况”还是很少见。据王琪介绍,临港的楼盘开盘不到一个月每平米就涨了5000元左右,截至8月25日,只剩下90~124平方米的大面积户型,60平方米左右的房源所剩无几,有的二手房也直接不卖了。

在8月30日出台的《关于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实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12条人才政策吸引人才,譬如人才“居转户”(居住证转户籍)年限从原来的7年缩短到5年,核心人才进一步缩短到3年。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这一新政的侧重点在于优质企业及高素质人才的导入,是提升自贸区竞争力和降低人才准入成本的重大举措,政策松动的本意并非是抬高当地房价,具体落实中依然需要坚持“房住不炒”的导向。

胡乐住在上海市静安区,从她的住处到临港需要耗时两个多小时,“本想到临港放松一下,没想到一路下来这么疲惫。如果我在这里工作,100%不会住在上海市区。”

严跃进分析,如果临港不发展产城融合,就只能依托上海市中心的城市功能,但这样一来,住在主城区办公人员就会非常不便利,对于人才流入也是阻碍。“《方案》对产城融合提出了明确要求。不单是发展产业,更要建一座城。”严跃进说,为防范部分楼盘随意涨价,在政策落实中继续坚持“稳预期、稳房价和稳秩序”。将房价控制在适度范围、提供保障体系,吸引优质企业,提高当地居民的购买力,形成良性循环,让更多人在临港居住。

“临港新片区更应当抓住机遇,放手尝试。”张湧说。临港可凭借“按经济特区进行管理”的要求,在离岸贸易、离岸金融等方面有所创新,也可突破部分现行法律法规对高质量发展的不合理限制,按照经济特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制定各项单行经济法规,再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这既为上海打造核心竞争力带来大机遇,也为国家战略的需要承担起重任。

猜你喜欢

临港片区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临港新片区开拓上海发展战略空间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白塔寺片区地图
Self-improvement on Classroom Teaching
临港集团成立百亿园区开发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