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学历教育+职业技能素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9-09-27彭星星
彭星星
【摘要】新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做出了新的重要部署,该项改革重点围绕市场人才需求、学生就业能力,将学历证书与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行有机结合,使高职院校学生具备“一专多能”的本领,提升学生就业本领,缓解了结构性就业问题。对此,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以实施“1+X”证书制度的重要意义为切入点,进一步分析了“1+X”—“学历教育+职业技能素养”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然后进一步探讨了“1+X”—“学历教育+职业技能素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路径。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与研究,能够为有效完善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畅通技能应用型人才成长通道提供帮助。
【关键词】“1+X”证书制度;“学历教育+职业技能素养”;人才培养;实践路径
“1+X”证书制度即“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通过对“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能够有效提升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与就业能力。而高职院校作为重要试点单位,如何响应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的需求,做大做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逐渐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重点问题。
1、实施“1+X”证书制度的重要意义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落地,为办好现代职业教育,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做出了重要部署,方案中明确指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制定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该项制度的实施是落实立德树人、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制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为:首先,其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加快,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职业前瞻性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而通过“1+X”证书制度的有效实施,促使高职院校不断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学历证书与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有效结合,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职业需求的切合度,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其次,其是人才培养与评价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随着“1+X”证书制度的不断推进,能够有效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积极性,不断创新人才培养与评价模式,实现教师规模、教材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并促使高职院校将育人育才深度结合,深入落实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齐头并进的职责。另外,其是构建“国家资历框架”建设工程的重大创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学生职业技能学习的凭证,同时也是肯定学生学习成果的“鉴定书”。通过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落实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促使职业教育体系与“国家资历框架”有效衔接,从而更好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
2、“1+X”—“学历教育+职业技能素养”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转型升级,推动了社会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这也使学生除具备一定的学历要求外,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技术能力,才能更好胜任适应岗位需求。其中,学历教育有着稳定性、程序性、规范性等特点,其为职业技能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条件,而职业技能教育有着实践型、针对性、灵活性,其为学历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在“1+X”证书制度的推进下,唯有将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行有效结合,才能更好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
2.1学历证书的定位
首先,夯实学生基础职业能力,使学生通过在校专业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具备并形成能够更好适应社会及自身发展的基本素养与关键能力,为学生最基本的文化素养奠定基础。其次,是培养学生不断自我发展的能力。通过在校3~5年的学历职业教育,使学生具备基础的文化素养、积极参与社会发展与自我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并通过上岗后的进一步学习磨炼,形成促进个体生涯发展的坚实动力。在具体的实践中主要表现为:个人生涯规划的制定与实施、自我职业的良好定位,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以及人际关系沟通与处理能力。
2.2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定位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多注重职业发展与技能形成的过程性,其对于现阶段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缓解学生就业压力,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职业技能证书是以社会需求、岗位(群)需求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依据,对学生职业技能进行综合评价,如实反映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对其基本的功能定位:一方面是为个体在进入某一职业领域时,提供多种岗位可能与多元化的机会,而学生毕业后拥有一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也同时证明了其个人能力与水平,更易于被行业企业所接纳;另一方面,为个体在某一职业领域内更好发展,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通道,对校外在职求学者,其获取职业技能证书较为容易,而以此作为提升学历的入学凭证,并通过系统课程的学习,更易于取得相关专业的学历证书。
3、“1+X”—“学历教育+职业技能素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路径
“1+X”证书制度实施,为高职院校学生更加系统的进行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培训提供了可能,其对于拓展学生就业创业本领,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起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3.1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1)优化课程设置。传统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模式较为侧重于对专业理论知识型人才的培养,对实践应用环节与职业技能培训投入不足,甚至还有部分高职院校仍沿用以往“满堂灌”、“填鸭式”教学,针对性有所欠缺。而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则紧跟产业机构转型与社会发展需求,进行专业与课程的开发与设置。以试点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高职院校通过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及办学实力,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对教学内容予以适当更新调整,将建筑工程领域的新工艺、新技术以及与职业技能相关的培训列入职业教育教学计划,使课程设置更加符合行业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并适当加入职业技能考核的相关知识点与内容,提高學生知识获取的全面性。
(2)調整教学内容。为使学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有效落实,建立与职业技能息息相关的教学计划与大纲极为重要。对此,可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具体内容,与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标准与内容有机结合,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内容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例如,以试点专业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为例,院校可充分依托中心和基地的技术、人才资源,开发具有一定本土化、校本化特色的网络建筑“云课”以及专业课程教材,同时以“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为主线进行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和创新工作室的建设。在此基础上,还可将教学范围延伸至其他建筑类专业,对标现阶段“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的建筑产业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需求,充分发挥校企合共建的巨大潜力和优势,提升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群的整体发展水平。同时,针对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内容,可在教学课程中进行细致讲授,并对课程内容与教学计划进行适当调整,以有效覆盖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等知识,将与职业技能标准关系不大的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增加职业技能标准要求的相关理论知识,从而使“1+X”证书制度更好的渗透到高职院校的教学大纲,实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并通过优势互补,使高职院校的教学与社会人才需求更加贴近,使课程体系设置更加科学合理,使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晰。除此之外,深化校企合作,通过企业参与学生课程内容的构建,从而使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更加贴近企业实际用人需求,更加满足职业技能等级的相关标准。
(3)开展职业培训。作为试点院校,应根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相关培养要求与专业建设内容,对院校实训条件予以改善,灵活运用教学资源,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并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学生就业能力以及职业技能考证的具体需求,对专业课程涉及不深或未涵盖的部分,以及需要进行特别强化的实训部分,组织开展专门的职业教育培训。另外,在职业能力的教育培训过程中,教、学、练是三个密不可分环节,尤其是对于动手操作类的专业人才培养,可通过“现代学徒制”、“工地行走课堂”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为一体职业培训。而作为试点院校在对本校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还要向社会提供相关职业技能培训,社会成员根据自身需要自由选择证书类型与等级,并选择在校内、外接受培训。其中,教育部门及相关院校对入院证书应构建完善的质量保障机制,确保职业技能证书由开发到实施均按照规范的流程,保证“1+X”证书制度执行的有序性、公平性,防止乱培训、滥发证等不良现象泛滥,为确保学生的权益提供保障。同时,强化对职业技能证书的管理,防止“证出多门、证书管理混乱”的乱象,并形成以教育部门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为主体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管理体系,找准两种类型证书的不同群体及功能定位,以不断提高职业技能证书的“含金量”与市场价值。
3.2建好用好实训基地
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并将职业技能考核内容与实训教学进行关联。现阶段,高职院校实习实训方式主要包括两种,其一是以校内实训增加感性知识的学习,如建筑工程专业的建筑识图、钢结构工程等,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消除对专业课程的陌生感;其二是结合实际工程项目进行建筑工程专业施工员、安全员、质量员等的岗位实训,使学生更加熟悉实际作业流程,强化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将职业技能等级的考试内容与相关课程的实训内容进行深度结合,并结合职业技能等级的考试要求,合理设置实训的相关课程,使实际实训更符合职业技能等级的考试内容。通过教学、实训以及职业技能证书考试的紧密结合,不仅提高了实训教学的效果,而且使学生对于职业技能证书考核的技能操作更加熟悉。除此之外,加大对试点院校的资金、政策及项目投入,支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对于高职院校实训资源与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应坚持共建共享,促使院校建好用好各种类型的实训基地,从而不断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应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既能够满足教学需求,又能够完成职业技能培训教学的创新型师资队伍,从而有效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其次,加强对试点院校师资队伍的教育培训力度,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相关培训要求,对师资队伍进行针对性培训,并将培训计划纳入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另外,定期召开专业教师经验交流大会,将教学或培训中遇到的问题及成功经验进行交流探讨,并选派专业教师积极参加行业课程建设以及学术会议,从而有效提高教师教学、培训和考核评价的综合素质能力。同时,加大对教师技能培训的资金投入,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落实好教师培训经费的相关政策,或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解决部门高职院校教师培训经费不足的情况,促使高职院校教师不断向专业化发展。
3.4健全教育培训评价机制
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应凝聚相关行业龙头企业、院校专家以及研究机构专业人员等,其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开发、教材选择、学习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培训考核以及证书发放等方面拥有一定的专业经验和科研实力。并且,对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颁发在相关领域行业企业应高度认可,并存在与之对应的岗位或岗位群。另外,在职业教育培训方面,除了要严把职业技能等级考试与证书发放关,还要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习成果赋予学分制,加强监管与管理,确保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不“放水”,保证证书发放的公平性,确保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
结语:
随着“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正式启动,充分认识1+X证书制度内容与定位,对于更好发挥“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育人和育才的协同作用极为关键。而该人才培养模式的逐步推进与有效落实,实现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一专多能”更有竞争力,更加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直接兑现为就业过程中的竞争红利,更有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茂祥.浅析现代职业院校教育质量评价的四大导向—基于高阶技术技能型人才早期培育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5,(18):18-22.
[2]李政.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背景、定位与试点策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解读[J].职教通讯,2019,(3):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