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流通服务信息化模式创新研究

2019-09-27周昭俊

关键词:创新图书馆

周昭俊

【摘 要】信息化的发展给圖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能够有效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促进图书馆实现可持续发展。论文首先对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的概况及信息化模式创新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简述了信息化模式下的图书馆流通服务现状及其创新对策。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zation has brought great convenience to the management and service mode of the library,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management and service,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library. First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library circulation service work and the necessity of information mode innovation, and then briefly describ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ibrary circulation service and its innovative countermeasures under the information mode.

【关键词】图书馆;流通服务;信息化模式;创新

【Keywords】 library; circulation cervice; informatization mode;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C28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9)07-0107-02

1 目前图书流通服务工作概况

图书馆对图书的流动服务和管理的主要方式就是管理图书借阅者的信息。因此,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借阅者信息统计、借书服务、还书服务三个方面。第一,图书馆需要对借阅者的姓名、证件号码、借阅凭证、借阅期限、所借图书等信息进行备案,便于读者能够根据图书编号查找图书,并且图书馆也能够通过图书信息系统查阅图书的借阅情况。第二,借书服务需要通过交纳押金、登记信息等方式办理借阅证,并以借阅证作为凭借完成借书活动。第三,还书服务是指借阅者所借图书需在借阅期限内归还图书,并且需要工作人员对图书的借阅期限、借阅证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图书完整程度进行检查,满足上述要求后则可根据编号将图书归位。

2 图书馆流通服务信息化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在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图书馆管理已经逐渐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并建立了信息化的服务模式,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完成图书的借阅和管理服务,有效实现了知识介质的转变,提升了图书流通管理的效率。同时,信息化技术强大的功能特性,使得其在各大领域都获得了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有效推动图书馆业务实现自动化,也给图书馆的多样化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通过信息化服务模式的应用,有助于实现文献管理的自动化,并推动图书馆其他管理和服务的效率提升。在信息化模式下,图书馆能够充分应用多种技术和软件,高效快速地传递文献信息,从而帮助读者更快速、更全面、更准确地掌握相关图书信息,并推动图书馆管理的高效化和自动化。另外,图书馆还需要构建内部信息资源中心,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信息检索模式和文献导航模式,推动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

3 信息化模式下的图书馆流通服务

首先,图书馆流通服务实现信息化,能够有效简化图书借阅程序,借助扫描器扫描图书条形码,能够在几秒内迅速获得图书借阅情况、出版年限、价格等信息,帮助图书馆员及读者迅速了解图书基本情况,并推动借阅时效性的提升。其次,在信息化模式下,图书馆能够快速查询联机书目,帮助读者快速便捷地获取相关借阅信息,并有效提高了书刊的利用率[1]。再次,通过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全面应用,不仅提升了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同时,还有效推动了图书馆实现藏、借、阅功能的一体化,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科学的流通管理模式,实现了外借服务时间的增加。同时,形成了特色借阅服务模式,有效延长了读者阅览书籍的时长,从而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功能。另外,在信息化模式下,图书馆还能够实现各类图书的归纳,实施统一的分类管理,便于读者能够增加对图书分类的了解,从而更容易、更快速地找到所需的相关书籍,满足借阅需求。最后,信息化模式的应用还实现了图书馆的分层管理,通过分层分类向不同的读者开放,能够有效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具体借阅需求,提升了图书馆外借书籍的比例。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其不仅承担着借阅书籍、开发民智的重要任务,同时还承载着广泛收藏文献资源,并对文献资料进行深入开发和利用的重要职能,因此,信息化模式的应用能够帮助馆藏文献实现数字化管理,从而有效保证文献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总的来说,在信息化模式下,图书馆流通和管理服务得到了深化,形成了集藏、借、阅三项功能于一体的管理模式,并设置了特色借阅区,有效地创建了更加直观、更加快捷的借阅模式,对于优化图书馆馆员的管理意识和服务水平同样具有积极意义。

4 图书馆流通服務信息化模式创新对策

4.1 促进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的融合

实现图书馆流通服务信息化模式的创新,需要实现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的融合,并通过建立特色化、便捷化的流通服务模式,给读者提供更多服务。同时,可以加大对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构建数字资源数据库,防止图书馆发生资源短缺的现象,并能够防止图书馆馆藏的重复建设。通常情况下,数字资源数据库是由国家与图书馆通过合作研发而建立的庞大的资源数据库,深入研究该数据资料库,能够有效弥补实体馆藏的不足,并且能够有效实现分层次、分类别地管理,从而更好地开展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另外,实体馆藏还应当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将数字化资源集中管理,从而有效实现虚拟馆藏和实体馆藏的优势互补,实现图书馆的高效管理,创建一个更加便捷、更加完善的检索与导航服务模块,更好更快地帮助读者和图书馆员查阅、获取信息资源,极大地提升图书馆的竞争优势和社会地位[2]。

4.2 充分应用信息化模式构建导航服务

积极引入信息化模式,应用数字化技术和网络化技术开设导航服务,促进图书馆管理更加便捷有效,同时,能够有效避免人工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中,数字化、网络化的技术手段,能够快速地实现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料的管理,帮助图书馆进行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管理。信息化背景下,实体馆藏和网络形式的馆藏能够实现资源整合,书籍资源实现有效地管理、开发、利用,帮助读者更好地获取相关资源。为实现方便、快捷的服务,导航服务的优势就非常的明显,其能够快速地、精确地实现最新资源的获取,能够向读者提供更加直观准确的信息,通过方便、快捷地信息查询方式,能够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展示所需内容,保障信息导航服务功能的实效性。

4.3 提升信息化服务自动化水平

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自动化水平。比如,建设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能够实时解决读者在借阅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通过咨询和服务吸引读者,广泛普及图书馆相关知识。同时,还能够为读者提供代检代查服务,部分独立门户网站还能够在网络上为读者提供阅览服务,并解决相关问题,从而有效提升图书馆的使用率。通过图书馆资源的整合,为读者搭建网上阅读的平台,能够方便读者借助网站链接自主查询书籍情况,并通过现代化管理手段,分析图书借阅情况,提高馆藏服务质量。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于优化图书馆内部管理工作,促使其实现自动化和数字化,优化图书馆资源,聚集整合优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能够建立优质网络平台,实现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在线传输,并保证信息资源的高效运转。除此之外,通过建立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更加直观、更加完整地运用数据资源,从而有效避免出现“有书不能读”的现象,这样才能实现对图书资源的合理配置[3]。

5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推动图书馆流动服务信息化模式的创新,还需要积极借鉴国内外其他图书馆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大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有效推进图书馆导航服务、流通服务、管理服务的信息化水平,促进图书馆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宝芳.对信息化环境下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的创新[J].卷宗,2018,(25):33.

【2】张萍.对信息化环境下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的创新[J].科学时代,2015,(10):178.

【3】徐欢欢.信息化环境下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分析[J].大众文艺,2016,(3):211-212.

猜你喜欢

创新图书馆
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