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评价标准研究

2019-09-27邱骏

关键词:高校

邱骏

【摘 要】体现高校教育公平的重要参考之一是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认定,而这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前提,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如何有效加强贫困学生的认定工作已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论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精准认定环节的现况、国内外高等学校认定的机制对比以及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人评价标准的制定,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策略,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有效开展。

【Abstract】The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students with family financial difficul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ensure the fairness of education, it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the work of subsidiz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t is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refore,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 to effectively strengthen the identification of poor studen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management wor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amilie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in China, compares the mechanism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and sets the criteria for personal evaluation of familie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strategies. The aim is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poor students' identification to some extent.

【關键词】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ents with economic difficulties;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9)07-0101-03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下都明确指示将精准扶贫工作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而且,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一次强调,必须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扶贫工作基本要求不仅仅是精准,而且也是对高等学校资助工作基本要求的体现[1]。若要做好精准扶贫,那么“五个精准”是必须明确的:一是精准对象;二是精准内容; 三是精准目标;四是精准措施;五是精准考评[2]。

截至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是参考国务院于2007年出台的《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和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者街道民政部门以上行政级别所加盖公章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等来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大方向上无疑是正确的,但高校在具体操作时会出现随意性较大的问题,与初衷没有完全相符。因为家庭人均收入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家庭的困难程度,因此,有必要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细则,细则的制定要做到定量化,即制定详细的量化表。高校应从多维度、多角度、多方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贫困程度进行一定的转化,使之清晰直观所见(量化后分数高低,越高越困难),并建立相关的统计数据库,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同时,也要做好认定后的定期复查和回访,同步修订困难学生的数据库,以此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

2 国内外家庭经济情况资格认定标准对比

早在1992年,美国的《高等教育法》修订后,便将评价家庭经济标准的计算方法进行统一,并且作为美国的困难资助资格认定标准实行到现在。其认定标准的基础是经济资助需求,经济资助需求=大学费用-预期家庭贡献(EFC),EFC的值超过大学费用。而大学费用涵盖了学习费用、生活费用,学习费用=学费+学杂费,生活费用=伙食费+住宿费+交通费。这样评价相对简单,统一由美国大学委员会每年按全国六大地区和四类院校分别测算并公布。而EFC=父母个人收入+父母资产收入+学生个人收入+学生资产收入-必要生活开支,此类的收入与美国个人纳税申报相关联,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必要生活开支会由美国政府出台统一规定,统计出的EFC将为该学生能否接受资助或资助类型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3]。

2004年,英国出台了《高等教育法案》,自2006年开始实施了高等教育资助制度。其资助制度采用了一种混合模式,即“先上学,后付费”与“助学贷款与奖助学金并行”的模式。

在国内,基于教育部颁布的相关对于高校困难生认定的指导意见,将家庭经济困难程度定为三档:①一般困难;②困难;③特别困难。大部分高校通过申请学生递交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作为家庭情况评价标准的重要参考,在此基础上认定困难程度。而这样的标准较为模糊,不利于定量精准分析。目前所采用的相关具体细则和标准,可能依旧局限于主观经验式定性判断方式。于是,一个全国统一的标准认定量化标准呼之欲出。

3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统一方案

为了保障高校资助政策和资金能够坚决贯彻实施,逐步提高学生资助精准度。基于教育部协同其他六个部门颁布的(教财[2018]16号)《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江苏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发布的(苏教助[2019]1号)

《关于印发〈江苏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实施办法〉的通知》,论文给出本实施办法。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主要是针对三个方面做出评价,分别是:

①学生的自身家庭经济状况;

②在校期间老师与同学们对其进行的师生民主评议;

③学院对申请学生进行综合性地考察。这些影响因子被赋予不同权重、分值后,得分之和作为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量化测评分。

在此,可统一做以下设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困难程度量化测评分(M)=家庭经济测评分(X)×65%+民主评议测评分(Y)×25%(一年级第一学期测评权重为10%)+学院综合评价分(Z)×10%(一年級第一学期测评权重为25%)。

3.1 申请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分析体系

该测评指标主要涵盖各个学生家庭成员组成和健康状况、区域经济差异、是否多子女上学、家庭经济的收入能力、是否遭受突发情况、自然灾害等,将具体的评价内容赋予相应分数(见表1),最终计算出该生总体家境情况得分(X),最高分1000分,所占比重为65%。

3.2 申请学生的民主评议分析体系

建议各个学校、各学院须成立以院(系)为单位的困难生认定评议小组,参照申请学生的申请证明材料、在校学习生活等综合表现情况,做出民主评议(见表2)。着重评议学生在校生活状况、日常花销、学习态度、个人品格等方面的情况。应采用无记名打分方式,计算出该生的民主得分(Y),最高分1000分,所占比重为25%(一年级第一学期测评权重为10%)。

3.3 申请学生的学院综合评价分析体系

各学院(系)相关负责人在之前成立的认定小组基础上,商量决策出相关方案并在申请的所有学生中分别从年级、班级取相关比例随机抽取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在与学生取得了深入的接触后,对申请学生总体情况做出客观、中肯的分析,最高分1000分,所占比重为10%(一年级第一学期测评权重为25%)。

参考上述得分,高校还应每2个月进行一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动态管理,例如,可以利用周末或者寒暑假进行家访、查询校园卡记录、周围同学反馈等方法,准确把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从而实现数据库调整[4]。此外,其余可供参考项目如下:

①若学生拿到助学金便买这买那,比非资助生过得还好填-200;

②若学生只要助学金,不要勤工助学岗位填-400;

③若学生领助学金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即推三阻四填-300;

④若学生获得不少助学金,却分亳不还所欠的学费填-1000;

⑤辅导员根据长期了解的学生状况填写(-100~100)。

4 结语

依据上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的分值(分值越大越困难),可以制定更加细化的用工岗位需求,合理分配资助资金和勤工助学岗,从而使相关学生顺利地完成四年学业。同时,高校在进行精准资助后,也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做感恩学校、感恩社会、感恩国家的新时代有志青年。

【参考文献】

【1】罗丽琳.大数据视域下高校精准资助模式构建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4(02):197-204.

【2】王淑珍.精准扶贫视角下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实现路径[J].高等农业教育,2018(04):87-91.

【3】林玉正.中美大学生资助资格的比较与借鉴[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4(10):124-126.

【4】沈波.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的新思路[J].河南教育(高教),2019(02):24-26.

猜你喜欢

高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