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周郎
2019-09-27郑钰珂
郑钰珂
“行至历阳,见一军到。当先一人,姿质风流,仪容秀丽,见了孙策,下马便拜。策视其人,乃庐江舒城人,姓周,名瑜,字公瑾。”
初识,《三国演义》中的你鼠目寸光,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心胸狭隘,嫉妒孔明才华,屡次设计陷害孔明均被识破,最终三叹而亡,委实无容人之量,为好大喜功的一介小人。
再遇,你是长于江南的翩翩君子,可小桥流水终是羁不住你的鸿鹄之志。你生于名门望族,自小养尊处优,却不像寻常世家子弟一般在乱世中只求明哲保身,而是解儒冠,别旧城,胸怀抱负,心系天下苍生。从一无所有,至开拓江东,至匡扶孙权,你倾毕生心血。
你忠君守礼,忠信双全。“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你义无反顾地追随好友孙策驰马天下。江左人曰“孙郎如日,周郎如月”,日月辉映,君臣相佐。南郡城下,迅疾而至的毒箭射中你的右肋,大敌当前,你说:“大丈夫既食君禄,当死于战场,以马革裹尸还,幸也!岂可为我一人,而废国家大事乎?”语毕,披甲上马,以一“忠”字,演绎一场绝唱。孙策曾说:“吾得公瑾,大事谐矣。”“我承你十年之约,守你一方故里”,你永固江东之言,一诺千金,掷地有声。
你才智过人,战功赫赫。“三尺青锋怀天下,一骑白马开吴疆。”于东吴,你功不可没。取巴蜀,镇丹阳,十五年征战生涯未尝败绩,你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赤壁之战,冷月高悬,东风化万千焰火。你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谋无不成,规无不细”,反间计,连环计,苦肉计……“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
你精通音律,雅量高致。幽林深处,一袭素衣,独自抚琴,温文尔雅。酒过三巡,你也可“闻弦歌而知雅意”,一回眸,是无尽的温柔。因此,才有了“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你举贤荐能可比鲍叔牙,折节为国可比蔺相如,谦礼忠君无人能及。你统领三军,南平长江,西平巴蜀,治军有度,宁战不降,性度恢廓,实奇才也。
世人多只知那句“既生瑜,何生亮”,他們可知瑜于巴丘病困之际所书?“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所谓的孤芳自赏,所谓的心胸狭隘,皆乃后人杜撰。“怀瑾握瑜兮,且知所示也”才是你的真实写照。
我说———江东有美周郎,向来惹天妒,何来他妒人?
我愿回三国,时时误拂弦,只为博你一顾;我愿回赤壁,立城墙之上,一览将军雄姿;我愿回吴地,经舒城烟雨,一探“江东双璧”……
奈何,奈何!
赤壁的硝烟终究散尽;杯酒谢良朋的过往终是无迹可寻;江边抚琴的如玉公子,星光下契阔谈宴的善战将军终已不在……
庆幸的是,世人还没有忘,翩翩君子、风流潇洒的青年将军化为无数后人心中的朱砂痣。
周公瑾,来日梦中如能与你对饮,请让我斟满满一盏酒来敬你。
你什么也不用做,历阳那年,你一句“在下周公瑾”,就足以让我沦陷。
佳作点评
作者是个有心人,喜读书,爱思考,善质疑。文章通过“初识”周瑜到“再遇”周瑜,从周瑜谦礼忠君、才智过人、精通音律等几方面来展现自己对周瑜的解读历程,试图化去世人因《三国演义》对周瑜的固化认识。文章脉络明晰,自然晓畅。大量古诗文、古贤评价的引用,让文章蕴含浓郁的文化气息。句式选取上整散结合,长短交错,灵活多变,语言充满灵动色彩而富有诗意,有利于表现周瑜这样一个亦文亦武的儒将风采。文中“你”“我”第一、第二人称的交替使用,既亲切,又有感情,写出了作者对周瑜由衷的欣赏与崇敬。文末那一句“在下周公瑾”,不仅让作者沦陷,相信也会让阅读此文的你沦陷。(黄贵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