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视角下,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农村
2019-09-27李蒙
李蒙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同时顺应十八大精神“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这就表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建设美丽乡村的任务必须引起人们倡导和重视。所以,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重要工作,运用科学整治方法,为建设美丽乡村而努力。
美丽乡村建设意义及村落整治重要性
美丽乡村建设意义。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已经成为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篇章。全面落实国家中央一号文件和十八大精神提出的具体要求,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深入促进千村示范万村改善的整治工程和全面改善村庄生态环境,建设新社区、新农房的内在要求。这样不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基础,还为农村经济提供了便利条件,从而加快了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
村庄整治规划的重要性。村庄整治不仅能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还能提高农村产业和产品的发展,从根本上缩小了城乡差据、促进了农村全面发展。同时,加强村庄整治工作,有利于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从本质上改善了农村社会文明和生产经营模式,换发了农民的精神状态和社会活力。在此基础上,改变农村传统的生产模式,有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基础。由此可见,村庄整治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更是实现农民保卫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前提。
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
村庄水环境污染加剧。随着城市发展脚步加快,很多产业逐渐转移到农村,水环境的污染逐渐蔓延到村落中,水资源受到破坏,村民生产生活受到威胁。与此同时,我国部分农村地区还没有铺设自来水管网,饮用水大多是地下水或山泉水为主。由于化工厂不断地排放污水,地下水没有办法正常使用,有的偏远村寨甚至人畜共用水源,对村民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并且,水资源的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村水环境的污染。
农村土地污染日益严重。农村地区农耕地不仅要受部分企业污水排放的威胁,还受到农村小农生产经济的相互挑战,大量使用工业化肥、农药等,从而造成了农田土地的污染,长此下去,不仅影响农作物的生产,还危机到了村民饮食健康。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体系尚未建立。在城乡一体化的建立,村民对于垃圾治理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但是受传统的思想意识,农村地区对于垃圾分类收集的意识浅薄,对于怎样把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垃圾乱丢的现象还是不断发生。
基础设施落后。农村中的基础设施存在着配置低、设施不完善、与风貌不符、管理不当等问题。公共设施的建立大多都是没有进行改造的,比较简陋,安全设施不足的,这些设施的缺失都阻碍了美丽乡村的建设。
规章管理制度不健全。建设美丽乡村的任务离不开城镇环境部门和村委会的管理。现阶段,在农村地区还是存在管理力度不到位,管理理念没有创新,环境管理没有专人进行看护和打扫等问题。
改善措施
改善水环境建设农村饮用水管网和循环使用系统,在特定时间集中供水,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企业污水尽可能不在人们居住范围内和农耕地中排放。另外加强村民节水意识,加大力度宣传水资源对于人们居住环境的重要性。
改善土地污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生态农作物已经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增加家畜有机肥的使用,尽可能减少企业污水的排放量,正确引导村民发展绿色生态农作物的种植,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土地污染和土壤性质的转变。
建设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村委会可以制定有效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大力宣传培训,给村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并在村子中建立分类垃圾桶,由相关人员进行整理、分类,从而做到资源的合理利用。逐步建立分类垃圾收集和分类运输系统的体系。
基础设施整治。完善基础设施的建立,首先是对村委会内部功能的改造,建立方便村民生活的配套设施,例如幼儿园、老年活动中心、健身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时优化道路系统,扩宽路面,完善行人路与停车位置,逐步改造户侧和改建公厕等。
建设管理措施,健全管理制度。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创新农民,发展村党委管理组织班子,监委会班子。并制定村规,让村民在生态環境保护、环境卫生管理等方面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农村的必经之路。这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持与引导,以问题为导向,抓关键抓重点,从人文环境、产业经济、用地布局、公共设施等方面进行管理,从而促进村庄的发展,实现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