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旅业提升的宏观视野:一个直辖市例证
2019-09-27王资博
重庆是一座融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革命文化、统战文化、移民文化等璀璨文化为一体的城市,具有悠久厚重的人文之美,这也构成了新时代重庆文旅业提升的坚实底蕴。重庆新时代文旅业提升就是要以打造文化强市、建构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为旨趣,不断丰富文旅产品业态、不断提升文旅品牌形象、不断健全文旅服务功能、不断优化文旅发展环境,让更多的重庆文旅产品对接全球、辐射世界,从而提升重庆的软环境,提升重庆的人文品质,提升城市的吸引力与竞争力。
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规划视域、建设视域与发展优化视域构成新时代重庆文旅业提升的基本视域。系统规划在重庆文旅业提升中起着整体引领作用。重庆人文品质需要通过持续建构、发展优化来彰显,重庆人文品质的提升离不开文旅业品牌的打造和提升。因此,以2018年度为例,从新情境、新经验和新对策等宏观视野来研究新时代重庆直辖市的文旅业提升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时代重庆文旅业提升的新情境观察
(一)一大目标: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乃呼唤新时代文旅业提升的内在需要。需要是本性使然,亦是客观所在,内在需要构成了新时代文旅业提升的原发力量源泉。
一方面,人民有对新时代文旅业提升的多种内在需要。就其基本领域而言,可以分为普惠需求、高端需求、特色需求及体验需要、休闲需要、审美需要等,当然这其中有交叉。这些内在需要呼唤特色文旅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有效对接,并促使新时代文旅业提升。人的内在需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通过不断推动文旅业提升,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的因时而变、与时俱进、与日俱增的美好文化生活需要。基于此种情境,2018年5月召开的重庆市旅游发展大会提出了“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目标定位与“行千里·致广大”(笔者注:千里为重、广大为庆)的价值定位,要求“诗”和“远方”相结合,强调生活之美和人文之美,真正实现旅游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另一方面,内在需要对新时代文旅业提升有原动力作用。就文化需要而言,在文旅繁盛的世纪,在消费升级的时代,文旅民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断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就意味着要坚持持续地改善文旅民生。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满足人民过上美好文旅生活的新期待,提供更加丰富的文旅食粮。人民过上美好文旅生活的新期待是具体、立体、丰富和复杂的,我们必须敏感把握、精准分析人民对文旅产品品种、质量、品位、风格等方面的更高要求,加大文旅创新的力度和效度。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先进生产力”,再到今天的“文化生产力”,反映着人们对生产力创新发展的认识与实践应用不断深化。文旅科技化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表征。一要技术先行,加强研发。二要创新传播,特别是加快运用大数据智能化科技,推进全媒体运用。三要使文旅与科技有机融合,催生新的业态,从而引领产业新潮。水到渠成的是,2018年8月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简称“智博会”)在重庆开幕,一大批智慧旅游项目落户重庆,腾讯西南区域总部将落户重庆,腾讯将与武隆携手打造“一部手机游武隆”的新方案。2018年9月,在第七届重庆(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简称“文博会”)上,红岩联线展馆打造的VR、AR、全息体验、虚拟漫游、互动触摸体验等项目让红岩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这就升级了特色文旅体验。随着《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深入实施,大数据智能化将使重庆文旅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如同火锅一样火、红叶一样红。
(二)两个基本面: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
1、城市提升的基本面
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经三千多年波澜壮阔的风云变幻,融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革命文化、统战文化、移民文化等璀璨文化为一体,具有悠久厚重的人文之美,这也构成了新时代重庆文旅业提升的坚实底蕴。如今,重庆已成西南惟一城镇常住人口超1000万的超大城市(主城近三年增100多万)。从城市提升的基本面来看,重庆新时代文旅业提升就是要以打造文化强市、建构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为旨趣,不断丰富文旅产品业态、不断提升文旅品牌形象、不断健全文旅服务功能、不断优化文旅发展环境,让更多的重庆文旅产品对接全球、辐射世界,从而提升重庆的软环境,提升重庆的人文品质,提升城市的吸引力与竞争力。
2018年以来,“山水之城·美丽之地,重慶,行千里·致广大”等城市宣传主题为市民耳熟能详,亦在国内外游客中深入人心,而且走出了国门、走向世界,提升了城市知名度。重庆城市形象短视频播放总量居全国第一。围绕“行千里·致广大”主题设计装扮的轨道交通列车,在重庆这个“8D魔幻城市”塑造了一道道新的流动文旅风景线。李子坝“轻轨穿楼”、洪崖洞、长江索道已经成为全国“网红景点”代名词,洪崖洞的热度仅位于故宫之后,长江索道则成为全国第三大人气景区。兼具吊脚楼、石板路、滨江风情、火锅等特色文化符号的洪崖洞景区,国庆假期前4天接待游客45.6万人次,同比增长220%。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获“微博2018读城最具人气博物馆”大奖。如今,重庆致力于“以文润城、以旅兴城、文旅城融合”,以品质特色为目标、味道神韵为追求,正在持续提升着城市的美誉度。
2、乡村振兴的基本面
党的十九大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创造性地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乡村振兴的基本面来看,重庆新时代文旅业提升就是要通过大型文旅产业项目的带动牵引,引领一批企业和项目到乡村落户,以市场化的手段,撬动社会资源投资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注重乡村文旅资源、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文旅产业向基层和乡村布局,带动乡村农民增收和扶贫开发。例如要重点打造迎龙湖水文化项目、中国土司城、凤凰山寨、非遗小镇、有文化内涵的康养小镇等一批农村文旅产业集聚项目。
2018年,重庆市委宣传部等4个部门印发了《重庆市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方案》。其强调,文化旅游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鼓励支持建设一批“乡情陈列馆”,实施乡村房屋住所、劳动工具、生活器具、服饰以及艺术品等乡村特色文化遗产保护;力争到2020年,建设一批乡村文化旅游重点项目,打造首批30家乡村文化乐园,建成1-2个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古镇。2018年,重庆精心培育特色乡旅(乡居)民宿,奉节县兴隆镇龙门村龙门客栈开门迎客,酉阳县车田乡旅游度假区示范点建设有力推进。重庆市旅发委在对口帮扶点酉阳县车田乡就“农村三变改革”(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举办了培训;还在奉节县兴隆镇开办了全市深度贫困乡镇旅游扶贫现场专题培训班。
(三)三重意义:有利于“两点”“两地”“两高”建设
1、有利于“两点”建设
一是有利于重庆打造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重庆拥有大江、大山、大城之美,文化积淀深厚,新时代文旅业提升有利于推动重庆成为“近者悦、远者来”的西部人文之城、花园之城、智慧之城、品质之城。在文旅业提升的过程中,重庆精心打造每一处街巷、景点,抓好重点难点问题整治,净化优化文旅市场环境,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多人性化服务。2018年全年旅游投诉案件同比下降40.72%,市旅游监察执法总队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2017-2018年度全国文化市场十大办案单位之一。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市会展业创新提升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将重庆打造成功能齐备、发展均衡的内陆国际会展名城,拥有一批辐射全国、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端会展品牌和会议论坛项目。2018年,中国(重庆)国际投资暨全球采购会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更名为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西洽会”),实现升格,在助推重庆打造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上有了新作为。2018年5月,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依托“西洽会”这一平台,推出了白鹤梁题刻原貌织锦、“元符庚辰涪翁来”原拓等文创精品,提升了文旅影响力。
二是有利于重庆打造“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2018年,“白俄罗斯文化节”活动在重庆成功举办,“2018重庆文化旅游日”活动在白俄罗斯明斯克成功举行。重庆还组团参加“2018感知重庆·美国日本友城行”“中俄地方合作交流论坛暨中俄友城论坛”“中美旅游高层对话”等,开展专题旅游推广营销活动40余场,建立重庆旅游国际传播中心,成立10个重庆旅游境外推广中心和形象展示店,“1+N+X”文化旅游外宣平台逐步形成。2018年11月,第九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在重庆市万州区举行,各区县充分发挥其文旅资源优势,在招商引资、项目合作上取得新成效。其中,荣昌正在打造长江经济带“非遗之城”。2018年11月7日是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运行三周年纪念日,中新双方合作正“多面开花”,在文化旅游等领域均有进展,中新智慧城市建设正围绕智慧旅游等领域开展试点合作,辐射带动作用初步显现。
2、有利于“两地”建设
一是有利于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重庆连续两年成为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TTC)公布的全球旅游增长最快城市。2018年9月,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青岛香山旅游峰会举行首次“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香山奖”颁奖仪式,重庆与开普敦荣获“发展潜力奖”。2018年春节期间重庆接待游客4286.21万居全国第一。2018年重庆成功举办全球旅行商大会、重庆国际旅游交易会,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400名全球旅行商来渝采购重庆旅游产品,搭建了新的重庆旅游展示交易平台。在2018“我在重庆学非遗”活动中,来自俄罗斯、意大利、越南、孟加拉、哈萨克斯坦等8个国家的众多外国青年拜师学习姜家舞龙、接龙吹打、木洞山歌、小观梆鼓舞等非遗技艺。重庆市文化委还借助上海国际文化装备博览会开展之机,组织召开专场推介会,全面启动全国最大文化旅游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建设。2018年6月,重庆推出了一系列暑期文旅主题活动,涵盖夏令营、音乐节、啤酒节、民俗文化展演等,吸引了国内外游客来渝“行千里·致广大”。2018年12月31日,“重庆文化旅游纽约推广中心”授牌仪式在美国纽约举行,宣传推介了大足石刻等文旅业精品。
二是有利于重庆打造山清水秀美丽之地。重庆乃“山环水绕、江峡相拥”的山水之城,山水可谓重庆的“颜值”,人文可谓重庆的“气质”。2018年,重庆着力做大做强世界温泉谷、长江三峡国际旅游集散中心、重庆都市旅游和立体气候四季康养四大项目集群,并按照“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的要求对城市景观节点的园林绿化进行提质改造,推动全市文旅业发展提档升级、提质增效。2018年10月,以“共话美丽山水,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中国(重庆)首届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召开,论坛发布的《数说重庆》显示,在来渝游客偏好中,主题乐园游占44%、湖光山水游占36%、溫泉游占8%。此外,《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获文化和旅游部审批通过,这将有利于当地各区县整合非遗资源、文物资源等多种文旅资源打造“一区域一特色”。《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开机仪式在“中华诗城”重庆奉节《归来三峡》演出浮台举行,其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山水重庆美丽之地,彰显中华诗词文化振兴魅力”为目的,助力重庆进一步打好三峡牌、人文牌,推动文旅业发展升级。
3、有利于“两高”建设
一是有利于重庆推动高质量发展。2018年,《关于推动全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正式出台,这是重庆在全国率先出台的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举措,有助于做深城市的人文内涵,推进文化旅游全域融合发展。2018年8月,在重庆市文物局的指导下,重庆自然博物馆与重庆长江黄金游轮公司签署“诗与远方文旅融合上游轮”战略合作协议,可谓推动文旅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探索。同月,重庆市文化委与区县政府签约共建各类文旅项目,江津将布局中国第一个元帅小镇,巴南将建一个巴人文化部落,此外将推进以重庆自贸区政策为依托的蔡家文化艺术交流及数字文化产业园等。2018年10月,重庆市政府与中国人民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该校将积极参与重庆金融、文化等产业发展。2018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产业项目服务平台第十二期产业精品项目交流对接会举行,重庆成功签约文旅项目30个,签约总金额达1699亿元。2018年,重庆市预计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632亿元,同比增长6%,旅游总收入4344.15亿元,同比增长31.3%。
二是有利于重庆创造高品质生活。2018年重庆公共服务数字阵地建设加快,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重庆分中心挂牌成立,全域旅游云建设加速推进,“科普文化云”“巴渝文化云”“群众文化云”全面上线运行;实施旅游惠民优惠活动,开行主城区旅游观光巴士线路11条、区县旅游线路143条,建成旅游厕所1315座,超额完成任务。重庆健全完善了由国家公园、郊野公园(区域公园)、城市公园、地区公园、社区公园等组成的公园体系。重庆以进一步彰显“壮美长江,诗画三峡”为主题编制了《重庆三峡国家气象公园创建方案》,向中国气象局提交了试点建设申请。2018年8月,亚洲书店论坛发布“中国城市书店数量排行榜”,重庆位列全国第三;本次论坛还根据市民阅读总数发布了《城市书店聚焦指数》,重庆继北京、上海、香港、广州之后位列第五。此外,阿里旗下平台“口碑”数据表明,2018年黄金周期间,重庆火锅、烧烤和新疆菜分列最受欢迎的菜系前三位。这些都让市内外游客更有认同感,从而“恋上重庆”。
新时代重庆文旅业提升的新经验初探
(一)重视系统规划,从整体上引领重庆文旅业提升
重庆市是快速发展中的超大城市,在城市功能优化、环境资源约束等方面的压力日益凸显,但现行的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等已出现明显的滞后问题。2018年重庆市启动了《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18-2035年)》编制的相关前期工作,研究面向2035年、展望到2050年的城市发展目标、战略定位、总体布局、设施支撑、空间保障、实现路径等,其中重庆市文化委与重庆市规划局专门开展了重庆新总体规划编制对接工作。2018年出台的《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加快旅游与文化等业态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打好“人文”牌,打造实施一批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挖掘更多引人入胜的城市多元文化载体。《重庆市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实施方案》揭示,重庆市将把主城区“两江四岸”建设成为与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便捷共享游憩带、人文荟萃风貌带,这为重庆文旅业大提升描绘了新蓝图。2018年出台的《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要求,实施乡村文化兴盛行动,着力推动乡村文化与旅游、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做精乡村旅游业,因地制宜推进民族民俗文化发展、传统工艺振兴、农耕文化体验基地建设。
(二)坚持统筹兼顾,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在创新发展上,重庆充分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让历史文化遗产“活化”;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荣获每年仅有两个名额的“2018年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殊荣;重庆合川钓鱼城范家堰南宋衙署遗址入选“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协调发展上,重庆着力整合资源,促进大文化大旅游融合发展,推动相关产业跨界发展,互促共进。在绿色发展上,按照修旧如故建设的百年老街南岸弹子石老街于2018年6月开街,其涵盖“一街两埠四院十景”特色景观及丰富的历史文化、夜市文化,成为彰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新名片。在开放发展上,重庆着力以文旅业提升促对外美誉度提升,“世界温泉之都”“桥都”“美食之都”“不夜之城”等名片传播力、影响力不断提升。2018年8月,重庆方面同世界温泉与气候养生联合会签署协议,确定了设立亚太办事处和打造“世界温泉谷”等的时间表。2018年8月,重庆在联合国总部举办了2018“山水之城·美丽之地,重庆,行千里·致广大”重庆文化旅游推介会,重庆市官方海外传播平台iChongqing正式上线。12月,“2018中国城市海外网络传播力”报告发布,在全国338个城市中,重庆海外网络传播力位居全国第七,西部城市第一。在共享发展上,重庆认真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和鲁渝扶贫协作政策,全年来渝山东游客同比增加20%以上,武隆成功入选《世界旅游联盟减贫案例2018》中国12个旅游减贫典型案例。
(三)坚持深化改革,保障和改善文旅民生
2018年10月,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正式挂牌,其作为市政府组成部门,是目前全国各省区市公布的机构改革方案中惟一在名称中体现“发展”的文化和旅游行政机构。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如期完成转隶组建、编制“三定”、机构整合等各项任务;深化行业领域“放管服”改革,完成区县文化网审平台标准化建设,全市旅行社设立审批和导游证核发实现“网上办、一次办”,区县文化行政审批实现“一套标准”“全渝通办”,网上文化行政审批实现全覆盖。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持续有序推进,武隆区、万盛经开区先后纳入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重庆从2018年9月起推出“都市观光·漫游重庆”公交服务,通过连通11条常态化观光巴士线路、7条机场快线和7条高铁快车公交线路,串联起主城诸多热门景点,游客扫二维码上车即可游遍全城。重庆推行的“马路办公”显著提升了城市文化品质和旅游品质,形成了先进经验,产生了积极影響。2018年11月26日,由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瞭望智库主办的“2018中国幸福城市论坛”将“马路办公”评为“201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最佳管理创新范例”。此外,2018年重庆出台的《“文化体育惠民”专项方案(2018-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体育观赏、休闲等体育民生保障和改善全覆盖。2018年12月,重庆市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强调,创新打造体育文化旅游综合体,让市民生活更美好。
文旅业品牌之“两江四岸”灯饰优化
(一)重庆“两江四岸”文旅灯饰建设有待提升之处
1、在一定程度上各自争辉,缺乏有机协同
重庆是一座“站立着的城市”,两江交汇、山城相依的地理环境为灯饰夜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禀赋优势。重庆主城区“两江四岸”是城市发展的主轴载体和文旅夜游的核心地带,但在文旅灯饰打造上相对缺乏有机衔接、“串珠成链”而有待进一步提升。原市政委打造的南山一棵树观景台视线范围内夜景照明,主要着眼渝中;而在渝中看南岸,南山山际线的一些灯饰却不甚理想。江北嘴等地灯饰建设方兴未艾,但与“两江汇”周边缺乏协同;在北滨路看渝中,一些岸际线的灯饰还有待改进。就兄弟城市而言,武汉市有机打造“一核、两江、三轴、四心、十一带及若干景观节点”结合的城市夜景照明主体架构,其两江四岸“梦幻江城”灯光秀规模居全国第一。南京市的文化地标通过城墙串联成线,亮出环城七十里“古城墙灯饰项链”,一气呵成。长沙实施湘江两岸夜景提质工程,打造了“山、水、洲、城”有机协同的特色夜景。
2、在一定程度上参差不齐,缺乏总体并进
由于一定程度上缺乏战略性、总体性的打造,导致“两江四岸”文旅灯饰精品不突出、发展得不平衡不充分,一些区域出现了“光污染”现象,有的则仍存在景观照明暗盲区。有的灯饰如解放碑灯饰文化底蕴厚实,洪崖洞景区夜景灯饰文旅魅力独特(其被网友称为现实版的“千与千寻”),有的区域灯饰却缺乏人文气息。在两江四岸有的区域灯饰景观未完全定型情况下,亟待结合城市“双修”工程和在建项目,一体提升灯饰工程的人文品质,以免留下遗憾。例如可结合挖掘和完善如“渝关雄开、府城三台、莺花晚渡”等人文夜景,逐步推进“点线面”文旅灯饰的系统打造。反观国内先进城市,其灯饰工程建设走在了全面协调推进的前列。如南昌以滕王阁和红谷滩为核心,打造了“一江两岸、阁塔同辉”的独特灯光秀。杭州通过实施城市夜景灯光提升工程,形成了西湖“西子寻梦”、运河“星河枕梦”和钱塘江“之江追梦”三个齐头并进的主题灯饰。上海则致力于构建“一城多星”总体布局和“三带多点”夜景框架。
3、在一定程度上零散失调,缺乏统一灯控
重庆市较大规模的灯饰景观照明已沿袭多年,存在管理制度滞后、体制机制还未理顺、维护难度大等问题。在管理制度上,2002年颁布的《重庆市城市夜景灯饰管理办法》行之有年,其中的“城市夜景灯饰建设实行业主负责制,……负责进行日常维护管理和灯饰启闭工作”等条款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少夜景灯饰常常是想开就开、想关就关,色彩杂乱缺乏统一管理”等问题。在管理体制机制上,市级层面对“两江四岸”核心区域景观照明的统一智能化控制系统即“一把闸刀”机制尚未建立;一些灯饰非由城管部门管理,如有的大桥灯饰由市城投路桥公司管理,灯光没开全。在运营维护上,不少桥楼灯饰工程年久失修,零星的维护工作已不能满足要求。据南滨路管委会的排查,发现喜来登酒店LED屏老化,损坏严重;阳光100景观灯控制系统芯片老化,光衰严重。此外,重庆市主城区道路亮灯率还有待提升。
(二)重视文旅灯饰建设,从人文上提升重庆城市品质的新对策
1、精准统筹,塑造“两江四岸”文旅灯饰特色品牌
一是建议建立重庆市“两江四岸”文旅灯饰打造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市领导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相关市级职能部门和有关区县主要负责人为联席会议成员,以建立决策统筹、组织协调、协同推进、督促检查机制,加强会商沟通和信息共享,研究配套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塑造“两江四岸”文旅灯饰的问题和困难,总结推广“立体山城”“光影江城”“魅力桥都”等夜景建设经验。
二是出台《重庆市“两江四岸”文旅灯饰总体设计与协同塑造计划》。统筹“两江四岸”文旅灯饰布局、亮度、色温、动态照明、彩光应用、光污染控制等涉及景观照明品质的全方位因素,形成“一岛(渝中半岛全域)两线(北滨沿线、南滨沿线)多区域”的总体布局,以朝天门、解放碑、江北嘴、南滨路、一棵树、红岩村、磁器口、跨江大桥、核心商圈等为重点区域,打造精品灯饰夜景体系。高质量推动来福士广场等灯饰项目,打造“朝天扬帆”等盛景。实施渝中区长滨路朝天门至储奇门段堤岸景观照明提升项目。实施北滨路聚贤岩广场至新溉东路段岸线灯饰提升项目。实施南滨路慈米龙老街灯饰和阳光100景观照明提升项目。酌情打造一批趸船景观照明项目。
三是深入总结重庆迎春灯饰打造经验,着眼每年“腊月到二月”进一步塑造全国惟一的“中国后花园·重庆两江四岸迎春文旅灯饰季”。建议将“市花”“市草”“市树”灯饰与夜景打造相结合,引入并推介“秀山花灯”“铜梁龙”“巫山红叶”灯饰,提升主干道与滨江道花木灯饰景观,适当延伸至背街小巷;在扮靓桥隧的基础上,适当打造轻轨桥墩灯饰等风景线;选择沿江高架路桥下适当位置打造若干观赏用途“吊脚楼”灯饰景观。通过有机协同打造“点线面体”的迎春文旅景观与夜景视网,彰显“喜庆年、重庆味”,形成更高水准。
2、精致建设,升华“两江四岸”文旅灯饰颜值气质
一是建议依托朝天门在两江交汇处打造“印象·朝天门”实景演出灯光秀。既在空间上着重展现“山城相倚、船水相依、桥岸相映、楼城相衬”的立体景观格局,更以时间轴呈现重庆三千年的文明史,使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革命文化、统战文化、移民文化和新时代先进文化交相辉映。其中,可展演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呈现古今中外诗人们“情在三峡、志在千里”的高洁情怀;展示重庆人坚韧顽强、开放包容、豪爽耿直的个性和文化。
二是在红岩村推出“红岩精神·周恩来在重庆”大型多媒体景观灯光表演。光耀千秋的红岩精神,成就了重庆革命文化的高峰。建议依托红岩村打造红岩革命历史主题纪念及教育公园,系统实施景区功能完善工程,推出“红岩精神·周恩来在重庆”大型多媒体景观灯光表演,浓墨重彩地展示“红岩精神”,说好“周恩来故事”,将其提升为文化地标。
三是实施“南滨路-南山”综合治理区域城市夜景文化旅游升级工程。在南滨路开展“夜间国际马拉松比赛”,逐步将其打造成一流的马拉松金牌赛事。围绕“南滨路-南山”品质提级,复兴“古巴渝十二景”,联动呼归石、慈米龙老街、涂山寺、抗战博物馆等资源,精心打造一批观景阳台,健全“江面、滨江、街区、山腰、山顶”等五层次的“观景体”。建设“夜景重庆·南山旅游服务中心”,健全索道及其他交通体系,推进夜游公园、环南山森林火车项目。
3、精细调控,优化“两江四岸”文旅灯饰外显品位
一是借鉴兄弟城市相关经验,纳入并出台《重庆市“两江四岸”灯飾管理办法(试行)》,进而修订《重庆市城市夜景灯饰管理办法》。如在目的上增加“促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展现城市独特韵味”等内容。在原则上体现“保障安全、服务民生、节约能源、美化生态环境”,并要求“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与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化发展相适应”。在建设、运行、维护中强调“提高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水平”,提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二是完善“两江四岸”文旅灯饰统一调控机制。按照“市管重点”“市管标准”的要求,消除多头管理现象,如将所有非城管部门管辖的灯饰(一些跨江大桥的灯饰由市城投路桥公司管理)统一移交城市管理部门管理,并拨付经费。建议“两江四岸”文旅灯饰重点区域设置“表演、节庆、日常、专题”等管控运行模式。在市级层面建立主城区“两江四岸”重点区域景观照明集中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在市内重大活动表演、重要会议表演及重要节庆、专题活动期间“一把闸刀”管控。其日常管控工作则仍按属地原则运行。
三是健全“两江四岸”文旅灯饰建设支撑保障体系。及时对老化、破损的灯具和存在安全隐患的电缆、支架进行更换。推广LED等绿色照明产品应用,全面淘汰高能耗照明产品。为防范化解“光污染”问题,“两江四岸”文旅灯饰可分为重要区域、一般区域、禁设区域,每个区域有对应的亮度上限,住宅、学校、医院等区域禁止使用彩光、动态光。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原则,健全公共财政(市、区政府公共财政给予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与社会多元投入机制,强化经费保障。为实现智能运营、智能巡查、智能检修,建议逐步提高智慧灯饰、智慧灯杆的应用率,逐步推广人工智能的高效应用,到2022年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全球有特色”的城市夜景。
作者简介
王资博 重庆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