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及成效

2019-09-27何颖

新西部 2019年7期
关键词:自治区文化产业广西

何颖

广西文化发展基础较为薄弱,特别是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缺乏强劲动力,迫切需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改革为动力,提升文化改革发展水平,让文化软实力“硬”起来。去年以来,广西注重以特色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为主线,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大力培育特色文化产业。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深化。结合自身民族多样、文化多元的特点,因地制宜,探索和实践“非遗+扶贫”的文化扶贫之路。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为目标,以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为抓手,不断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018年是广西文化发展特殊的一年,恰逢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和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一年,广西文化产业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呈现出“周年”特性,擦出亮色,沿着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目标,推动文化产业稳健发展,又坚持问题导向,推动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破解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推动文化体制改革,

为广西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发展新动能

广西文化发展基础较为薄弱,特别是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缺乏强劲动力,迫切需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改革为动力,提升文化改革发展水平,让文化软实力“硬”起来。2018年广西完成文化领域改革任务17项,体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完善文化管理体制,理顺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机制。结合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进一步健全党和政府监管有机结合、宣传部门有效主导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根据授权,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履行自治区本级文化企业出资人职责,承担自治区文化企业相关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国有文化企业“双效统一”考核体系,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修订印发了《自治区国有文化企业“双效”业绩考核实施细则(2018年修订)》,进一步推动考核指标科学合理化,有效压实国有文化企业履行承担社会责任职责。建立健全自治区文化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实施意见》,在分类确定工资效益联动指标时,规定文化类企业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选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指标,更好地体现文化发展要求和文化企业特点。稳妥推进文化领域行业组织规范化管理,推动广西文化产业协会、广西演出协会、广西艺术品收藏协会、广西硬笔书法家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健全文化行业组织党建工作管理机制,成立了广西文化行业社会组织党委和纪委,落实2名专职人员,17家行业组织成立党支部,组建了行业组织联合党支部。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问题,大力推动广西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范晓莉领衔推进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改革的主体责任,推动出台《广西基层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廣西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评选管理暂行办法》《广西文艺发展专家委员会组建方案》《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基地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化人才政策,不断完善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体系。守正创新,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时代讲习所取得实效。目前,全区已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64个,新时代讲习所1.8万余所,实现乡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

二是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不断完善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公司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明确集团公司法人主体地位,完善《集团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工作方案》,修订《广西日报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章程》,制定《广西日报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股东议事规则》等规章制度。广西电视台及所属企业推动集约化管理,将所有频道经营资源及下属公司业务整合成立广西电视传媒发展集团公司,统一管理,压缩管理层级,提高经营能力。为做大做强国有文化企业,推动自治区直属文化企业免缴国有资本收益,免缴资金继续留存企业用于其自主发展。为加快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大力推动各市持有的新华书店集团股份划至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增加广西出版传媒集团资本,解决其注册资本金不足的问题。研究制定广西电影集团转型升级工作方案,积极推动广西电影集团做强做大影视产业。

开展六十周年系列文化活动,

为广西文化产业增加亮点

文化产业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举办各种大型文化活动,能让文化企业机构从中获得经济效益,又能提高专业水平,扩大影响力。2018年,为庆祝成立六十周年及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营造热闹、高雅、文明的周年庆祝氛围,广西文化界以群众文艺表演为重点,开展庆祝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突出政治性、艺术性、民族性、时代性、群众性的结合,带来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重头戏是12月10日庆祝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当日,在广西体育中心成功举行“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庆祝大会群众文艺表演”。该大型群众性表演由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承办。群众文化表演活动汇集全区14个市、70多个演出团体共计一万多人参演,场面大气恢弘,兼具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提振精神、鼓舞人心、凝聚力量,是广西各族群众讴歌伟大祖国、伟大时代的一曲动人赞歌。

其次是成功打造了一批优秀的文化产品。最引人关注的是“双庆”献礼影片《又是一年三月三》于10月底在人民大会堂成功首映,打造电视连续剧《北部湾人家》和《沧海丝路》,借力“一带一路”题材,2018年12月分别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这些优秀作品深得好评。《人民日报》等60余家中央、地方及行业媒体给予广泛报道,认为这是“催泪、暖心、提气”的好影视,充满了大情怀、正能量。献礼剧目壮剧《我家住在铜鼓岭》,则充满民族情调,传播正能量,以鲜明的民族风格获得成功。

同时,还组织壮剧《我家住在铜鼓岭》《冯子材》、彩调剧《刘三姐》、桂剧《七步吟》《赤子丹心》、音乐剧《白莲》、民族音画《八桂大歌》、舞蹈诗《侗》、歌剧《刘三姐》等优秀剧目赴京演出,社会反响强烈。

第三是组织广西民族博物馆承担广西文化艺术作品展的策展、布展工作,以多种文化艺术形式宣传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举办了“心仪广西·六十国宝——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文物博物馆事业成果展”,集中60多件广西珍贵文物,在全区14个市进行巡展,极大地丰富了节日期间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的系列文化活动,成为2018年广西文化发展的亮点,为广西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一批优良的文化产品,活跃了文化气氛,提高了广大观众的艺术素养,也引导了文化消费,助推广西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

精心打造系列文艺精品,

提升广西文化产业的内在品质

文化产业发展需要艺术产品的支撑。为推动广西艺术创作,为广西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产品支持,2018年,广西文化和旅游厅成立了艺术委员会,印发了《广西艺术精品创作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并成功举办第十届广西戏剧展演、第四届广西杂技魔术展演、第四届广西青年舞蹈演员比赛等活动,构建艺术产品展示发展的平台。

除了成功打造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献礼剧目壮剧《我家住在铜鼓岭》,献礼影片《又是一年三月三》,电视连续剧《北部湾人家》(41集)和《沧海丝路》(34集)之外,广西还加强引导扶持电影电视创作生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梦”等主题进行创作生产。广西电影全年备案并获国家电影局公示的电影15部,摄制完成并送审的影片11部,包括《又是一年三月三》《西河十八湾》《幸福的样子》《天籁小镇》《狮子吼》《北海食神》《杜丽群》《未来的你》《卧虎悍将》《相亲时代》《寻找老夫子》等。

一批原创题材电影喜获大奖,其中,电影《爱+100年》荣获第五届美国旧金山国际新概念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并入选为2018第27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少数民族影展开幕影片;《冰刀里的夏日》荣获新西兰亚太电影节最佳新电影大奖,并在新西兰各大影院上映;电影《又是一年三月三》在2018中国国际青年电影展上凭借优秀的创制能力和演员的出色表演,荣获“组委会特别推荐奖”和“最佳女主角奖”。广西生产的电视连续剧《猎金行动》(46集)、《追风行动》(46集)、《觉醒》(48集),已在全国有关省卫视播出,收视率高,反响很好。

戏剧创作方面,取材于壮族民间故事的壮剧《牵云崖》获得2018年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壮剧《我家住在铜鼓岭》作为2018年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文艺精品项目之一,入选了2018年全国舞台艺术现实题材创作计划、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并从全国232部优秀现实题材作品中脱颖而出,作为在京集中示范展演的14部优秀剧目之一在京演出。舞剧《花界人间》也作为广西“双庆”献礼剧在国外及全国巡演反响热烈;儿童音乐剧《壮壮快跑》入选201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儿童剧《月亮上的妈妈》入选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重点原创剧目。壮剧《百色起义》入选2019年度国家舞台艺术创作扶持工程10台重点扶持剧目。舞剧《花界人间》、杂技剧《百鳥衣》2台大戏获得了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2019年5月的入场券。《百鸟衣》还受邀参加2018年第25届“欢乐春节暨春城洋溢华夏情”开幕演出,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连演3场。

此外,广西文化借助各类国家文化项目支持平台,以期推出文化产品。其中,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30项,排名全国第12位。申报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资助项目413项,全国排名第5位。获得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度戏曲剧本孵化计划扶持”3项、“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4项。

为加强民族传统节庆的继承和创新,打造了“我们的节日”艺术活动品牌。2018年“壮族三月三”节日期间,全区文化部门举办了1000多项群众和民俗文化活动,实现了自治区、市、县全覆盖。自治区主要领导出席“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主会场活动,与各民族群众同庆民族佳节,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只有优秀的文化产品才易于获取公众的接受和消费,广西努力打造文艺精品,将有助于提升广西文化产业的产品品质。

强化政策和资金扶持,

推进广西文化产业项目的高质量发展

广西注重以特色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为主线,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大力培育特色文化产业。为保障广西文化产业的发展,持续优化产业政策环境,不断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全区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增加值稳步提升。广西制定出台《关于促进广西文化产业发展和完善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意见》,为国有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2018年,广西继续安排500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另外安排1亿元支持广西新媒体中心项目建设,8000万元支持广西文化创意产业大厦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全区数字影院建设,全年共落实扶持资金8339万元,其中国家补助2449万元、自治区财政补助3090万元、自治区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补助2800万元。2018年,全区新增数字影院33家(其中县城影院9家),新增银幕190块、座位23331个。至此,全区共有数字影院257家、银幕1297块、座位16.95万个。

2018年,全区数字电影放映228万场、观影人数3411万人次、票房收入11.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8%、4.3%、8.5%。全区影院应缴实缴电影专项资金5200万元,实现了及时足额征缴电影专项资金。按国家与地方4∶6分成管理,属于广西的电影专项资金3120万元。从总体上看,广西电影市场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电影产业继续保持健康发展态势。

为破解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谋划设立广西影视文化发展基金。加快广西文化产业城等文化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既推进全区9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快速发展,也促进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发展,2018年评选广西第二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钦州坭兴陶文化创意产业园(千年古陶城)、广西黄姚古镇旅游文化产业区、南宁广告产业园、美丽南方·老木棉匠园、桂林象山文化产业园(瓦窑小镇)这5家园区入选,以园区扶持文化产业产品。推动广西电视台和中马产业园签署项目开发协议,共同建设中国-东盟影视文化产业基地。推动创建中国-东盟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加快建设涵盖产品创意、生产制作、内容传播、产品交易、技术研发、数字电视等各环节,具有集聚效应和示范效应的网络视听产业链。用好用足文化经济政策,国家税务总局广西税务局为文化企业减免税收6.98亿元,减轻文化企业转型升级压力。

广西还安排广西动漫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文化企业创作开发动漫产品,引导推动广西动漫产业加快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成果丰硕,北海南珠宫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通过了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2017年动漫企业认定,现有国家认定动漫企业11家。组织广西文化企业参加国家级文化产业博览会,为其牵线搭桥,吸引7家知名企业与区内13家文化企业、单位签订9个合作项目,合同金额达10.2亿元,为历年最高。成功举办2018中国-东盟博览会动漫游戏展,共有18个国家的机构和企业参展,达成多项合作意向。由南宁峰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上海腾讯企鹅影视和广西接力出版社联合出品的《海豚帮帮号》于4月26日腾讯视频超级IP发布会上正式亮相。

2018年,广西在争取国家文化发展扶持政策方面取得突破,财政部印发《关于调整中央级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和分配方式的通知》(财文〔2018〕46号),正式“将广西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项目纳入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资助范围”。据此,广西电影集团当年组织译制的81部电影(含纪录片、科教片)已获国家284万元资金扶持(每部≤3.5万元),而此前,广西没有享受这一政策,都是靠自治区级财政扶持。在获得国家扶持的基础上,2018年10月,自治区财政依然划拨近80万元扶持全区民语电影译制和放映工作。

由于资金保障有力,2018年全区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共完成81部作品(故事片56部、纪录片7部、科教片18部),包含东兰壮语、百色壮语、靖西壮语、隆安壮语、都安壮语、崇左壮语、三江侗语、融水苗语、金秀瑶语、罗城仫佬语等5个语种10个地方语言。全区少数民族语电影放映1.47万场次,较好地满足了农村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观影需求。

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扩展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空间

广西2018年出台《关于特色文化小镇的创建管理办法》等文件,继续加大特色旅游业扶持力度,2017年以来,已先后出台了《关于印发进一步促进全区旅游投资和消费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加快县域特色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推出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及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旅游业是生态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2018年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支持旅游业发展,产业融合力度加大,办好2018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推动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文化+”“+旅游”的综合联动效应凸显。

2018年,广西旅游项目作为关键性项目优先纳入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争取专项资金约6.35亿元支持项目建设。自治区财政厅安排自治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6亿元;支持设立广西旅游产业投资基金,首期认缴资金规模达30亿元。

广西加大扶持“文旅融合”项目建设,整合文旅资源,深入挖掘广西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提升传统工艺产品品质和旅游产品文化含量。自治区国土厅近两年供应旅游项目用地面积1900多公顷。自治区文化厅推进文物、古镇古村落保护等工作,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各部门通力合作,培育广西旅游节庆活动,打造“壮族三月三”文化旅游品牌。自治區住建厅做好风景名胜区申报工作,推进旅游名镇、名村创建工作,农业厅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联合创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自治区农垦局启动红河、东方等5家首批国家现代农业庄园申报创建工作。自治区林业厅持续开展广西“森林人家”品牌创建工作,统筹规划森林旅游项目。广西旅游发展集团投入20多亿元推进南宁、北海、防城港、三江、巴马等地重大旅游项目的建设。

南宁市入围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旅游总消费突破千亿元大关;巴马等地,依托河流、湖泊等水域、水体,开发水体休闲旅游,开展探险、漂流、潜水等体育活动,促进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等一批国际顶级赛事成功落户广西。柳州市积极开发“螺蛳粉”产业等工业旅游新业态,桂林市全力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借助春晚效应持续发力,旅游总消费增长达52.4%。梧州市围绕“千年岭南重镇”、“茶船古道”等推出岭南文化精品旅游产品和线路。防城港市推动申报国家级“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拓展延长东兴-芒街跨境自驾游线路及海陆环线游工作。钦州市建立中国钦州-马来西亚关丹旅游合作平台,推出了多条特色旅游线路。贵港市成功举办了中国健身名山·广西平天山登山赛和第四届中国汽车(房车)露营大会等系列活动。玉林市推进重大旅游项目15.98亿元的投资,进一步打响“五彩玉林·田园都市”品牌。百色市完成百色起义纪念园创建国家5A级景区,完成大石围“天梯”“天舟”等重点旅游项目投资6亿元。贺州市投资11亿元推进姑婆山欧洲风情温泉小镇、黄姚古镇等四个特色旅游小镇建设。河池市成功承办了以“大健康·大旅游”为主题的巴马论坛;巴马瑶族自治县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来宾市打造桂中民宿生态旅游品牌。崇左市人文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秀丽。以德天跨国瀑布、明仕田园、左江风光为代表的山水田园,集中体现骆越文化的花山岩画景观,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数量众多的红色文化资源,古朴浓郁的壮族民族风情和独具魅力的南国边关风情等,组成了崇左市丰富多彩、特色突出的旅游资源。立足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优势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崇左市,通过精品项目的支撑带动,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不断创建全域旅游特色品牌,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全力创建绿色生态旅游、壮族风情旅游、边境历史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四大品牌”。

2018年,广西各市重视文化旅游发展,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加以培育,热情高涨、力度加大、措施加强。

加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

增强广西文化产业区域性国际特色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推动广西文化对外交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树立中国良好形象,提升广西文化软实力。广西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深化。

2018年,广西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依托文化和旅游部“欢乐春节”平台,组织广西艺术团赴新加坡、阿尔及利亚、印度、不丹、马来西亚、文莱、老挝、科威特、越南等9个国家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举办“美丽中国·心仪广西”文化活动40多场,观众达5万人次,是广西近年来组织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活动区域最广、活动持续时间最长的春节文化活动。推动自治区人民政府与文化和旅游部共建河内中国文化中心取得积极进展,完成了驻越人员的选拔、培训和派驻工作,协助举办了2018年中国文创产品展示周暨传统文化与创意产业专题研讨会等活动。成功举办了第13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第12届“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活动,进一步深化了中国和东盟文化交流合作。

广西充分发挥面向东盟优势,不断扩大与东盟的文化交流合作。持续举办2018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搭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平台。另外举办2018中国-东盟博览会动漫游戏展,吸引了14家区内知名企业、9家东盟企业以及包括中国动漫集团在内的83家区外企业参展,突显了广西动漫游戏产业对外开放合作的巨大潜力。同时举办48H动漫创意与视效预览邀请赛,展现了广西在创意合作、校企联动等方面的成果。

在深化与东盟媒体项目交流合作方面,与泰国、印尼媒体合作开设《多彩中国》栏目,积极配合中央领导访问老挝、缅甸,开展“中国-老挝经典诵读会”等文化交流活动,讲好中国故事,贡献广西力量。结合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和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组织开展“砥砺奋进六十载——2018境外媒体看广西”采访活动,向海内外宣介广西开放发展新形象。开展首届广西对外传播奖评选表彰活动,激励对外传播工作者推动更多优秀外宣作品和项目。支持优秀出版物走出去,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版权300多种。

广西注重与东盟国家的项目合作。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成为文化和旅游部动漫会展联盟成员单位;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和缅甸国家广播电视台合作开播《中国动漫》栏目,南宁中视嘉猴制作的缅语《白头叶猴之嘉猴壮壮》宣传片列入首播节目;广西千年传说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喀斯特神奇之旅》等2部原创动画连续剧在泰国央视热播。

广西的对外文化交流,在出版传媒、动漫游戏、音像影视、演艺娱乐、民族工艺美术、广告制作及文化加工制造等文化产业领域,具有相对优势,正在着力构建中国文化贸易的“广西渠道”,建设成为中国面向东盟的文化贸易基地、产品加工基地和出口服务基地。

发挥文化产业功能,

开展文化扶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7月,广西举办文化扶贫工作现场会,陈列展示非遗产品,推动非遗技艺,成了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法宝”。近几年,广西结合自身民族多样、文化多元的特点,因地制宜,探索和实践“非遗+扶贫”的文化扶贫之路,加强就业培训、文化传承和产业发展等主力文化扶贫。

根据《广西加快民族文化强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广西三年内将充分挖掘边境地区非遗资源,深入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重点支持一批传承基础较好、生产规模较大、有发展前景、有助于带动就业的传统工艺项目,建成一批传承示范基地、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和传统工艺工作站,培育一批生产性保护企业和民族传统工艺知名品牌。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推广非遗资源入股、合作的经营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非遗保护与致富双赢互利。

为实现目标,广西形成了“党组领导、人人有责、文化扶智(志)、统筹兼顾、精准扶贫”的工作机制。以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项目建设为抓手,重點向贫困村倾斜。坚持扶志和扶智相结合,推广“非遗+扶贫”模式,2018年,共安排499个贫困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项目,占全区年度项目总数的41.6%,开展丰富多彩的政策宣讲、科普展览、文艺演出、技能培训等惠民活动,举办了“要幸福就要奋斗”脱贫攻坚故事汇报会、“情暖小康路”脱贫攻坚专场文艺演出等主题活动,激发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在文化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方面,一是加大贫困地区文化产业资金倾斜支持力度,立足开发性扶贫和保障性扶贫并重,争取财政资金倾斜投入,引导培育特色文化产业扶贫项目,推动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发展。2018年组织申报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获得扶持文化产业项目24个,项目补助和贷款贴息共计1430万元。组织马山县等7个贫困县申报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8个项目获得扶持,补助资金420万元。二是组织开展文化产业扶贫订单式培训。以需求为导向,开展文化产业扶贫订单式培训。2018年举办广西产业扶贫春季大培训行动:北海市文化产业培训班,培训内容以贝雕技艺、珍珠养殖为主,培训了30户贫困户。三是择优推介县域文化产业项目。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将上林县“三湖一寨”文化旅游等三个文化产业项目纳入《广西文化产业跨越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中的“助力脱贫攻坚”项目,马山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会鼓之乡”等品牌建设和打造纳入《南宁市“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积极配合全区文化扶贫暨为民办实事工程现场推进会筹备工作,组织专家对黄姚古镇开展调研,形成调研报告。编制印发《特色文化小镇创建管理办法(试行)》,评选命名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等5个小镇为广西首批特色文化小镇。组织广西金壮锦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广西双田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等参与文化扶贫的企业参加各类文化产业博览会。举办广西产业扶贫2018秋冬季大培训行动北海市文化产业培训班,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驻村工作队员和带队村干部共130人参加培训。

构建现代文化服务体系,

为广西文化产业提供发展基础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整体文化建设给予的设施、环境和氛围的基础性支持。广西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为目标,以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为抓手,不断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至2018年,广西文化艺术中心、广西图书馆民族文献中心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广西群众艺术馆改扩建项目、广西博物馆改扩建项目、广西民族剧院建设项目等相继动工。各市文化投资和项目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强,南宁市图书馆新馆建成投入使用,柳州市图书馆新馆、群众艺术馆新馆等一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争取项目资金近2.3亿元,新建9个县级图书馆、9个县级文化馆、5个县级博物馆,新建或改扩建4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自治区财政继续投入3亿元,支持全区1200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截至目前,已经建设11522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覆盖全区80%的行政村,并实现对全区14个民族自治县、边境县行政村的全覆盖,走在了全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前列。累计投入资金343万元,为区定贫困县图书馆、文化馆配备14辆流动图书车、文化车。

持续推动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全区3个美术馆、114个公共图书馆、124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235家博物馆、1168个基层文化站实现免费开放。大力提升农家书屋数字化和图书数量质量水平,每个书屋每轮更新图书不少于2000册、光盘200张,目前,完成对已建成的15143家农家书屋出版物更新工作。实施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全区1515个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各级公共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持续增强,文化服务延伸到了城市社区及乡村,每年服务群众3000多万人次。

全力推动“戏曲进校园”“戏曲进乡村”工作,全区“戏曲进校园”实现全覆盖。整合全区群众文化资源举办了100多场“5·23全民艺术普及日”系列活动,打造了“唱响新时代”四季合唱音乐会、“舞动广西”全区广场舞活动、“壮族三月三·广西欢迎您”主题快闪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参加全国广场舞北京集中展演获得优秀组织奖。

广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时关于“博物馆要突出特色”的重要指示精神,起草的《关于推进特色博物馆建设的实施意见》,大力实施百家博物馆建设工程。2018年,启动了特色博物馆建设工程项目,计划未来三年内,新建30家以上特色博物馆,改造提升90家博物馆,使全区博物馆达到280家以上。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方针,加强广西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利用,继续做好世界文化遗产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保护利用工作,积极创建左江花山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2018年,全区农村电影公益放映任务,按照全区14359个行政村、每村每年放映12場(每个月1场)计算,全年计划完成农村电影公益放映172308场。年初,及时下发有关通知对该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全年累计放映17.51万场,完成年度放映任务的101.62%,累计观众1687.54万人次,为繁荣农村地区文化生活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全区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固定放映点建设也取得了新进展。7月初,全区第一个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固定放映点(室外)在钦州市灵山县揭牌。

广西持续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基于文化服务体系既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推动公益性与经济性相互转化,成为文化产业持久发展的支撑系统。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2018年工作总结(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部分).

2、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改革办:广西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情况报告(2018).

3、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文化产业处2018年工作总结暨2019年工作计划.

4、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电影管理处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

5、广西广播电影局艺术处:2018年广西影视剧创作生产统计表.

6、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打磨艺术精品筑就文化高峰.

7、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广西文化惠民工作情况调研报告(2018.10).

8、吴丽萍:广西举行全域旅游发展工作现场推进会,广西日报,2018-12-27.

9、广西旅游发展委员会: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奋力推进广西旅游强区建设(2018).

作者简介

何 颖 中共广西区委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

猜你喜欢

自治区文化产业广西
走进神奇的汉特-曼西自治区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