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研究
2019-09-27何勇波
何勇波
儿科中常见疾病中典型的便有过敏性紫癜,临床中不仅存在腹部疼痛、紫癜、关节疼痛等症状,如果未及时进行治疗,还会对其肾脏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损伤[1]。过敏性紫癜也是一种全身血管炎综合症,多发于儿童以及青少年人群,导致发病的原因有药物过敏、食物过敏等,其体内会产生循环免疫复合物,从而导致发生血管炎,会给其脏器造成损伤,严重者还会威胁其生命安全,所以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保障其生命健康尤为重要[2]。本文选择我院164 例患儿进行研究,旨在分析孟鲁司特钠治疗此疾病的临床价值,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6 年10 月—2017 年12 月期间到本院接受治疗的164 例小儿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患儿,遵守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为对照组(n=82)与观察组(n=82)。对照组中男48 例,女34 例,年龄2~9 岁,平均年龄(5.1±1.7)岁,病程2 个月~3年,平均病程(9.7±2.3)个月;临床表现:20 例皮肤瘀斑,11例合并血尿,16 例皮肤黏膜出血,8 例合并尿蛋白,18 例胃肠道伴有症状,9 例伴有关节肿痛。观察组中男49 例,女33 例,年龄2~10 岁,平均年龄(5.5±1.9)岁,病程3 个月~3 年,平均病程(9.9±3.1)年;临床表现:21 例皮肤瘀斑,13 例合并血尿,18 例皮肤黏膜出血,6 例合并尿蛋白,16 例胃肠道伴有症状,8 例伴有关节肿痛。均由家属代签知情同意书,组间性别、病程、年龄等各项临床资料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经诊断均为可触性紫癜;患儿发病年龄均<14 岁;首次发作HSP。
排除标准:发病年龄>14 岁;反复性发作HSP。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包括:饮食干预、抗过敏药物、抗感染、补液等药物治疗,治疗期间尤其避免食入过敏的食物以及服用有禁忌证的药物,并服用氯雷他定治疗,口服,由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208,5 mg/d;西咪替丁注射液,由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2471,0.2 g 西咪替丁与葡萄糖注射液5%稀释,或者与氯化钠注射液0.9%稀释,行肌内注射,20 mL/次,2 次/d,注射时间约为23 min,间隔6 h 注射1 次。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一系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口服,由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047,4 mg/次,1 次/d。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1 个月。
1.3 评判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效果、不同时间内的复发情况、尿生化指标情况。治疗效果划分为:(1)显效:治疗1 d 之后,没有出现新的紫癜,临床中的腹部疼痛、关节疼痛等症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治疗14 d 之后无疼痛感;(2)有效:治疗14 d 之后,临床紫癜症状基本不存在,尿生化检查的时候存在蛋白尿,仍然存在复发情况,但是病情较轻;(3)无效:治疗3 周之后,临床腹部疼痛、关节疼痛、紫癜症状等没有得到改善,病情甚至加重[3]。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不同时间内的复发情况选择治疗后3 个月、治疗后6 个月、治疗后12 个月进行评判。尿生化指标选择尿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转铁蛋白(transferrin)、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进行评判,时间选择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选择SPSS 19.0 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选择()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选择(%)表示,行χ2检验,当P<0.05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情况比较
观察组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儿不同时间内复发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在治疗后3 个月、治疗后6 个月以及12 个月时复发率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2 组患儿各项尿生化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IgG、ALB、TRF、β2-MG 指标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尿生化指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情况比较[例(%)]
表2 两组患儿不同时间内复发情况对比[例(%)]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在临床又名为自限性急性出血症,会引发毛细血管、器官小动脉以及皮肤出现过敏,多认为是由于病患受到病原体感染,或者由于服用了一些过敏性食物以及药物等造成在体内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IgA、IgG 等),并在真皮上层毛细血管上聚集与沉积,从而引发血管炎。临床中多表现为紫癜、关节疼痛、腹部疼痛等症状,但是不会影响血小板数量[4]。多发于儿童以及青少年人群,而且近年来发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治疗的时候较为棘手,因为存在部分患儿病情会反复发作。现阶段还没有一种特效治疗方式,但在治疗过程中应当注意嘱咐患儿多卧床休息,并且尽快找寻到过敏原因,避免接触过敏原。
传统治疗方式通常采用钙剂等药物,治疗原则为尽可能恢复毛细血管壁,虽然能够得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具有极高的复发率,而且会存在胃肠道不良反应,虽然能够用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但是对关节疼痛、复发率等并无较大作用[5]。孟鲁司特钠属于医保甲类用药,也是新一代的白三烯Ⅰ类受体阻滞剂,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对于白三烯受体具有阻断作用,对运动、二氧化硫等刺激以及其他应变元导致发生的一些迟发性反应等也能够起到阻碍作用[6-7]。临床中通常将此药物用于治疗哮喘疾病,但是关于治疗小儿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的研究目前较少。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能够促进患儿康复,而且复发率较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是由于孟鲁司特钠具有特异性,能够在白三烯产物与受体结合的时候进行阻碍,从而达到预防增加血管通透性的目的,同时能够缓解粘膜水肿的情况,减少嗜酸粒细胞大量聚集等,引发炎性浸润[8-9]。
对于小儿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在早期使用药物治疗的话,仍然会存在关节疼痛、腹部疼痛等症状,而且对于肾脏所造成的的损伤时不能够有效恢复的。随着医学各方面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进行尿常规检查的时候,能够有效诊断出病患肾脏是否存在异常变化,所以通过尿常规检查能够有效诊断出紫癜疾病引发的肾炎[10]。IgG、ALB、TRF 指标能够有效显示肾小球基底膜早期通透性的具体改变情况,β2-MG 指标能够有效显示肾小管在早期时候的功能是否存在异常情况[11-12]。本次研究显示,治疗前,两组患儿IgG、ALB、TRF、β2-MG 指标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尿生化指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联合孟鲁司特治疗之后,能够有效改善患儿尿蛋白含量过多的情况,还可有效保护肾脏功能。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对于小儿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患儿,在饮食干预、抗过敏药物、抗感染、补液等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一方面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另一方面能够改善其各项尿生化指标情况,保护肾脏功能等,应当普遍借鉴、应用。
表3 两组患儿各项尿生化指标情况比较()
表3 两组患儿各项尿生化指标情况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