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类尿液生物标记物联合血清指标在急性肾损伤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9-09-27王洋一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糖苷酶半胱氨酸尿液

王洋一,陈 婷

(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实验医学科,四川 成都610041;2.成都同昌医学检验所)

急性肾损伤是目前临床中常见的一组多病因所致的,涉及到诸多学科领域的危重病症,如果能够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治疗,约有八成以上的患者病情可以被逆转[1]。要想实现急性肾损伤的早期治疗,就必须获取科学而可靠的诊断依据。目前临床诊断仍然以血清指标为主,尽管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诊断结果,但该指标应用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全面而真实的反映出肾功能变化,误诊或漏诊情形屡有发生[2]。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多种尿液生物标记物陆续步入临床视野并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将多种新型生物标志物联合使用并结合常规血清指标无疑能够大幅提高急性肾损伤的诊断效果,故本次研究围绕4类尿液生物标记物联合血清指标在急性肾损伤中的应用价值予以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98例急性肾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64例、女34例;年龄38岁-68岁,平均年龄(48.79±1.31)岁;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分期:1期50例、2期37例、3期11例;病程时间1个月-3个月,平均病程(1.44±0.16)个月。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急性肾损伤者;(2)依从性好,能够配合此次研究者;(3)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多器官功能衰竭者;(2)正处于孕期或哺乳期者;(3)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4)终末期恶性肿瘤者。另选同期10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其中男64例、女41例;年龄40岁-68岁,平均年龄(48.75±1.30)岁。两组受试者性别、年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可分组比对。

1.2 方法

在征得两组受试者知情同意下对其4类尿液生物标记物和血清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尿液生物标记物检测方法如下:观察组患者于次日清晨采集新鲜晨尿10 ml,对照组受试者于体检当日采集晨尿10 ml,将采集到的尿液样本以2 000 r/min离心10 min后收集上清液后利用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检测试剂盒(酶比色法)、肝脏型尿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尿富半胱氨酸蛋白61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尿胎球蛋白A(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予以测定,所有检测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内说明书要求执行[3]。血清指标检测方法如下:两组在采集完晨尿后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工作,均为空腹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收集血清并置于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Hitachi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

1.3 观察指标

选取尿液生物标记物和血清指标为观察指标,其中尿液生物标记物包括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肝脏型尿脂肪酸结合蛋白、尿富半胱氨酸蛋白61、尿胎球蛋白A;血清指标包括血肌酐、血尿素氮。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4类尿液生物标记物、血清指标比较

观察组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肝脏型尿脂肪酸结合蛋白、尿富半胱氨酸蛋白61、尿胎球蛋白A、血肌酐、血尿素氮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4类尿液生物标记物、血清指标比较

2.2 观察组内不同分期4类尿液生物标记物、血清指标比较

观察组内4类尿液生物标记物、血清指标相比较,3期>2期>1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内不同分期4类尿液生物标记物、血清指标比较

2.3 ROC曲线诊断试验

4类尿液生物标记物联合血清指标诊断急性肾损伤ROC曲线下面积0.974、95%CI:0.945-1.000,较4类尿液生物标记物和血清指标单用更具敏感性,见表3。

表3 ROC曲线下面积

3 讨论

急性肾损伤是目前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较高的死亡以及进展至慢性肾脏病的风险,使之成为全球范围内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4]。目前我国尚未有确切的急性肾损伤发病率的报告,据不完全统计显示,中国住院患者中急性肾损伤发生率约在2.41%-3.19%,远低于发达国家报道(的5%)[5]。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由于持续进展的肾脏损伤所引起的血肌酐数值升高慢于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所需时间,使得现实中大量的摄取获得性急性肾损伤患者被遗漏,因而目前我国难以确定该病症真实发病率[6]。此外,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慢性病发病率的不断提高、高难度手术的不断开展,可以预见急性肾损伤的发病率将会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7]。现有研究亦指出,急性肾损伤可发生于医疗卫生机构的每一个角落,尤其是以外科手术、创伤、心血管介入治疗、肿瘤化疗、突发事件(地震、交通事故)最为多见,一旦未得到及时处置势必会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8]。

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为近端肾小管溶酶体酶,对于肾小管损伤极其敏感且持续时间持久,在急性肾损伤发生后迅速升高且升高的时间超过12 h-96 h,故此具有敏感度高、可定量的特点[9]。肝脏型尿脂肪酸结合蛋白为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广泛分布于脂肪代谢活跃的器官组织中,肾脏中包括肝脏型及心脏型两种,其中前者位于近端肾小管,能够与肾小管上皮细胞浆内的尿脂肪酸结合蛋白特异性结合,继而转运至线粒体或者是过氧化物酶体进行β-氧化代谢,在实践中该指标为预测急性肾损伤的敏感、特异、早期和独立的生物学标志物[10]。尿富半胱氨酸蛋白61是一种富含半胱氨酸的肝素结合蛋白,属于整合素的配体,全程参与到了细胞膜以及细胞外基质、促进组织重塑的进程之中,急性肾损伤发生后3 h-6 h近端肾小管直部就会诱导产生该蛋白,数值越高表明损伤越严重[11]。尿胎球蛋白A是经由肝脏合成并释放于循环之中的急性期蛋白,肾损伤发生后即可升高且早于血清肌酐升高时间长达1 d以上,持续时间可至肾小管损害最严重的第5 d,对于急性肾损伤敏感性极高[12]。上述4类尿液生物标记物均对急性肾损伤具有着极高的敏感性,通过联合使用无疑能够更早的发现急性肾损伤的存在,结合血清指标无疑能够大幅提高该病症的早期诊断效果[13]。

本次研究证实,与正常体检者相比,急性肾损伤患者尿液生物标记物(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肝脏型尿脂肪酸结合蛋白、尿富半胱氨酸蛋白61、尿胎球蛋白A)、血清指标(血肌酐、血尿素氮)均高于前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急性肾损伤分期比较上,3期患者尿液生物标记物、血清指标>2期>1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结果可知,在急性肾损伤中尿液生物标记物与血清指标均能够作为该病症早期诊断的依据。4类尿液生物标记物联合使用有助于临床更早的发现急性肾损伤的发生。通过对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肝脏型尿脂肪酸结合蛋白、尿富半胱氨酸蛋白61、尿胎球蛋白A进行检测,充分挖掘出上述具有应用前景的生物标志物所蕴藏的使用价值,继而对急性肾损伤患者短期预后提供参照依据[14,15]。结合血清指标能够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早期诊断效果。进一步的ROC曲线诊断试验表明,尿液生物标记物联合血清指标诊断急性肾损伤的线下面积0.974、95%CI:0.945-1.000,高于尿液生物标记物和血清指标单用,表明二者联合使用后对急性肾损伤的敏感性更高,能够满足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需求。

综上所述,4类尿液生物标记物联合血清指标可提高急性肾损伤的诊断效果,利于病情的早期监测,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糖苷酶半胱氨酸尿液
茶条槭叶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微泡菌ALW1重组β-半乳糖苷酶的异源表达和酶学性质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酒类酒球菌β-葡萄糖苷酶研究进展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尿液检验标本留取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健康人群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的水平关系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并扩张性心肌病诊断相关性研究
跟踪导练(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