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封近代建筑研究

2019-09-26刘慧颖

重庆建筑 2019年9期
关键词:传统建筑文化

刘慧颖

(开封古都学会,河南开封 475001)

0 引言

开封作为我国的七大古都之一,曾经是河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1840年以来,建造了一批从风格、功能到材料技术均不同于传统建筑的建筑物,发展了外来宗教、商业金融、教育和邮政等新的建筑类型。这批结构新颖、造型独特的建筑不但丰富了开封的建筑风貌,而且对河南近代建筑的形成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以1840年至1949年为时间节点,以开封城区为空间范围,以典型近代建筑为重点,探讨开封近代建筑的类型、特点、文化融合、价值和地位。

1 开封近代建筑发展演变

1.1 概况

1840年以后,西方建筑文化逐渐渗透到内地并影响到开封,外来建筑文化和传统建筑文化不断碰撞、交流和融合。初期近代建筑的发展虽然迟缓,但结构、风格等不断发生变化,逐渐影响了开封的建筑风貌。开封市在历次文物普查中将近代建筑作为重点,基本掌握了近代建筑的数量、分布、保存状况和价值等基本信息。开封城区现有近代文物建筑181处,其中已被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近代建筑33处,涉及民居住宅、宗教、商业金融、教育和邮政等建筑类型。表1为开封城区近代建筑一览表。

从表1可知,开封市区现存近代建筑在时间跨度上主要是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30年代中晚期,这和近代汴洛铁路开通、冯玉祥两次主豫及日本侵占开封等时间节点密切相关。汴洛铁路(陇海铁路)的开通打开了对外交往之路,密切了对外联系,促成了近代建筑的初步发展;冯玉祥1922年、1927年至1929年两次主政河南,中止了混乱的社会局面,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吏治相对清明,建筑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局面;冯玉祥第二次主豫之后至日军1938年侵占开封之前,社会相对稳定,第一批建筑业专业人才陆续来到开封,建筑业得到了持续发展的机会;1938年之后至1949年,历经战乱,经济发展停滞,社会衰败,建筑业也随之衰落,近代建筑建设也戛然而止。

1.2 发展历程

根据开封现存近代建筑的时代分布与重要时间节点的关联性,参照河南近代建筑的发展状况,开封近代建筑可分为起步期、发展期、实践期、萧条期四个阶段[1],每个阶段的建筑类型、建筑风貌多不相同,体现出不同的建筑特点。

起步期,也就是萌芽阶段,大致在1840年至1900年前后。这一时期共有刘青霞故居、晋阳豫、包耀记等3处建筑。该阶段外部势力逐渐入侵,封建社会生产生活方式逐渐衰落转变,开封近代建筑艺术风格开始发生改变,在坚守传统建筑形制的基础上,开封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在建筑外立面和装饰方面发生了变化。

发展期,大致在1901年至1927年左右。这一时期共有张钫故宅等16处建筑。该阶段随着京汉、陇海铁路的修建,交通条件的改善,对外交流日益繁盛,西方建筑文化和传统建筑文化碰撞、渗透激烈,受西方建筑思潮的影响,新的建筑类型、建筑风格不断涌现,新的结构、材料和技术得到初步发展,中西合璧式建筑大量兴建。

实践期,大致在1928年至1938年的十年间。这一时期共有冯玉祥主豫办公旧址等14处建筑。该阶段随着全国政局的相对稳定,近代新型建筑持续发展,中西方建筑文化进一步交流融合,中西方建筑形式杂糅混存,中国传统建筑特点得到强化,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建筑风格,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建筑类型。

表1 开封城区近代建筑一览表1

萧条期,大致在1938年至1949年间。这一时期由于战争频仍,局势混乱,建筑活动逐渐衰落,存留典型建筑数量微乎其微,目前尚未有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

1.3 类型

开封作为内陆城市,在铁路开通前,开封的贸易文化交流路线有两条:一条是由上海到武汉转陆路达开封;另一条是从胶东半岛到济南转开封。开封传统文化根基较为深厚,此时反映在建筑上就是以传统民居和商业建筑类型为主,采用传统建筑布局和砖木结构形式。汴洛铁路与京汉、津浦铁路连通后,开封交通日益发达,对外联络和文化交流逐渐繁盛,反映在建筑上就是采用新材料和技术建成了一批结构独特、风格新颖的建筑,出现了教堂、金融、教育、西式住宅、行政建筑等新的建筑类型及公共设施。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开封近代建筑类型统计表

从表2分析,在近代早期,开封以传统建筑布局、风格和类型为主,如刘青霞故居等;在20世纪初期,随着西方文化和科技文明的传入并逐渐被认同,新的建筑风格和类型不断涌现,出现了由官方主导建设的河南女子师范学堂、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等教育建筑,河南邮务管理局等交通邮政类建筑,以及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纪念塔、冯玉祥主豫办公楼、人民会场、四面钟、华北体育场等公共建筑和行政建筑,出现了由民间筹资建设的万福楼金店、王大昌茶庄等商业建筑和信昌银号、同和裕银号等金融建筑,出现了天主教和基督教建设的开封天主教堂、主顾传教修女会旧址、天主教河南总修院等宗教建筑。此外,还建设了具有西方建筑风格和特点的住宅,如红洋楼、柯莱恩住宅楼等。

新出现的建筑类型有如下特点:首先,出现了具有官方性质的教育建筑和公共行政建筑;其次,顺应商业发展出现了商业建筑和金融建筑;最后,出现了外来宗教建筑和西式住宅建筑。开封近代建筑类型的发展和丰富,初步改善了城市面貌,形成了自身的发展特点和风格,对开封乃至河南近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2 开封近代建筑平面、结构和风貌

开封近代建筑的发展集中在20世纪初期至30年代末期,建造了一批在建筑平面、结构、风格、技术和功能等方面不同于传统建筑的新型建筑。中西建筑文化不断碰撞、交流和融合,在吸收西方建筑技术、艺术的基础上,运用和发展了传统建筑的精华,把传统建筑风格和西方建筑风格逐步融合,形成了具有显著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建筑形制。

2.1 平面布局

中国传统建筑平面布局相对规整,大多由多栋单体建筑围合成院落,形成内向性的封闭空间,营造宁静、安全的生活空间。西方建筑平面布局以独栋建筑为主,集合了所有功能[2]。近代开封出现的类型多样、功能各异、风格独特的建筑物,其平面布局也开始发生变化,在中国传统院落组合形式的基础上,出现了大量平面自由、讲究功能的西方建筑平面布局,呈现出中西混合的布局形式,建筑布局处于传统平面布局到现代建筑平面布局的过渡阶段,且传统建筑文化的印记较为明显。表3为开封近代建筑不同发展阶段建筑平面比较。

表3 开封近代建筑不同发展阶段建筑平面比较表

依表3分析,在起步期中国传统庭院式建筑占主导地位且主要集中在民居及商业建筑,西方独栋式建筑尚未出现。在发展期和实践期,传统庭院式建筑逐渐减少且仍集中在民居和商业建筑,金融建筑也在沿用庭院式建筑形式,外来宗教建筑也开始采用庭院式建筑形式;西方独栋式建筑发展迅速,日益增多,建筑类型涉及到教育建筑、宗教建筑、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等多个领域,且具有官方性质的教育建筑和公共行政建筑占较大比例。综上,传统庭院式建筑贯穿于开封近代建筑发展的全过程,但每个时期的应用领域和功能布局也不尽相同。西方独栋式建筑应用领域广泛,有教育、行政、宗教、西式住宅等建筑类型。表4为开封近代不同建筑类型平面布局比较。

表4 开封近代不同建筑类型平面布局比较表

依据表4分析可知,教育、交通邮政、公共类建筑自始至终均采用西方独栋式建筑形式;外来宗教建筑则从早期的西方独栋式建筑布局逐步向中西融合、中国传统建筑布局形式转化,如天主教河南总修院;商业金融建筑则基本沿用传统庭院式建筑形式,但是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局部采用西式建筑装饰艺术;民居住宅类建筑中以传统建筑布局形式为主,因工作驻汴的外国人逐步建造具有显著西式建筑特点的住宅,出现了采用独栋式平面布局、融合传统建筑特点的新型住宅建筑,如刘峙故宅。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政府在西方文化传入早期提倡全盘西化,因此在官方主导建设的教育、邮政、公共行政类建筑中多采用西方独栋式建筑形式,宗教建筑也全部采用西方独栋式。但随着中西建筑文化的碰撞、渗透、交流和融合,政府逐渐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颁布“中国固有之形式”,提倡在中国传统建筑技术和艺术的基础上,逐步融合西方建筑特点,因此出现了较多中西合璧式建筑。

2.2 建筑结构和材料应用

近代建筑的发展与社会历史变革密切相关,在19世纪中晚期由于开封居于内陆,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小,建筑技术变化不大,仍沿袭传统做法。在20世纪初期随着铁路开通,对外联系日益增多,逐渐改变了封闭状态,近代建筑引进西方建筑技术、艺术和新的建筑材料,出现了新的建筑形式和建筑结构。

2.2.1 新型建筑结构

中国传统建筑多采用以柱、梁、檩等建筑构件组成的木构架体系,其主要特点就是木构架承重。而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出现了以砖墙承重为特征的砖木混合结构,其木结构主要是指作为水平承重构件的木楼盖和以木屋架为主体的木屋盖[3]。在近代建筑发展历程中,除了豪式木屋架外,还有钢筋混凝土屋架、梁板式楼盖与屋盖、钢屋架等新型水平承重构件,与此相应产生了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等新型建筑结构[4]。

砖木结构:与我国传统的木构架、砖(石、土)墙为围护结构的体系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楼盖、屋盖等水平承重构件传来的荷载全部由砖墙或柱等砌体承担[5]。

砖混结构:指水平承重构件为钢筋混凝土楼盖或屋盖,竖向承重构件为砖(石)砌体的混合结构[6]。

表5为开封近代建筑不同发展阶段建筑结构比较。

从表5数据分析,砖木结构是开封近代建筑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结构型式,贯穿于近代建筑整个发展阶段,涵盖了绝大部分建筑类型,且在20世纪初期至30年代末期发展最为迅速。砖混结构在20世纪初期得到发展,延续至30年代末期,主要应用在具有官方性质的公共建筑和部分宗教建筑之中。而钢结构使用甚少,只在30年代中期的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大礼堂的屋架和观众厅楼座承重桁架中使用,这与当时开封或者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钢铁水泥等建筑材料生产企业匮乏有关。

2.2.2 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

砖混结构和钢结构等新型结构和新材料的使用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有别于传统的砖、石、木等材料的水泥、钢材等开始在开封近代建筑中使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1)水泥。教育、宗教、公共等近代建筑类型使用了水泥制作的构件和装饰,如柱、梁、楼板、圈梁等。部分宗教建筑如天主教堂、天主教河南总修院等使用了预制的水泥构件。同时,不少建筑的窗套、窗台和装饰性图案也使用了水泥砂浆。

(2)钢材。钢材在开封近代建筑中主要在两方面使用:一种是钢结构,如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大礼堂,此种使用方式较少;一种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使用的钢筋,如部分建筑中柱、梁等承重构件部位,此种使用方式相对广泛。

(3)玻璃。平板玻璃在开封近代建筑,特别是教育和宗教建筑中使用较多。教育和宗教类建筑根据其使用功能多高大宽敞,对采光要求较高,所以玻璃的使用较为广泛,特别是宗教类建筑,多使用红、黄、蓝、紫等彩色玻璃,营造氛围。

(4)红色机制粘土砖。开封近代建筑墙体多采用青砖砌墙,1911年之后,部分宗教建筑和住宅建筑开始使用红色机制粘土砖,如红洋楼和天主教堂等。

(5)屋面瓦件。开封近代建筑屋面瓦件多使用小青瓦,但也在宗教、西式住宅等建筑类型中使用红色机制粘土瓦,如红洋楼;在公共行政建筑中使用了青色机制粘土瓦。大部分建筑屋檐部位使用了雨水槽和落水管。

(6)装饰装修材料。开封近代建筑中大部分使用了内粉刷和板条吊顶,少量建筑使用了水泥饰面、水泥拉毛饰面等外粉刷,如红洋楼。同和裕银号等建筑的地面则铺设了彩色图案的陶瓷防滑地板砖。部分近代建筑安装了吊灯等设施。这些新装饰、新设施等多用于宗教、教育、公共行政等建筑类型。

表5 开封近代建筑不同发展阶段建筑结构比较表

2.3 建筑风貌

开封是近代典型的内陆城市,既坚守延续传承千年的文化根脉,又开放包容融合外来文化的精巧,体现在建筑上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演化和西方建筑传入后的同化。传统建筑在坚持地方建筑文化的基础上,与西方建筑文化交流融合,建筑形式局部变化;西方建筑进入中原之后也主动适应和探索,吸收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建筑形式也有了演变和发展,从而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与西方建筑进行融合,形成了具有显著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风格,也就是形成了开封近代的“折衷主义”[7]。

开封近代建筑的起步期大约有60年左右,这一时期开封相对封闭,建筑风格基本上以传统建筑风格为主,外来建筑文化影响较小且主要在商业建筑的外立面装饰上有所反映,如包耀记、晋阳豫的临街上墙及里面上做有龙凤、寿星等浮雕,开设橱窗等,是一种“老内容、新样式”的建筑风格[8]。开封近代建筑的发展期大概有30年左右,发展迅速,受西方建筑文化影响较大,既有中国传统建筑的台基、柱廊和屋顶,又有西方建筑的基座、柱式和屋檐,建筑讲究功能、平面多变,几何形状的门窗洞口使用广泛,其主要特点是西式平面布局、立面处理和传统坡屋顶的结合。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多为中西混合式或中西合璧式,是在中西建筑文化的冲突碰撞和交流融合后产生的新的建筑形式,在开封近代建筑发展中影响很大。开封近代建筑的实践期大概有10年左右,这一时期近代建筑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和提高,西方建筑理论和技术与中国的建筑实践深度融合,出现了中国古典复兴式建筑。这种建筑形式注重功能的适用性和空间组合的自由性,采用大屋顶和中国古典建筑装饰,强调台基、墙体和屋顶的比例关系,运用钢材、玻璃和钢筋混凝土等新材料,注意采光、通风等效果。这一时期的建筑在坚持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髓的基础上,采用西方建筑结构、技术和材料,形成一种独特的混合性质的建筑风格,是一种“有中有西,有老有新,活泼而严肃和各自发展的建筑风格”[9]。

3 开封近代建筑发展的特点

开封近代建筑的发展经历了起步期、发展期、实践期和萧条期,出现了新的建筑类型、结构和风貌,体现着有别于传统建筑的建筑功能和科学技术特征,从内涵到外观逐步改变着人们对建筑的认识。但受传统文化、建筑制度、战乱、水患和建筑人才等因素的限制,开封市近代建筑的发展呈现出规模小、发展慢、类型少、形式单一等特点。

3.1 规模小,发展不充分

开封在近代虽为省会城市,但深居中原腹地,传统文化根基深厚,交通不便,战乱水患不断,近代建筑发展缓慢。开封现存30余栋近代建筑分居古城区各处,没有形成集中连片的建设规模,且集中在公共行政建筑、宗教建筑和教育建筑等类型。

3.2 发展慢,时间上滞后

明清运河水系废弃之后,开封对外交流的渠道被割断,成为相对封闭的区域,与沿海地区相比,开封近代建筑的发展要晚30至50年。随着汴洛铁路的通车并与京汉、津浦铁路的连接,开封对外交流逐渐广泛,西方文化开始较多较强地影响到开封建筑活动,例如早期的开封近代宗教建筑天主教堂即由天津法商营造公司承建。同时,由于开封没有建立现代建材业,建筑结构基本以砖木结构为主,砖混结构为辅,且新型建筑材料基本从外省或者国外购入。

3.3 碰撞交融,独具特色

经初步统计,开封现存近代建筑多为本地建筑师或者留学归来的建筑师设计建造,西方建筑师直接设计建造的建筑较少,故开封近代建筑中典型西式建筑较少,多为具有中西融合建筑风格的建筑。这说明开封近代建筑的发育虽不够完善,但并没有一味地全盘接受外来建筑文化,而是在本地传统文化和建材业发展基础上,兼容并包合理利用中西建筑文化元素,形成复杂、独特的建筑风格。

4 结语

近代中国经历了由封闭到被迫开放的历史过程,随之而来的就是社会制度的交替和经济结构的改变,反映在建筑上则是中西建筑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在建筑类型、结构、功能、技术和材料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特征,成为传统建筑到现代建筑重要的过渡形式。开封近代建筑在建筑理论、造型、材料和技术方面迈出了一步,以显著的地方风格和文化内涵,代表了当时开封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艺术的发展水平,构成了开封特征鲜明、充满生机的城市建设景观,在开封从古代建筑到现代建筑发展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另外,其蕴含的文物价值在未来开封城市的发展中作用深远。

注:

1来源于文物保护单位“四有档案”等相关资料。

猜你喜欢

传统建筑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