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勘查类型确定
2019-09-26马晓红
马晓红
(江西有色地质勘查二队,江西 赣州 341000)
铅(Pb)锌(Zn)共生的矿床中,通常具有厚度大,品级高,开采容易的特点,因此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1]。在勘查队找矿过程中如果能够根据地层特征寻找到铅锌矿床并合理确定勘查类型不仅能减少勘查工程的投入,还能较好的控制矿体,不仅能达到在最短周期内,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目的,还能合理性开发矿层,完成我国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1 铅锌矿床地质特征
地层的形成历史决定了各种矿床的地质特征。铅锌矿床的形成是在碰撞过程中碳酸盐岩地层中黑色页岩角砾间胶结物结合程度不均匀,结构比较松散,在首先接触位置地层间结合紧密型较强,在轻微接触地区间内部地层则以不规则团块状式存在[2]。在古生代—早二叠世时期,随着亚欧大陆板块的不断收缩,周围海岛地块向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靠拢并导致其间先后互相碰撞拼合,最终于早二叠世形成一个整体。
铅锌矿床属于角砾岩体与围岩界线清楚,下层古生物礁一般呈突变式“侵入状”接触关系,铅锌矿体为全筒式矿化,品位连续而且稳定。铅锌矿区内的碳酸盐岩角砾岩型矿体较发育,分布具有如下特征:①绿泥石—硅化石英铅锌矿在角砾岩层平面上显示出在大环套小环以及大环与小环的互相交叉发育的特点;②萤石—石英—重晶石铅锌矿床常成串成群出现;③铅锌矿上下层的酸性岩—花岗岩呈细脉形构造,沿断裂带分布,主要受西北向岩浆岩断裂的联合控制,产于这岩溶断裂的交汇部位;④角砾岩筒矿体基本沿着近东西向呈距离相等型后生性分布。
岩石矿物存在方式与地层岩石矿物组合也是矿床地层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按铅锌矿岩石特征可分为矽卡岩型矿石、角岩型矿石和斑状花岗岩型矿石。在斑状花岗岩顶部和边部裂隙中主要发育辉锌矿—Be-U矿脉,其次为辉锌矿—黄铅矿—鉀长石—Be-U矿脉;角岩中广泛发育不同方向的辉锌矿—Be-U矿、辉锌矿—黄铅矿—Be-U矿、辉锌矿—方解石—辉沸石—Be-U矿等细脉和网脉;在矽卡岩中,辉锌矿和白锌矿以浸染状、稠密浸杂状居多,其次为辉锌矿—黄铅矿—Be-U矿脉、白锌矿—Be-U矿脉和沿裂隙发育的膜状辉锌矿。角岩型矿石呈不规则的脉状、囊状、岩溶溶洞状存在。矿石矿物组合主要有黄铅矿—辉锌矿—白铅矿及少量磁黄铅矿、磁铅矿黄铜矿和闪锌矿等;脉石矿物有钙铅榴石、铜锌硫化石—镁橄榄石、粒硅镁石—符山石、角闪石—阴钼矿石—博尔雷石、斑岩石—金石英—黑石英、白钨石—Be-U矿—沉积方解石等。
2 铅锌矿床勘查类型确定
将国内铅锌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依据为主要矿体规模、主要矿体形态及内部结构等三大类地质因素。
第I类勘查类型:简单型。主矿体规模大到巨大,主要矿体形态简单到较简单,内部结构稳定到较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均匀到较均匀,构造对矿体影响小或中等。
第Ⅱ类勘查类型:中等型。主矿体规模中等到大,主要矿体形态复杂到较复杂,内部结构不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到不均匀,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明显。
第Ⅲ类勘查类型:复杂型。主矿体规模小到中等,主要矿体形态复杂,内部结构不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到不均匀,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明显到严重。
各种类型系数赋值依据如下:目前影响勘查类型的五个地质因素中,其中主矿体规模大小的类型系数值约占25%,构造影响的值约占15%,主矿体形态、内部构造和厚度稳定程度以及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各占60%。对于矿床成因类型来说,它不仅包含了上述三类地质因素,而且对于这三类地质因素以外的影响因素也有考虑。因此在确定矿床成因的类型系数时,主要是综合考虑其在勘查类型中影响度的范围值。初步拟定矿床成因类型系数为:层控型0.5、裂控型0.2、岩浆岩控型0.3。勘探类型如表1。
表1 勘探类型确定方案
3 铅锌矿床勘查方法实际应用案例
在某地海底喷流涌积型地脉层(SEDEX)发现铜锌矿床,如图1,勘查类型为中等型。
图1 铜锌矿层现场图片
应用本文矿床勘查类型确定方法与传统勘查类型确定方法对图中含矿地层进行勘探结果比较,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 勘探实验数值分析表
实验结果说明相同矿体情况下本文矿床勘查类型确定方法勘探精度高,成本大大降低,在铅锌矿床的勘查中采用本文总结的方法是合理的。
4 结语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地层特征的研究成果,以及新的矿床勘查类型确定方法,但影响矿床特征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因此加强相关方面的综合研究,对矿床勘查类型的合理划分及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铅锌矿区深部可能存在复合型矿体如斑铁类矿体,因此矿区的开采伴生矿潜力巨大,前景非常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