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彩紫地莲花瓶
2019-09-26故宫文物编号一四八二四九
故宫文物编号:故〇〇一四八二四九
底帐名称:康熙禦製款紫地珐琅綵纏蓮瓶(對)
文物级别:一级甲
文物来源:清宫旧藏
此瓶撇口,细长颈,腹部扁圆,平底。内里素白,外壁通体紫地。颈部用黄料彩绘三组变形蝉纹,腹部绘缠枝莲花。底部方栏内刻「康熙御制」楷书款。● 画珐琅是一种用透明珐琅釉料在金属或其他材料上以绘画为装饰形式的工艺技法,起源于十五世纪中叶的欧洲。画珐琅传入中国的具体时间未可考,但明代永乐、宣德时期铜胎画珐琅已在宫廷中流行,其后所谓的「景泰蓝」(铜胎掐丝珐琅)更成为一代名品。画珐琅按质地可分为铜胎画珐琅、金银胎画珐琅、瓷胎画珐琅、玻璃胎画珐琅等,甚至还有少部分宜兴紫砂胎画珐琅。● 珐琅彩,即「珐琅彩瓷」、「瓷胎画珐琅」,于清康熙晚期创烧成功,但延续烧造时间很短,至乾隆晚期已几乎不见,且一直为清宫御用之物。因此其以数量稀少、质量极精而闻名,康熙珐琅彩更可谓凤毛麟角。众所周知,康熙皇帝热心引入西洋技法,珐琅彩瓷器正是在此背景之下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关注。当时用来制作珐琅彩的素胎多由江西运来,再在内务府造办处上彩,经二次烧成。康熙珐琅彩瓷器的器型有碗、盘、杯等,瓶类器十分少见。其外壁装饰基本为黄地、紫地、蓝地、红地等,上多绘有植物纹,如莲纹、牡丹纹等了,底部多书「康熙御制」四字款。器物整体色泽艳丽、画面鲜明,风格显著不同于传统的中国釉上彩瓷,反映了当时的时尚,促使整个清代釉上彩瓷风格为之大变。其对后世瓷业格局影响深远,粉彩瓷就是在珐琅彩的成功烧制的背景下发展而来的。● 此瓶造型饱满稳重,为康熙时期出现的新器型,且此器为诸多珐琅彩中唯一一件刻款器,属珐琅彩中的绝世珍品。故宫博物院耿宝昌、刘伯崑两位先生鉴定意见为:「珐琅彩为康熙时陶瓷仿画珐琅发展新工艺,器形古拙质朴,色彩浓艳,琢器稀有,是件绝品。定级为一级甲。」
清康熙◎ 高一三·二厘米 口径四·四厘米 底径五·四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