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尔挡水电站溢洪道挑流鼻坎体型试验研究
2019-09-26聂源宏
王 瑞,聂源宏
(1.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贵阳 55008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挑流鼻坎因其构造简单、成本较低,是我国应用广泛的消能措施,据资料统计[1],世界大、中型水利工程岸边溢洪道多采用挑流消能(我国约为85%,国外约为75%)。为适应不同工程特点,不同体型的挑流鼻坎得以提出。斜鼻坎[2]一侧导墙短一侧导墙长,斜交于出口轴线,可以通过改变其挑角和导向来控制水舌的挑距和落水位置;舌形挑坎[3]去掉常规挑坎出口处边墙,可以使挑射水舌横向充分扩散,减小入射水流的单宽流量;窄缝挑坎[4-8]是一种收缩式消能工,其借助于边墙的收缩迫使水体变形,使水体形成纵向和横向立体式扩散,减小单位面积的入水能量,其中窄缝挑坎包括直墙窄缝挑坎、曲线边墙窄缝挑坎和曲面贴角窄缝挑坎几种形式。
玛尔挡水电站最大坝高211 m,正常泄洪水头达到了190 m,相应下游水深仅10 m左右,其溢洪道三孔挑坎布置集中,前后错开的幅度有限,其水舌无法形成空间上的充分错开,造成较为集中的入水,而设计要求溢洪道挑流鼻坎水舌要在死水位时不冲砸本岸,并且左右岸坡脚最大冲深高程设计洪水保证在3 065 m以上、百年一遇洪水保证在3 070 m以上,因而消能防冲问题较为严峻。为满足设计要求,参考以上挑流鼻坎体型,对玛尔挡水电站进行了整体模型试验,通过不同挑坎体型的比选,曲面贴角窄缝挑坎较好地满足了泄洪防冲设计要求。
1 工程概况
黄河玛尔挡水电站位于位于青海省玛沁县境内的黄河干流上,是龙羊峡上游湖口至尔多河段规划推荐开发的第12个梯级,工程规模为1等大(Ⅰ)型工程。其枢纽布置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右岸岸边溢洪道、右岸电站进水口,三者基本上呈“一字型”布置;泄水建筑物采用右岸3孔溢洪道及1孔泄洪洞联合泄洪。其中,溢洪道设计方案堰闸段沿水流方向长50.0 m,单孔净宽10.5 m,闸室设事故检修门和弧形工作门各一道,泄槽段由两中隔墙分开,分为左孔、中孔、右三孔,泄槽陡坡段紧接鼻坎反弧段。玛尔挡水电站整体模型试验平面布置见图1。
图1 玛尔挡水电站整体模型试验平面布置图(单位:m)Fig.1 Layout of model test of Maerdang hydropower station
2 模型制作与设计
试验模型按重力相似准则设计制作,根据试验要求,模型长度比尺定为Lr=100。其他相关物理量比尺如下:流量比尺Qr=Lr5/2=100 000;流速比尺Vr=Lr1/2=10;时间比尺Tr=Lr1/2=10;糙率比尺nr=Lr1/6=2.154 4。
为确保模型水力条件与原型相似,模型制作范围为:上游库区做至坝轴线以上775 m,下游河道做至下游坝坡坡脚以下约1 200 m,其中下游坝坡坡脚后920 m为动床,其后280 m为定床。消能区左、右岸混凝土护岸,人工、天然高边坡均为定床。下游动床以天然散粒体沙石模拟河床基岩和覆盖层。按设计提供的消能区河床基岩抗冲流速V=4.5~5 m/s和覆盖层抗冲流速V=1.5 m/s,根据伊兹巴什公式的计算结果,河床基岩模型沙、覆盖层模型沙当量粒径范围分别为取5~8 mm、0.5~1.0 mm。特征水位及相应下泄流量见表1。
表1 特征水位及相应下泄流量Table 1 Characteristic water level and corresponding discharge
3 溢洪道三孔挑坎体型优化
溢洪道三孔挑坎位置集中,需要对各挑坎水舌的形状、分散程度、落点位置及导向角度等进行对比、选择和优化。试验先后进行了斜鼻坎、短边墙舌形挑坎、直墙窄缝挑坎、曲面贴角窄缝挑坎的体型比选,以期使三孔挑坎相互适应,使三孔水舌能够在死水位(3 265 m)跨岸,水舌落点能够充分扩散,减轻消能区两岸坡脚冲刷深度(坡脚最大冲深高程设计洪水不低于3 065 m,百年一遇洪水不低于3 070 m),以保证两岸坡脚的防冲稳定性。
3.1 斜鼻坎体型
溢洪道三孔挑坎采用挑流斜鼻坎,通过调整挑坎的斜口方向以及导向角度,以使三孔水舌散落错开,减轻下游冲刷深度,调整后的体型见图2。左、右两孔挑坎体型相同,布置对称,挑坎起始断面与陡坡反弧末断面之间有5 m长的水平段,挑坎最大挑角为45°,中孔挑坎向下游延伸,最大挑角为39.391°。该方案的冲刷深度可以满足要求,百年一遇洪水下游左右岸边坡脚最深点高程为3 071.4 m和3 071.2 m,本岸坡脚也没有明显的冲刷,不足之处在于斜鼻坎的远端水舌纵向拉伸较远,而斜开口近端水舌起挑较早,导致在死水位时水舌直接砸落在本岸上,无法满足死水位跨岸的要求。
3.2 短边墙舌形挑坎体型
溢洪道三孔挑坎采用短边墙舌形挑坎,其体型见图3。三孔挑坎末端高程及位置错开布置,以期使三孔水舌相互错开分散入水,减轻水舌对下游河床的冲刷。从试验结果来看,三孔水舌较为分散,呈扇形打开状入水,百年一遇洪水下游左右岸边坡脚最深点高程为3 070.4 m和3 070.1 m,基本可以满足要求,但由于为使水舌相互错开,导致水舌入水点距本岸较近,在本岸左右岸脚形成了10 m和5 m的冲坑,不利于大坝的稳定,而且该方案在死水位下三孔水舌不能完全跨岸,不能满足要求。
图2 斜鼻坎体型图(单位:m)Fig.2 Body figure of oblique flip bucket
图3 短边墙舌形挑坎体型图(单位:m)Fig.3 Body figure of tongue-type flip bucket
3.3 直墙窄缝挑坎体型
溢洪道三孔挑坎采用直墙窄缝挑坎,挑坎体型见图4。三孔挑坎在死水位时都可以跨岸,能够形成纵向扩散式窄缝水舌,但纵向拉开的幅度有限,挑坎体型瘦高纵向收缩凸显导致其内部水流交汇碰撞而激起水花,三孔水舌显得比较凌乱,落点也相对集中。百年一遇洪水下游消能区冲淤状况为:河床中部形成一集中冲坑,坑底高程为3 058.4 m;左、右两岸边最深点高程分别为3 071.2 m和3 063.5 m,右岸冲深较深。直墙窄缝挑坎水舌在死水位能够跨岸,但不能形成理想的纵向扩散水舌,下游冲刷也不满足要求,因此未予采用。
3.4 推荐方案曲面贴角窄缝挑坎体型
通过以上三种不同挑坎体型优化方案的对比试验,得出以下结论:由于三孔挑坎布置比较接近,且高程相差不大,即便三孔挑坎都能形成扩散充分的水舌,因水舌落入河床的前后位置无法完全错开而导致相互叠加,加重了对下游河道的冲蚀作用,下游河道左右坡脚冲刷深度难以控制;要想尽量减轻水舌对下游河床的冲刷,保证大坝下游左右岸边坡的安全及稳定,只有使溢洪道三孔挑流鼻坎的水舌空间立体充分扩散,这样可以扩大其入水范围,并且有效避免相互叠加,从而降低对下游河床的冲刷作用。
图4 直墙窄缝挑体型图(单位:m)Fig.4 Body figure of straight wall slit-type flip bucket
基于以上认识并结合已有工程经验,确定溢洪道三孔消能工采用曲面贴角挑坎。曲面贴角窄缝挑坎可以变化收缩曲率,在保证必要的收缩比的条件下,不致使流态紊乱,而且其底槽的设置可以增加水舌的纵向扩散长度,又可通过调整底槽坡度来满足低水位溢洪道水舌跨越本岸的要求。通过对曲面贴角挑坎结构的优化,得到了能够满足要求的推荐方案,其体型见图5。溢洪道三孔采用对称曲面贴角窄缝挑坎,挑坎边墙以圆弧收缩。在平面布置上,左、右孔挑坎在以中心线为对称轴,各自向左、向右偏转4.5°,末端平齐,中孔不偏转。挑坎底板为5°挑角的斜坡,斜坡段内两侧设曲面贴角体,底板加设底槽。
图5 推荐方案曲面贴角窄缝挑坎体型图(单位:m)Fig.5 Body figure of curved slit-type flip bucket
4 推荐方案试验结果
4.1 曲面贴角窄缝挑坎消能机理及其水舌形态
曲面贴角窄缝挑坎依靠两侧边墙和曲面贴角体将水舌向中间导向,使水舌自身在空中碰撞对冲,改变水体的相互作用和下泄形式,加剧了水流的紊动耗能。对冲后水舌产生运动扩散,在纵向成薄形扇状,外部水舌侧卷形成一定的横行扩散,水舌受空气阻力和掺气消减部分能量后,扩散入水,可以大大减小射流对下游河床的冲刷能力。通过调整底部凹槽的坡度及其边墙高度,可以增大水舌的挑距,满足死水位跨岸的要求,同时底部水舌对下泄水体形成分流空间扩散,使水舌的落水点更为扩散。设计水位下推荐方案曲面贴角挑坎具体水舌形态见图6,可看出三孔水舌可以形成纵向拉伸和横向扩散,水舌立体分散入水,避免了水舌叠加,减小单位面积的入水能量,有利于减轻下游河道的冲刷。
图6 推荐方案曲面贴角窄缝挑坎水舌形态Fig.6 Nappe flow of curved slit-type flip bucket
4.2 溢洪道水舌死水位跨岸情况
设计要求死水位时,三孔溢洪道水舌都要跨岸,试验观测了三孔水舌的起挑水位以满足设计要求。库水位为死水位溢洪道三孔全开泄洪时,三孔水舌主流均能跨越其出口岸坡,水舌内缘在河床内的入水点距离本岸坡脚约5~10 m,只是水舌内缘稍显不够光滑,有一些零散的水滴散落在岸坡上,散落水滴对本岸基本没有影响,可以满足溢洪道在死水位泄洪运行的设计要求。
4.3 下游河道的冲刷情况
试验对推荐方案进行了不同组次模型放水,验证其泄洪消能效果,典型工况下冲刷情况见表2。由于对下游河道的泄洪消能区采取护岸不护中的措施,设计着重要求左右岸坡脚最大冲深高程设计洪水保证在3 065 m以上、百年一遇洪水保证在3 070 m以上,以保证左右岸岸坡的防冲稳定及安全,从表2可看出,三个组次下左右岸坡脚均能够满足要求。表明推荐方案曲面贴角窄缝挑坎体型及其布置合理,消能较为充分,可以消能防冲的要求。
表2 典型工况冲刷情况Tab.2 Typical condition of erosion
图7 设计洪水下冲淤地形图(单位:m)Fig.7 Terrain by scouring and silting of design flood
图8 百年一遇洪水下冲淤地形图(单位:m)Fig.8 Terrain by scouring and silting of hundred-year flood
图9 30年一遇洪水下冲淤地形图(单位:m)Fig.9 Terrain by scouring and silting of last flood in 30 year
5 结 语
曲面贴角窄缝挑坎的两侧边墙和贴角体可以将过流水体向中间导向,形成水舌自身的剧烈挤压碰撞消能,同时出坎水舌受空气阻力和掺气作用进一步消减能量,消能效果较好。曲面贴角窄缝挑坎水舌既形成纵向拉开,又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横向扩散,其落水点较为分散,有利于充分利用下游河道的水垫作用,减轻下游河道的冲刷深度,这对下游河道水位浅,冲刷深度要求高的工程较为适用。玛尔挡水电站最大坝高211 m,正常泄洪水头达到了190 m,相应下游水深仅有10 m左右,而其泄洪建筑物集中布置,前后错开的幅度有限,其水舌无法形成空间上的充分错开,较为集中的入水,设计要求溢洪道挑流鼻坎水舌要在死水位时不冲砸本岸,并且左右岸坡脚最大冲深高程设计洪水保证在3 065 m以上、百年一遇洪水保证在3 070 m以上,因而面临严峻的消能防冲问题。将曲面贴角窄缝挑坎应用到玛尔挡水电站模型试验中,可以使三孔水舌在死水位跨岸,下游河道左右岸坡脚的冲刷深度也满足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