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时俱进 倾力拥军
——陕西容厦集团

2019-09-26撰文梁佳莹摄影李方园黄延资料

陕西画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民兵贫困学生官兵

撰文/梁佳莹 摄影/李方园 黄延 资料

他没当过一天兵

对部队的热爱却不比任何人少

三十五载的付出与坚持

只为走在振兴中华的强军路上

陕西容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渭南市渭河印刷厂,成立于1985年。公司在董事长王友民的带领下,35年如一日,爱国拥军,爱民奉献,受到了中央、省、市、区的表彰和社会的普遍赞誉。

对军营的眷念是他一生的执念

陕西渭南是一块被红色基因浸润的土地,渭华起义、荔北战役、八路军东渡黄河等重要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这些革命故事和人物事迹,对王友民有着很深的影响。他从15岁起就要求参军报国,却未能如愿,抱憾至今。

1986年,王友民东挪西凑,买了一台二手印刷机办起了渭河印刷厂。凭借信誉和苦干,扛过初期的艰难后,他马上就来到驻军某部慰问。35年来,近到驻地部队,远至边关哨所,每逢七一、八一、国庆、春节等重要节日,军营总有他慰问的身影。

与时俱进为拥军做实事

“拥军不只是慰问一种形式,要与时俱进,多做实事。”王友民总是根据不同时期中部队碰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其解决各种难题。

1990年,王友民创办了兴秦实业总公司。那一年,他找到部队首长,提出以10万元设立“爱军精武奖励基金”,用以奖励在军旅服役中表现突出的干部战士。部队向王友民赠送了“兴业不忘拥军,情系绿色长城”的锦旗。

1993年,当王友民得知渭南军分区民兵在全省民兵军事大比武中夺得总分第三、个人总分第一的成绩时,他兴奋不已,又拿出10万元设立“兴秦民兵预备役奖励基金”,激励训练突出的民兵预备役官兵。

王友民是个有心人,夏天,战士受蚊虫叮咬,他送去杀虫剂;冬天,他给后勤送去腌菜的缸。凡在他眼里看到的问题,总是想方设法解决。看到官兵宿舍墙皮脱落,床板破烂,他立即带领施工队进行整修;看到官兵训练辛苦,他给部队送去了牛羊肉;看到战士冬天洗衣服手冻得通红,他主动给部队捐赠了15台洗衣机。

部队文化娱乐生活与社会脱节的现状引起了王友民的重视,他拿出30万元,为武警某部和消防支队建立了多功能厅,组建“双拥”军乐队、威风锣鼓队、购买宣传器材,活跃了官兵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从1997年开始,他先后出资1600余万元,邀请阎维文、宋祖英、田震、吕继宏、王宏伟、谭晶等600余名部队文工团知名演员,举办了12场大型“双拥”主题文艺晚会,邀请驻渭部队观看,丰富了官兵精神文化。

进入2000年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电脑普及,科技兴军、强军方兴未艾。王友民想要为军队提供些科技含量高的帮助,于是为解放军驻渭某部及武警消防部队配置了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和投影仪,帮助部队提升办公自动化水平。

1999年8月29日驻渭部队官兵观看容厦集团举办的“爱心献功臣”晚会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得知他的事迹后,欣然亲笔题词:“爱国拥军、振兴中华”。

崇德扬善致力社会公益

最初,王友民扶贫的重点是军属,为军人解决家庭困难,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安心服役。后来企业壮大后,扶贫工作拓展到贫困村镇。1997年,他与渭南临渭区崇凝镇签订《扶持革命老区贫困户脱贫致富协议书》,拿出10万元用于扶持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历经十年时间,使崇宁老区很多贫困家庭走上致富之路。

在助残、希望工程及社会公益事业方面,王友民也毫不吝惜。特别是资助贫困学生家庭,他做得不露声色。王友民解释说,贫困家庭也有尊严,贫困学生自尊心更强,大张旗鼓地拍照、宣传反而伤害贫困生,他们更敏感,更需要保护。

从2010年至今,得到王友民资助并步入大学的贫困学生87人,其中2人在读清华研究生、1人在读北大研究生、13人在读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时代呼唤更多像陕西容厦集团这样的企业、更多像王友民这样的企业家,引领风尚,奉献情怀,共同做好军民深度融合,在新时代的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军民一家紧密融合,无私奉献拥军情怀

王友民代表陕西容厦集团领取陕西“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奖

猜你喜欢

民兵贫困学生官兵
陕西全省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
南明区离休干部党支部慰问嘉润学校贫困学生
飒爽英姿女民兵
澳门爱心人士吴少芬、释会明等赴兴仁县看望贫困学生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民兵”一词的来历
“山东青年”注意民兵建设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