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军爱国 为民造福
——诚信制药商史志辉
2019-09-26撰文梁佳莹摄影李方园黄延资料
撰文/梁佳莹 摄影/李方园 黄延 资料
二十四年,是青春,更是责任
捐资助学、赡养孤寡、抗震救灾、记录文化
只要国家有需要,他总是慷慨无比
咸阳永寿县的寨里村,最多的时候有近40%的农户都是贫困户。可自从村上建起了中药材种植基地,大伙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说起这一改变,村民们总会提到一个人,史志辉。
参军二十四载 屡立奇功
1954年出生在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的史志辉,于1973年12月参军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建筑五十三师一二八团、23集团军工兵团、工程兵指挥学院、空军导弹学院等单位任排长、政治处书记、干事、保卫股长、政治教导员(党委书记)、政教室主任等职,曾在部队法律顾问处任军队律师,上校军衔。
1994年12月,史志辉放弃上校军官待遇,复员回乡,不拿工资,自谋职业,和兄长史志胜一起创办了陕西君碧莎制药有限公司,2001年创办了陕西正晟康源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创业成功 扛起军人天职
史志辉创办企业致富后,虽然当上了“老板”,但曾经的军人身份让他觉得自己身上始终有一份责任。
五年前他执意在永寿县建药材种植基地。他说:“一是我们生产药品和保健食品,需要从源头上抓药材的质量,二是永寿县是著名的贫困县,我们在这儿建立基地,让农民在里面种植药材打工,能有固定的收入。”现在,这个贫困县已经达到基本脱贫。
给小孙女传授摄影技巧
制药要求严密而精准
史志辉一直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己任,抗震救灾、捐款捐物,哪里有需要他就关注哪里。在抗击非典中,他为部队送去近15万元过氧乙酸和药品。在发生“汶川”“玉树”“鲁甸”地震,“舟曲”“延安”泥石流等大的自然灾害时,他都第一时间联系红十字会、民企协会给灾区和部队官兵送去药品和现金。多次停下畅销药品的生产,加班生产灾区所需药品。被授予“汶川抗震救灾先进个人”“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先进个人”“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等多种荣誉。
以摄影方式 留存文化
在这么多的身份和荣誉背后,史志辉却还有另一个身份——摄影师。
从事摄影40年,史志辉通过了美国摄影学会(PSA)影艺精通级认证,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人民摄影》影像艺术中心(西咸)主任以及西咸新区摄影家协会首届主席。
在第八届大理国际影会众多展览之中,史志辉的摄影作品《北方地坑院》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古民居文化。他用特别的方式、多维的角度和丰富的情感基调诠释了中国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文化,以其自然风格与乡土气息,充分体现了黄土高原敦厚朴实的民风民俗风情和即将消失的古老文明。
史志辉历经6年多时间的釆访和拍摄,其间,走访了陕西咸阳、甘肃庆阳、山西运城、河南三门峡等地,拍摄记录了地坑院的春夏秋冬,婚丧嫁娶,喜怒哀乐,民风民俗。在敬畏和虔诚中,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智慧的魅力带给心灵深处的震撼、抢救式地留存了这些极为珍贵的影像资料。
拥军爱国 不忘部队教诲
亲自给大凉山的贫困儿童送去学习用品和衣物,图中他资助的一个在西昌上学的孩子已经顺利进入初中
他总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政策,我们怎么去安心做经营呢?所以关键时候还得要想着国家和人民。
于是在企业招工用人上,史志辉采取退伍军人、军人家属优先录用的原则,先后安排退伍军人、军嫂150多人。在每年“八·一”的时候,亲自慰问同村退伍军人及军烈属。
玉树地震后,玉树县武装部后勤科科长杨朝阳为抢救国家财物以身殉职,为了表达对烈士的敬仰之情,史志辉平时有空就驱车100多里看望孩子,过问学习,送去生活费,并且承诺从小学到大学所有费用由他承担。他多方奔波,求战友,找朋友,为烈士遗孀解决了工作,将两个孩子的户口转到咸阳,并在咸阳读书。
此外,史志辉坚持每年慰问陕西省军区、空军工程大学导弹学院、预备役141师、咸阳军分区和老红军、老八路、军队离退休干部、军烈属、烈士子女等,先后赠送50多台电脑、捐助拥军图书室2个、图书30000余册,作报告40多场次。
一朝入伍,终身报国,只要国家有需要,他都会挺身而出。史志辉说,自己只是做了退役军人应该做的事情,对社会的贡献微不足道,惟有珍惜和再接再厉,把爱国拥军作为毕生的事业和追求。
参军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