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弃戎从商 军心未改
——王剑的“彩印”人生

2019-09-26撰文梁佳莹摄影李方园黄延资料

陕西画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咸阳印刷厂部队

撰文/梁佳莹 摄影/李方园 黄延 资料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虽然退役,虽然老去

但是,只要祖国一声召唤

我们随时披挂出征!

“无论是在部队建功立业还是在地方创业,都要不忘初心,永不褪色,积极为社会做贡献。”乾县退役军人、咸阳彩印包装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剑说道。

部队学技 投身改革

1970年,来自陕西乾县刚满18岁的王剑应征参军入伍,先后在新疆、北京等地服役。在执行“两弹一星”任务中,曾因表现突出被部队嘉奖三次,授予“三等功”一次。

在部队期间,他学到了专业的印刷知识,并被选派在关键的岗位从事制版工作。五年后的一天,王剑在制版过程中不幸因四氯化铁和强氨酸反应引起肝中毒,落下了二级甲等残疾。

1978年,退伍后的王剑被分配到乾县物资局工作。同年12月,他用转业复员军人的补助费和伤残费,带着8名退伍军人和3名残疾人,辞职下海办企业,成立了乾县第一家股份制形式的印刷厂。

改革开放四十年,也是王剑创业的四十年。如今,当初那个小作坊式的印刷厂已经成长为拥有咸阳乾县、西安两家公司,固定资产7000余万元,为国家缴纳税款2400多万,工作人员超过200多人的大型彩印包装企业。

创新实干 引领发展

无论是干企业还是当老板,王剑始终秉承着部队烙在身上的印记:开拓创新、踏实苦干。干企业的时候,王剑既是一线工人,又是管理者。胶印工、美工、制版工、推销员、装卸工、司机,每个工种他都亲身去实践。也正是有了这种深入一线工作的切身经验,才能够让他快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提高生产的动能效率。

1986年,王剑成功研制了紫外线防涂盖塑油墨,成为全国首家能够印制具有防伪功能的银行凭证;2000年,王剑利用当地出产的玉米淀粉做原料,先后研制出增强、抗潮、快速纸箱粘合剂等系列产品,此粘胶剂不但提高了产品质量,而且对绿色包装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使食品出口包装安全性得到欧盟的认可;2018年,咸阳彩印成为乾县唯一、咸阳首家通过国家知识产权体系认证的企业。

现在的咸阳彩印,具有电脑制版、彩色印刷、自动模切一整套先进设备68台套,负责西安银桥乳业、蒙牛集团等知名企业的产品包装及全省出口水果包装箱的印制任务,所用油墨皆为无毒无害的可食用油墨,高端出口纸箱包装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居全省领先地位。王剑本人更是拥有各种外观专利32项,并于1992年被授予“陕西省劳动模范”,1995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不忘初心 回馈社会

“我的技术是部队学的,没有部队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在他的企业中,始终都是退伍军人优先录用。因为多年来的拥军工作,王剑先后于1989年和1992年,两次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军地两用人才先进个人”。

办厂时所采购的第一台印刷机

参军入伍,志在报国

1985年,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一篇关于王剑印刷厂《拒绝非法印刷品,不挣邪道昧心钱》的报道

“企业利润来源于社会,也应回馈社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也是他办企业的初衷之一。

2000年的时候,了解到北部旱腰带地区的群众有生活困难,他便与县委、县政府取得积极联系,无偿为当地捐赠铁门、工业缝纫机、中型磨面机、小尾寒羊等共计价值22万余元的物资。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一次性向受灾地区捐赠10余万元的物资。

自2015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王剑积极担负起社会企业的责任,除了每年捐资助学2万元外,他还先后结对帮扶资助15名大学生完成学业。多年来,企业累计投入建校、修路等各类社会公益捐资600余万元。

在做企业的过程中,他始终做到诚实守信、不忘初心。他拒绝高价印制假冒商标和套印印刷品的事迹曾被中国青年报以《拒印非法印刷品,不挣邪道昧心钱》为题,在头版头条报道了他的事迹。

王剑还说,“不能做空头代表,要积极为百姓办实事。”在当选省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期间,他忠实履行代表职责,广泛献言献策。

像王剑这样的退伍老兵还有很多,年轻时他们一身戎装,有幸报国,退役后他们忠于职责,不忘初心,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战斗并不只存在于战场,推动新时期经济发展的他们,同样也在书写着时代楷模的辉煌篇章。

严把质量关,产品远销国内外

猜你喜欢

咸阳印刷厂部队
俄部队军演
替竞争对手跑生意
替竞争对手跑生意
儿在部队又立功
替竞争对手跑生意
驻港澳部队例行轮换
“彩虹景观”能否再现?——咸阳持有几张“王牌”
替竞争对手跑生意
沐猴而冠
咸阳值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