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妙布可言情 画扬黄土风
——延川布堆画的致富经

2019-09-26撰文张瑞芬摄影马骞

陕西画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剪纸手工妇女

撰文/张瑞芬 摄影/马骞

郭如林创作布堆画

“艺术可以让人的生活变得更幸福,更愉悦。”被誉为“陕西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十大金剪”的郭如林笑着介绍创作布堆画的感悟。

今年57岁的郭如林是地地道道的陕北延川人,七八岁开始学剪纸,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开始从事剪纸和布堆画的创作研究,作品传扬到了全国乃至海外。他现为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延安妇女手工艺品协会副会长。

郭如林曾受邀到多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修班授课,传授剪纸和布堆画制作的相关知识,培养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手艺人。“我们布堆画就是要把我们对这片土地满满的情感表达出来。我的老师就是这片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

布堆画,又称拨花、撂花、布贴画,历史悠久,是延川民间艺术中的珍品。布堆画的制作原料主要用农妇纺织的土布,色彩有红、黄、蓝、黑、白。其基本的制作工序是构思意境、绘出图样或剪出样品,然后依样配料配色,逐次进行贴块、拼接、镶花、堆叠在底布上,多数还要缝合,最后清样整理,则为成品。画面大多夸张变形、意象生动、想像奇特,堪称陕西一绝。

一把剪刀,几块布,一双巧手,这就是全部的布堆画了。布堆画在延川近些年的发展既传承了陕北特色的非遗文化,同时也为延川的妇女提供了改善生活、改变自己的可能。

郭如林为前来参观学习的学生讲解剪纸和布堆画作品

近年来,延川布堆画及其手工合作社的发展与“延川布堆画女性赋能”项目有很大关系。该项目由康明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支持,是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共同合作的,以文化为基础的女性赋权项目之一。项目计划通过3年的扶持,为贫困妇女提供技能培训和参与经济建设的机会,提高贫困妇女自我发展能力和经济赋权,推动布堆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助力延川脱贫攻坚工作。

从2018年开始,延川县配合“布堆画女性赋能”项目,开始全方位发展妇女手工艺品,各个布堆画合作社就在这股热潮中蓬勃发展起来。据悉,延川县现有的与布堆画剪纸相关的合作社有7个、协会有2个,这些机构总计涵盖了延川县的500余名妇女。合作社实行多劳多得的机制,激励更多妇女在完成家庭琐事之后,通过学习一项的手工艺特长,既补贴家用,又可以发展爱好,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

将材料贴块、拼接、镶花、堆叠在底布上

郭如林指导妻子创作布堆画

布堆画民间艺人惠清莲和她的孙子一起制作布堆画

妇女手工合作社成为当地妇女创业致富的新途径

“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把产品卖出去,让更多的妇女富起来。”这是华彩手工合作社秘书长刘翠梅的肺腑之言。曾经一直做社区工作的她,在退休后应合作社的邀请来到了华彩手工合作社。当谈到目前合作社的发展情况时,她直言,延川布堆画有手工制作方面的优势,但也因为手工制作,合作社更趋近于小作坊式经营,合作社在县文化馆、县妇联等多方支持下,已经为部分妇女解决了生活上的难题,但合作社的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妇女们开心地制作布堆画

布堆画作品应用在生活中

位于延川县文化馆的民间艺术展览室陈列的郭如林布堆画作品

妇女手工合作社展出的布堆画成品

“随着年龄的增长,手、眼、精力的问题都会影响我的创作。但是我可以把这些都放下,去写写东西,写一些和剪纸和布堆画制作有关的书。我能做的事还有很多。”郭如林希望布堆画艺术和剪纸艺术能影响到更多的人,“我再坚持十年也就70岁嘛。只要有人请我去讲课,我就愿意把我的知识给孩子们传授传授,我要把这布堆画传承到底。”

他们所创作的布堆画作品不仅有以传统文化、民间传说为题材,常见的有麒麟送子、门神、照雀老汉、龙王爷、灶君等等;而以郭如林、刘洁琼、高丽萍等为代表的中青年作者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展示他们对生活的强烈感受,作品寓意深刻,充满了生命的张力。延川布堆画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将在不断探索中发展下去,从而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门路之一。

郭如林在布堆画展览中

猜你喜欢

剪纸手工妇女
大嘴蛙学剪纸
一株“灵芝”——一位贫困妇女的脱贫自述
当代妇女的工作
手工剪纸
剪纸
剪纸
手工DIY
珍贵的手工面
剪纸鉴赏
妇女应注意“自行车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