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记者再走长征路”之走进榆林

2019-09-26摄影报道成蕊

陕西画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刘志丹船工中央红军

摄影报道/成蕊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由榆林中学开启了第二阶段的第一站。正值暑期,当记者进入校园时,一群身穿校服的同学正排着整齐的队伍在操场跑步,他们是一群准高三学生,即将面临高考,所以短暂的假期后提前返校,迎接自己的新学期。他们身后白色的教学大楼上“怀天下、求真知、报国家”9个字,便是榆林中学校训。

这里是陕北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民主思想的地方,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最早的活动基地,造就了一大批陕北革命的先驱人物。以刘志丹、谢子长等人为代表,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后,积极投身人民解放事业。以他们为领袖创建的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唯一保存完整的革命根据地,成为后来党中央、中央红军的落脚点,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

在陕北群众心中,刘志丹的威望很高。采访团来到位于神木市天台山的“刘志丹东渡纪念馆”,在这里追寻刘志丹的事迹。

刘志丹于1936年4月14日率部队渡黄河东征,在攻打山西省中阳县三角镇的战役中,左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3岁。毛泽东同志为刘志丹烈士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雕刻在纪念馆正中央墙上。前来缅怀的当地群众尚庆华在纪念馆内哼唱“正月里来是新年,陕北出了一个刘志丹。刘志丹来真勇敢,他带着队伍上衡山,人人都称赞……”他的即兴演唱,流露出深深的怀念:“当时为了防止红军渡河东征,国民党军队扣留了黄河两岸的所有船只。在选定云台山山脚作为渡河点、明确主攻方向后,刘志丹开始派人收集渡船、寻找船工。听说是刘志丹要找渡船和船工,黄河沿岸几十公里的群众都行动起来,有人取出了藏起来的船只,自发抬着送到天台山,很快就凑出了5条船和30多名船工。渡河前,刘志丹和红二十八军政委宋任穷等人给全体船工敬了酒。渡河中,船工们非常勇敢,很快就把2000多名红军战士全部渡到了对岸。红军战士先攻下了李家梁的碉堡,然后直捣山西省兴县罗峪口镇,全歼了一个营的守敌。打仗那么紧张的时候,刘志丹也没有忘记老百姓。刘志丹这么好的人,在前沿阵地观察敌情时中弹伤了心脏,才33岁就牺牲了,实在是太可惜了。”

榆林是红军在陕北最早的活动基地

长征胜利后合影

铁角城村外景

记者讲述“再走长征路”体会

记者采访

谈及现在的生活,尚庆华说“没有先辈们的浴血奋战就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如今当地农民依靠种植一些经济林木,有果树、桃树,还有枣树,一年下来收入也很不错。现在村上路通了,还装了路灯;家家户户多有自来水,水龙头一拧清甜的自来水就流出来了;有些家里原来的窑洞也变成了二层小洋楼;家里还有太阳能随时都能洗热水澡;有的村民家里还买了小汽车……这多亏了共产党,领着我们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我们心里都记着呢,在教育孩子们时说,今后要好好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日子才能越过越幸福。”

榆林定边县南部一个叫铁角城的小村庄,这里是连接两省(陕西省、甘肃省)、三市(延安市、榆林市、庆阳市)、四县(环县、华池县、定边县、吴起县)的交通要道,也是中央红军入陕的第一站。

向记者讲述中央红军的故事

刘志丹纪念碑

1935年10月16日,由红一方面军改编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由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第一纵队,彭德怀、叶剑英等率领第二、第三纵队,分左、右两路进入定边县,定边县也因此被称为中央红军入陕第一站。

中共绥德地委旧址采访

红军长征

中央红军的住所

毛泽东与中央红军在定边境内行军、战斗、宿营4天3夜,经过了3个乡20多个村,所过之处,秋毫无犯。据当地村民讲,红军虽然衣服破烂、身体消瘦,但纪律严明,对待群众和蔼可亲,从不损害庄稼,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一些群众看到饥饿的红军战士,主动给他们送饭送水,可他们宁肯在路边地里刨捡老乡丢弃的洋芋充饥,也不肯要群众的东西吃。即使有的战士吃了群众送来的食物,也坚持放下钱物补偿。就是喝口水也要留下纸条作宣传,说“我们是中央红军,是穷人的队伍,要北上抗日!”。铁角城贺九林老人回忆起长征年代的所见所闻说:“红军来了,睡的是草垛、打谷场,吃的是野菜、米糊糊;没水没粮,到百姓家买时要么给现钱,要么打欠条,第二年还会找上家门,按照账目将欠款还上。白军来了,却是拍门摔板凳,征粮抢水拉牲口。咱们打心里知道,红军就是老百姓的队伍,这样的队伍,老百姓又怎么能不拥护?”

记者们被民间唱响的红军故事深深吸引

神泉堡中央驻地旧址采访

红军不忘随时随地对群众做宣传工作,定边县张崾先镇王塬畔村农民王建福,原先给富户放羊,受到西北红军的影响,又听了中央红军的宣传,只有17岁的他当即决定参加红军。王建福为人诚实,机智勇敢,立下了许多战功,解放后曾担任东北旅顺要塞守备师参谋长和副师长等职,在当地传为佳话。这也是中央红军入陕后,吸收的第一个陕北籍和定边籍战士。

老一辈人讲,毛泽东主席还在张崾先乡周小掌村用粗泥大碗喝过水,吃过饭。红军那种纪律严明,团结友爱,艰苦奋斗,不畏艰险和勇敢善战的革命精神,一直在当地群众中广泛传颂。

当年在铁边城,闻讯前来侦查的苏区定边县革命委员会保卫队长白凤清及时把中央红军到来的消息通知给定边县革命委员会主席王玉海。王玉海紧急安排,带领粮秣委员李天鹏积极为中央红军筹集粮食,共送粮食7万多斤,布匹30多匹,有效缓解了红军初来的困难。

经过80年的岁月变迁,这片土地已经难觅昔日红军战士留下的足迹,但有关红军将领和士兵感人至深的故事仍在这一带的沟壑大川村落圩场传扬……

袁家沟采访

铁边城村民讲述中央红军入陕故事

猜你喜欢

刘志丹船工中央红军
中央红军北渡长江第一恶仗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赞船工
刘志丹:“奋斗到底就是奋斗到死”
刘志丹:群众领袖,民族英雄
沱江船工号子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中央红军突破湘江
湘江战役:决定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刘志丹让大家称自己“老刘”
抗洪英雄之韩集船工支援搜救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