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记者再走长征路”之走进咸阳、铜川

2019-09-26摄影报道刘为瑶

陕西画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陈家旧址根据地

摄影报道/刘为瑶

7月22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在西安启动。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征精神重要论述,重温伟大长征,讲好长征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走好新的长征路,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中宣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采访,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室共同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来自中央和我省20多家媒体的30多名记者赴咸阳、铜川、韩城、延安、榆林等陕甘革命根据地踏寻革命先辈的足迹,聆听长征路上的“初心”故事。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牛一兵出席启动仪式并为活动授旗。

红26军纪念碑

传承红色基因 追寻英雄足迹

7月22日下午,“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重要活动地区之一马栏。马栏革命旧址位于咸阳最北部,它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马栏西河坡的山峁上,依势坐落着大大小小300多孔窑洞,每一孔都记录着一段红色的传奇。马栏革命旧址的一处院落中,有20多孔窑洞保存得非常完好。1941年至1949 年间,这里曾是中共关中分委、中共关中地委和陕西省委等机关的所在地。

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牛一兵,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高新民参加活动启动仪式

牛一兵为活动授旗

在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北梁村陈家坡会议旧址,文保员杜天祥义务讲解革命历史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习仲勋等同志当年长期工作、居住过的窑洞,警卫人员站岗值勤的哨所和关中报社旧址以及当年关中分区和陕西省委各部门的旧址。窑洞中,摆放着革命前辈曾经用过的办公桌椅、喝水的茶杯、放文件资料的木柜,甚至睡过的土炕……

院中的另一处土木结构的房屋,是关中分区、关中地委的会议室。在这座简陋的房子里,老一辈革命家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呕心沥血,多少个昼夜,在不熄的油灯下分析局势、部署战斗,作出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决定。

进入马栏革命纪念馆大门,是一座高耸入云的纪念碑。讲解员告诉记者,这座高18米的马栏革命纪念碑雄伟壮观,象征着马栏从1931年到1949年,经历了18年的革命历史。

陈家坡革命旧址

1941年至1949 年间,这里曾是中共关中分委、中共关中地委和陕西省委等机关的所在地

马栏革命旧址

采访红军第二十六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馆长

赴旬邑马栏转角村红军第二十六军军部旧址采访

在马栏革命纪念馆采访馆长

在薛家寨采访英雄后裔

说起马栏在革命年代中的重大意义,马栏革命纪念馆馆长赵养群介绍,马栏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在此驻扎和活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马栏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是关中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是仁人志士和军需物资运往延安的重要驿站和红色通道。1941年7月,因形势所迫,关中分区机关由阳坡头逐步迁驻马栏。在马栏这片红色热土上,关中分区军民以山林为屏障,积极开展游击战争,进行了反摩擦斗争,保卫了延安,保卫了党中央。

陕甘边第一支正规红军在这里诞生

走进转角村,村口的纪念碑是当地政府为“红26军诞生地暨红26军军部旧址”而立。红26军军战史陈列馆里的展板史料,详细诉说着这支革命队伍所经历的峥嵘岁月。这里距旬邑县城66公里,13公里外就是马栏革命纪念馆。现存窑洞11孔,有军战史陈列馆、军部旧址、哨楼及授旗台等。

一张张弥足珍贵的照片,一件件镌刻革命印记的文物重温红色记忆,这些物件在诉说着,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成立的历史背景、创建经过、战斗历程,记录着革命先烈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严格执行部队纪律的真实事件,追溯着刘志丹、谢子长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缅怀着无数共产党人艰苦卓绝、不怕流血牺牲的奋斗历史。

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诞生地暨军部旧址位于旬邑县马栏镇转角村,毗邻甘肃省正宁县和铜川市,地处苍茫雄浑的桥山腹地,这里曾是革命战争年代旬邑通往陕甘边的重要军事通道,红色文化积沉底蕴深厚。

1932年12月24日,红军陕甘游击队在这里举行了授旗仪式,正式改编为红二十六军。红二十六军在随后的两年零9个月的时间里,经历了大小500余次战斗,毙伤俘敌10000余人,缴获长短枪6000余支,开辟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将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

坚持红色为魂 延续红色文脉

采访团来到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参观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和陈家坡会议旧址。

据讲解员介绍,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把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与陕甘边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的创立为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2015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照金视察,参观了照金纪念馆,瞻仰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英雄纪念碑,并敬献了花篮。陈家坡会议旧址位于照金镇北梁村陈家坡组,主要由陈家坡会议旧址、陈家坡会议纪念馆、红色文化广场和游客中心等几部分构成,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铜川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皇甫江介绍说,1933年8月14日,中共陕甘边特委在照金陈家坡召开党、政、军联席会议,总结了红二十六军南下失败的教训,决定坚持并扩大陕甘边根据地,恢复红军主力,建立陕甘边区红军临时总指挥部,王泰吉任总指挥,统一领导陕甘边革命武装力量。制定了集中优势兵力不打大仗打小仗,积小胜为大胜、集中主力深入陕甘边地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

“陈家坡会议,是中共陕甘边特委在陕甘边革命斗争连续遭受严重挫折的危机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统一了对红军的领导,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为陕甘边根据地的发展和红二十六军的重建奠定了基础,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历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照金镇党委副书记肖芳介绍说“如今的照金,伴随着红色旅游名镇的成功运营,已成功实现从煤炭重镇到红色旅游名镇的华丽转变。”2012年5月14日,铜川市政府、陕文投集团和陕煤化集团公司在西安就开发建设照金红色旅游景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项目2012年8月9日启动建设,2013年8月竣工,累计完成投资约12亿元,建成区面积达0.8平方公里,建筑面积达12万余平方米。

290户安置群众如今已入住新居,陕甘边照金革命纪念馆、干部培训中心、创意街区、照金牧场、滑雪场等一批旅游设施已投入使用,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机构实现顺利交接,推进了路、水、电、气、治污、环保、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镇区已实现集中供暖和免费WiFi全覆盖。

照金还建成了2.2万平方米的红色文化创业街。产业转型与新兴业态的突破发展,使群众实现了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就地市民化。

肖芳表示,在照金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的历程中,他们深深地体会到文化是乡愁的精髓。“坚持红色为魂,延续红色文脉。弘扬好照金精神、传承红色文化,是革命老区的政治责任和历史担当,不论发展得再快、走得再远,这个根本和初心也不能丢。”

见证20多名女战士英勇跳崖的壮举

薛家寨,是照金镇东北的一座高山石崖,形似倒放的葫芦,海拔1619米。石崖接近顶部的峭立绝壁上,依次横贯着4个天然岩洞,可容数百人藏身。绝壁的另一侧,通过老窑沟的一条清溪与兔儿梁的山水相连,直通桥山山脉腹地。据守薛家寨,即可俯视并控制连通耀县、柳林和照金的军事要道,进可攻,退可守。

1933年春,中共陕甘边区特委、陕甘边区游击队总指挥部、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等领导机关迁驻薛家寨。薛家寨成为照金苏区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以及红二团和游击队的后方基地。

聆听当地党史馆工作人员讲述历史

薛家寨主要有4座红军寨。陕甘边领导机关进驻薛家寨后,修建工事,据险筑堡,建设了一号红军寨,使其成为防守严密的基地。寨上红军驻守时的岩洞保存完好,寨前悬崖上有修筑工事时开凿的小路、石桥、吊桥及石砌寨门的痕迹,洞内还保留有当年红军住过的土炕。

二号红军寨位于一号红军寨之北,为当时的红军医院和被服厂,由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所建。红军医院当时有9名军医和一些护理人员,固定床位20余张,主要任务是抢救重伤员、诊治红军病号及进行地方流行病的防治,保持红军的战斗力。被服厂是我党、我军最早的3个被服厂之一,当时约有三四十名女工,都是照金地区的贫苦农民,任务是制作红军和部分游击队员的被服,主要担负红二十六军的供给。工人们全凭手工缝制,在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很好地完成了部队衣被的缝制任务。除负责缝制军服外,她们还有帮助医院浆洗纱布、照顾伤病员,帮助游击队站岗值勤等任务,为根据地建设作出了贡献。

三号红军寨是红军当年的军械厂,又称“兵工厂”或“修械所”。军械厂的主要任务是为红军和各游击队修造枪械,配制炸药、子弹、手榴弹。

四号红军寨位于“长舌岭”之北,为陕甘边区特委、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和游击队总指挥部驻地。这里既是当时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政治中心,又是当年红军、游击队反“围剿”和向敌人发动攻击的军事指挥中心。中共中央的政策和决定通过这里在苏区得以贯彻。

7月25日下午在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薛家寨四号红军寨一处峭壁上,女战士同凤云的儿子高均平、儿媳翟爱英谈起母亲的往事感叹不已地说“母亲在世时告诉我们,当她被敌人追得无路可走时,啥都没想,直接就从山上跳了下去。”。

在薛家寨保卫战中,20多名女战士被敌人追逼到石崖断壁上,宁死不做俘虏,从山崖上纵身跳下,后来有3人被藤蔓和树枝架住,得以幸存。同凤云便是幸存者之一。薛家寨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英雄寨”,前来参观的游客仍络绎不绝。

在照金革命纪念馆参观采访

猜你喜欢

陈家旧址根据地
162亿!8宗宅地!央企保利重仓广佛两市
超250 亿!广州第二批集中供地来了!土拍规则有变
“东临楼”日常
大连中华工学会旧址纪念馆
建立自己的 写作根据地
油画
铁岭市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银冈书院)
窗台上的妈妈
我喜欢的季节2
访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