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文学观念的重塑路径探究

2019-09-26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621010

名作欣赏 2019年8期
关键词:文学创作网络文学网络时代

⊙王 静[西南科技大学,四川 绵阳 621010]

一、网络文学的特征

“文学观念源于文学行为,而所谓文学行为,终究不过是时代中人社会生活和行为的一个组成部分。既然网络行为已经不容置疑地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和行为的标志。那么,网络行为必然影响文学的观念。”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人们对网络的依赖,进一步催生了网络文学。由于网络文学的撰写、发表和传播只需在网络上即可完成,一方面简化了文学创作爱好者发表作品的条件,另一方面极大地满足了读者对网络文学的需求,使得网络文学逐渐成为我国文学发展的新趋势。但是网络文学的创作特征与传统文学大有不同,因此有必要对网络文学的特征进行探究,解析当今社会文学观念的内涵。

(一)文学作者身份平民化

传统作家的创作发表都是与出版社与之关联,而如今网络文学创作只需在网络平台即可完成创作和发表,不再局限于传统“作家”角色的限制,每个热爱写作的个体和团体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创作,提供给广大网民阅读。平民化的创作形式意味着文学接受门槛逐渐被降低,虽然网络文学的泛化给热爱写作的群体带来了福音,但同时也逼迫着传统文学观念的转型。

(二)交互式的创作方式

由于网络文学不同于传统文学的创作形式,而是一种创作与发表可以同时进行的写作形式,因此作者并不是把作品一次性全部写完才发表,而是间断式的发表形式,作者可以按照写作章节进行发表,因此作者可以看到读者对作品的评论,所以作者可根据读者的观点和建议,将它作为作者写作的参考意见。

(三)网络文学载体、流通及阅读的网络数字化

网络文学在互联网计算机功能的辅助作用下,将创作的文字符号存储在计算机中,并且通过音频、视频、图像、文字等不同的形式给读者提供传统文学作品不能达到的视听效果,帮助读者从文学作品的各个方面进行解读。由于网络文学脱离了纸质印刷的局限,可将海量化的作品存储在计算机内,从而可在短时间内将网络作品传输到网络文学平台,读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行下载,不仅节约纸张,还节省了空间,方便读者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阅读文章。

二、网络时代下文学观念受到转变

网络文学的出现导致传统文学领域受到了网络文学带来的影响,进而迫使社会文学观念发生转变,对未来文学的创作发展产生重要的导向作用。网络时代文学观念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社会文学观念逐渐由文体艺术向虚构文学意识转变

随着网络文学平台的增多,促使更多网络写作者的涌现,给文学发展领域增添丰富的色彩。传统文学作者的文学创作即便是有虚构情节,但是它的主题永远都是围绕社会现实,反映时代特征的主旋律。但是网络文学的创作则可以脱离社会现实和历史文化,甚至架空历史、架空人物的虚构作品,完全是依照作者的现象和创作意图进行撰写,呈现出一种天马行空的思维现象。

(二)文学创作以个人为中心的观念更为明显

传统文学作品的创作大多数是为了引起社会大众的情感共鸣,其创作意图是考虑大众的阅读口味,引起读者对其思想的认同,就算是一部成功的作品,也不完全是以个人为中心进行文学创作。如今的网络文学更多是为了展现自我的个性,进而降低了网络文学进入文学市场的门槛。尤其是网络文学的创作只需在相关网络平台就能进行文学创作和发表,根本不需要考虑出版商、杂志社对文学作品的要求,网络文学作者大可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创作,进而为网络文学创作者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因此这种自由的文学创作形式给文学创作爱好者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开辟了更广阔的文学市场。

三、复杂网络环境下的认识焦虑

(一)何谓“认识焦虑”

不同性格的个体所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人是自然的创造者,不是自然界将规律给予人类,而是人类为自然界创造了规律。我们应该考虑他人对社会的认知,同时也为人类追求真相提供了勇气和真相。世界只有当人的意识指向它们,它们才有可能具有本质和意义。

随着网络文化的兴起,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文学观念逐渐受到网络文化带来的挑战。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于过剩的网络信息,人们的思维出现了矛盾,既讨厌冗杂无味的信息,又渴望得到更多信息,从而在认识上出现一种焦虑感。尤其是如今兴起的网络文学,它们大多数源自个体或团体创作,往往不需要考虑出版商的阅读口味,可以在网络上随意创作,也不苛求社会大众的认同感,只是为了展示自我的个性以及他们丰富的想象力。纵然相关网络平台平民化的作者带来了良好的创作机遇,但并不是每一个平民作者创作出的文章都具备文学内涵,因此过低的接受门槛会导致文学创作的不纯洁性,比如某些道德上的思想,会因为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道德观念,然而对于读者来说,什么道德观念才是正确的,到底以谁作为参考标准,一系列的认识矛盾导致读者产生一定的焦虑感。

(二)客观实际和主观认识

在众多网络文学当中,纵然会有与读者主观认识一致的思维模式,尤其是那些中立的言论,大多数读者在看到这些言论时会产生道德观念上的认同,会把某些中立的看法当成是事实的真相,表面上读者会以为是自己与作者的认识产生的共鸣,但实际并非如此。因为那些中立的言论同样是来源于作者本人,或多或少都带有作者本人的思想色彩,然而某些用户认为该言论和自己的认识相近时,就对其点赞和转发,殊不知在这些过程中,部分读者就被其作者控制了思想。然而在人们大量接受他人观点时,往往忘记了自己最初的认识感知,从而淹没在复杂的言论当中,进而造成思维紊乱,甚至造成个人思考能力的丧失。

四、网络时代文学观念的重塑路径

(一)建立正确的认识框架

在网络文学繁荣的今天,大部分人会用有色眼镜看待他人想法,但并非每个人的判定都是标准的。通常情况下,常会依据个人丰富的经验来评判某些事情的对与错,然而经验本身就带有浓厚的个人立场,过度的自信往往致使个人陷入感性的认知。因此当人们面对某个文学观点时,不应该马上就基于自己的立场来进行评判,而是应该从该观点的客观层面进行分析,避免陷入道德陷阱。另外,在个人出现认识不足的情况下,也要保持开放性的思维,适当调整个人的评判机制,不轻易对他人的观点进行道德评判,要从多方面进行思考,不让感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建立理性的认识感知。与此同时,在文化差异面前,应采取兼收并蓄的包容心态,不以偏激、冲动的思维方式否决他人的观点。法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认为,在群体中,累加的不是智慧,而是愚蠢。就是说当个体进入群体时,个体的独特性会受到群体思维的同化。在发达的网络环境下,人人都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而过多地浏览他人对网络文学的意见,会出现个人思维被他人的言论所吞噬的现象,进而导致个人辨别力的缺失,因此建立良好的认识感知,要从不盲目从众做起,理性地坚守自己的立场。

(二)形成生态化的文学发展观念

文学作品是人类生活发展的产物,是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文学作品的产生还是发展,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时代环境的影响。因此在网络时代,应适当地转变文学观念,以正确的眼光看待网络环境对文学发展的影响作用,树立与网络时代相符合的文学观念,以包容的姿态对待网络文学,从而借助网络的优势,促进文学的发展。在转变文学观念之后,作家群体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发表作品,把传统文学的艺术美转接到网络文学当中,促进网络文学的良性发展,让更多读者可以阅读到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并以声画结合的视听效果,促进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推动网络时代下文学创作的革新。

(三) 树立宏观的大文学观

网络时代的来临给文学创作带来了更多可能性,促进文学作品逐渐脱离纸质印刷的局限,从而节省更多的纸张和存储空间,同时还能赋予文学作品更多的表现形式,丰富文学作品的形式、类型和内涵。这些新型的文学表现形式不仅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文学的认识,还能加快新时代文学创作的步伐,促进网络文学的发展。因此在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人们更应该加快文学观念的转变,从传统的文学观念中走出来,把丰富的想象力融入网络文学当中,创作出更多新奇的文学作品,从而丰富网络环境下的文学市场。另外,传统作家群体要以包容的心态对待网络文学,从而多关注广大网民的阅读需求,结合时代发展和需求,将文学艺术融入网络文学当中,丰富网络文学的内涵。

网络的快速发展助长了网络文学的出现,而网络文学的出现迫使传统文学观念发生转变。由于网络文学主要以展示自我个性为主,甚至与社会现实、历史文化相脱离,以完全虚构的文体形式呈现给读者。目前复杂的网络环境,其信息冗杂,读者更应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对于文学作品中不认同的观点也不要持有抵触心态,而是能够以客观的思维方式进行观点分析,不随波逐流,不断调整自己对不同文学类型的认识感知,从而以包容的姿态对待新兴网络文学。要建立生态化的文学发展观,转变传统文学观念,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同时树立宏观的文学观,共同构建富有内涵的网络文学作品,促进网络文学的良性发展。

① 柏定国:《网络传播与文学》,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版,第24页。

猜你喜欢

文学创作网络文学网络时代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调查
我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
Southern_Weekly_1920_2020_12_10_p36
中国网络文学闯荡海外江湖
网络时代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网络时代
“距离”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
论老舍文学创作中民族意识的多重性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