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的设计分析
2019-09-25裴祥
裴祥
【摘要】针对公共建筑设计空间功能的创新进行分析,分析了如何进行空间功能创新,内容有:营造可参与性,建立可识别性。同时还研究了公共建筑设计外部空间功能的创新,内容有:创造效益经济功能、综合创新城市功能、延续历史文化功能。希望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可以为公共建筑设计创新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公共建筑;空间功能;可识别性;效益经济功能
当代城市的公共建筑在空间功能创新上还未实现较好效果,若使得空间功能创新发展,需要从建筑设计着手,同时要从整个建筑的各方面去分析,对公共建筑空间进行具体设计,其和普通建筑设施功能层面存在相对显著的差异,这就促使空间设计之间存在相对明显的差别。针对公共建筑空间功能进行创新,如果有必要则应当针对空间、已设计建造空间等进行详细分析。如,外部空间功能在创新过程中,需要将经济性能作为基础性内容,同时还需要将城市性能当成基础,进一步提升公共建筑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1、公共建筑设计空间功能创新
1.1 营造可参与性
空间重要性始终被建筑设计人员所关注,设计师需要清晰的了解到,不同的空间感受会给人的行为带来一定影响[1]。例如,存在较多大型商场,会在明显空间位置放置一些植物,将这些植物设计成可进入或者可装饰性的绿色,这种设计方式,能够帮助人们放松心情。此外在商场的四周可能会放置一些特定商业业态特色商品,对人们起到较大吸引作用,为空间创新提供帮助,这种情况下,能够为人们创造一种新型的空间形式,吸引更多人流。
1.2 建立可识别性
古往今来,一些优秀和独特的建筑空间效果, 能够展示出让人惊叹的环境,人们在建筑设施营造一个空间的时候,人们的情绪可能会间接受到影响。故而,在开展建筑设计过程中,相应设计人员必须要对不同空间属性和特点等进行深入挖掘,重点把控空间尺度,同时还能够对建筑材料进行恰当的应用,这不但能够在空间形式上,带来较强的美感,并且还有要建立起相对独特的可识别性。空间可识别性就好比建筑的灵魂,为建筑带来的了生命。对于观者而言,也提高了可识别性,让观者产生更加强烈的体验。
1.3 可转换空间模式
对于复合空间而言,对其进行具体设计过程中,能够促使人们对于空间功能上存在的多种需要得到充分满足,而对于这一空间形式来说,可以达到人们对于公共建筑多种功能转换的需要。例如,在相应的设计比赛场馆,建筑不仅要充分满足比赛过程中的观看需要,同时在赛后还能够实现功能的转换,促使其拥有较高的自我创造机能。如果比赛结束之后,针对不同临时性设施进行拆除,针对场馆实施适当改造,并且对功能做出适当转换,适当增加健身和展览、餐饮、团建、休闲等各项功能,这种情况下可以充分實现复核空间功能得到进一步转换,促使不同资源得到合理应用,确保场馆后的运营,实现自给自足。(图1)
2、公共建筑设计外部空间功能的创新
2.1 创造效益经济功能
经济对于建筑而言,属于支撑性内容,存在诸多建筑师认为良好的建筑一定要有经济的支撑,但是这一观念并不适用于任何建筑。针对外部空间功能进行创新过程中,能够创造更高效益。例如该地区必须要建设一所小学,当对工程造价进行预估期间,我们会发现,现有资金无法让小学建设得到满足。但是设计者将经济限制打破,将现有资源进行充分应用,同时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空间,虽然小学建设和当地民用建筑之间存在的差异不大,但是很容易判断出它就是学校,这就充分体现了它的功能属性[2]。
2.2 综合创新城市功能
公共建筑属于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建筑不但要充分满足内部功能需要,并且还需要承担起城市的形象义务[3]。公共建筑的内部设计以及外部设计都是城市公共空间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建筑设计质量对人和人、人和城市的相互感受带来一定的影响。对此,对公共建筑进行具体的设计以及创新就构成中,将城市环境作为基础。地标功能属于建筑的综合功能体现,公共建筑本身的性质就是如此,存在极强的影响力。而这些影响力是其他类型建筑所无法达到的。而这些公共建筑多数情况下是通过超大体量或者重要标识,对城市整体精神面貌带来影响的,它逐渐成为对城市带来影响的载体,同时也属于历史以及地域文化的有机组成内容。
当下,一些城市通过借助建设高层办公建筑,促使空间得到最大化利用,有效节省土地资源。这就给人们带来巨大空间以及全新的生活体验,与此同时,其逐渐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因为高层公共建筑的体量巨大,设计经常会体现出城市的文化特色。站在高层公共建筑角度进行分析,对于城市整体轮廓带来一定影响。在城市当中,不同建筑物的外延边线可以形成城市建筑最高点连接,新城虚拟形式的外轮廓,进而形成城市整体外轮廓形象。针对高层建筑而言,借助城市轮廓,能够对城市文化特征进行充分展开式。对此,现代社会上存在诸多城市整体形象,能够充分体现城市价值功能。
2.3 延续历史文化功能
对建筑进行具体设计过程中,体现出了较强的历史文化功能,部分公共建筑存在一定公共性,与此同时,对于国家以及城市而言,也起到一定的代表性作用,设计当中渗透一定的文化特色是十分必要的。文化特色对于每个城市而言,或者每个国家而言,都是经过长时间历史发展而形成的,这就代表着一个区域的元素,同时环境属于文化的载体,而建筑业是一个城市环境的组成部分。充分继承城市的文化特色,并且创造活跃的文化氛围,在公共建筑中属于重要元素,同时也是历史文化形成的重要媒介,属于城市的有机组成。在位置上、尺度上以及细部上都可以给城市历史文化带来极大影响。对于这些因素而言,他们会共同形成传统建筑的逆向抵触,这和原有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矛盾[3]。怎样才能够在具体 创新过程中,对原有文化进行保留,同时进一步发展历史文化是城市发展中的一项主要问题[4]。将历史文脉作为主导内容,对公共建筑进行创新设计,极大的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而传统建筑在形成以及演化期间,会因为自然环境、社会状况、风俗习惯和审美趣味等方面的因素带来影响以及制约,这就让建筑布局、建筑材料和建筑外观等展示出多种形式[5]。
结语:
公共建筑功能和形式正在不断创新和发展,空间功能也在不断顺应时代的发展,空间功能的创新已经成为城市公共建筑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而对于建筑设计而言,设计人员应当站在外部和内部两方面角度进行分析,做出大力创新,并且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的具体使用方向,以此空间创新方式,才能够促使人们对于公共建筑的需求得到满足,最终促使人们在空间功能当中获得一定的归属感。
参考文献:
[1]韩冬青,顾震弘,吴国栋.以空间形态为核心的公共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方法研究[J].建筑学报,2019(04):78-84.
[2]钟中,杨晴文.高密度城市背景下公共建筑开放空间设计研究——以北上广深港为例[J].住区,2019(01):138-149.
[3]贾小叶.既有社区公共建筑改造为养老建筑的设计探讨[J].中国勘察设计,2018(08):88-90.
[4]卞春晓.面对教学模式更新的高校教学建筑环境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5]魏常荣.城市公共空间与建筑的关系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4):252-252.
作者简介:
马金文,1986--,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