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煤田到绿海
2019-09-25耿倩
耿倩
秋日的塞北,站在平朔安太堡煤矿复垦区的高处,举目四望,可以清楚地看到片片青绿的小油松,矗立于朔风中。深吸一口气,闻到了树木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嗅到了丛林的气息。踏着柔软的土地,行走在一片茂密的小树林里,很难想象这里在30多年前曾是一个露天煤矿。从煤田到绿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块“试验田”,平朔安太堡煤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北方的秋,豪迈奔放,有一种宽厚感,令人身心愉悦。此时站在平朔安太堡煤矿复垦区高处的吕宝禄内心感慨,他是当年第一批到岗的工人,见证了这座煤矿挖下第一铲煤的场景。他回忆说,那时人们的发展愿望迫切,采煤作业经常“三班倒”,歇人不歇机器。截至2017年底,安太堡露天矿已经开采原煤5.3亿吨,煤炭源源不断地从塞北输向全国。
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最大的中外合作经营项目,平朔安太堡煤矿登上历史舞台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979年。1984年4月29日,中美双方在北京签署了《关于共同开发安太堡露天煤矿协议》,一个现代化煤矿在塞北拔地而起。
项目“三年准备、两年建设”,以“三高一快”的平朔速度谱写了中国煤炭工业建设史上的辉煌篇章,推动我国煤炭工业露天开采水平一步跨越30年,曾创造最高日产7.9万吨的最高纪录,被煤炭工业协会评为“特级高产高效矿井”,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剥离表层的黄土,挖掉浅层的煤炭,从山坡到煤田,平朔安太堡煤矿在支持全国经济建设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面积的开采区。然而,从外国学来的环保理念植根这里,平朔煤矿开辟了我国“将复垦治理费用纳入生产成本”理念的先河。在煤炭开采的同时,平朔集團开始大力推行绿化复垦。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白中科是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带头人,从1994年开始,至今已经走过近25个年头。白中科介绍,平朔矿区合理的“采、运、排、复垦一条龙”作业法,彻底改善了矿区的环境形象。据了解,多年来平朔集团累计投资20多亿元,摸索出草灌乔木复垦种植立体模式,完成土地复垦总面积4万亩,矿区复垦绿化覆盖率95%以上,排土场可复垦面积90%以上,生态环境建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如今,在安太堡煤矿挖下第一铲煤的地方,一株株蝴蝶兰开得鲜艳。据介绍,在党的十八大以来重点建设的矿区生态示范园中,平朔集团建了300个日光温室,1.6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年产蔬菜300余万公斤,培养蝴蝶兰30多万株。
今年40出头的邢秀林在平朔生态示范区从事花卉种植工作。她说,工作的这一片以前都属于安太堡露天煤矿开采区,从来没有想到昔日的废旧矿区能变成美丽的生态区。
山西省生物研究所8年前就有调查数据显示,安太堡矿区有各类植物213种,昆虫600余种,动物30余种,矿区生物多样性日益凸显,由于植物繁茂,招引来了多种动物,如蛙类、蛇类、野兔、野鸡、石鸡、刺猬、鼠类、狗獾、狍子、狐狸等来此定居,使荒凉寂静的生态变成有生机的绿色生态园区……
70年砥砺奋进,70年耕耘梦想。山西曾因煤而名,也曾因煤而困。现在,在平朔矿区,几千亩平整连片的耕地、一望无际的茂密森林与工业化大矿区交相辉映,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中,中煤平朔已经为煤企探索出了一条成熟的绿色发展之路。
资源与环境同步,山西已走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