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产业互联网思维深耕小微企业融资服务
2019-09-25许泽玮
许泽玮
近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下半年经济工作定调——稳中求进,其中提到要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民营企业的中长期融资。特别强调的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我国实体经济结构性问题突出,实体融资也出现结构性问题,金融供给难以匹配融资需求,金融结构难以匹配经济结构。与金融去杠杆单纯做“减法”不同的是,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不足,需要做“加法”。当前经济发展以消费、创新、中小企业为主要驱动力,它们呈现出的是轻资产、高风险、缺乏抵押物等特征,因此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中长期融资需求旺盛
针对民企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18年三季度起央行出台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并创设新型工具。今年一季度社会融资、信贷增速持续回升,但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居民贷款和短期贷款占比仍然较高,企业中长期贷款尚未达到前期的高度。二季度,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余额同比增长10.1%,增速与上季末持平;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比上季末低1个百分点。同时,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0.71万亿元,同比增长22.5%,增速比上季末高3.4个百分点。
当前银行业金融机构依然延续着垒大户的惯性思维,国企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以及房地产等领域挤占了金融资源。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擅长对民营和小微以及新兴产业贷款,要真正做到渠道下沉,需要给予时间和空间去打造贷款定价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所以银行向相关企业提供的贷款只能偏短期,而企业需要的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偏中长期,资金供给和需求在时间期限上不匹配。同时,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短、小、急,但是也频,这就导致有的中小企业需要通过滚动贷款的方式维持资金链的不断裂,甚至是高息拆借過桥贷款,无疑加重了融资成本和经营负担。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在金融领域,就是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我们需要精准匹配金融供给与融资端,将资源向效率更高的民企、小微企业和新兴科创企业倾斜,推进普惠金融的落实发展。
小微企业是普惠金融服务的主要客体之一,小微企业巨大的基数蕴含着庞大的信贷需求。在我国,小微企业是民营企业主体,占比约为80%;而在小微企业中,微型企业又约占85%。数据显示自2007年开始,当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以每年10%以上的增速增长的同时,需求缺口扩大的速度也达到每年13%左右。截至5月,商业银行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35万亿元,二季度末普惠型贷款近10万亿元。
金融科技平台将会受到越来越多小微企业青睐
长期以来,劳动力与生产成本高、税负高、融资难、扶持政策难落地等“三高两难”问题不断挤压着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有专家认为,普惠金融本质上是一种载体,是要帮助服务对象造血,而不仅仅是输血。中小微企业有着颗粒度更加细碎的金融需求,使用更高额度、更低利率的融资让其迅速壮大,不再是单单提供资金支持就可以那么简单,而是要深入产业,在上下游产业链上提供定制化的融资方案,这较为符合产业互联网思维。
产业互联网以企业生产者为主要用户、以生产生活为应用场景,更加强调的是社会资源的共享性和公开性,通过在生产、交易、融资、流通等各个环节的网络渗透,提升效率和节约资源。而今,以金融科技平台为代表的新型金融服务体系正是产业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构化和小微化的金融科技平台,会受到越来越多小微企业的青睐,成为小微企业“雪中送炭的那个人”。以91科技集团为例,创业7年来,不断深耕小微企业客户群体,深入研究小微群体特征和内在的精细需求,设计并提供符合其自身特点的一揽子融资解决方案。目前,通过91科技集团获得融资的小微企业超过了20000家。
可以预见,以金融科技为支撑的民间融资有可能成为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来源,从规模上看,2017年前走势逐年上升,2017年全年成交量约为3097亿元,2018年因为行业调整景气度下滑为2738亿元。截至2018年末,我国小微企业总数约为7300万户,期待小微企业信贷成为优质的金融科技平台信贷资产。伴随着行业的健康规范发展,我坚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