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诺谷:克隆技术的探索者
2019-09-25师毅
师毅
2019年8月21日,我国首只克隆猫“大蒜”在北京满月。“大蒜”与被克隆的猫同名,于2019年7月21日經代孕猫自然分娩顺利出生,是一只英国短毛猫,健康状况良好。
克隆技术在进步
自1952年克隆了蝌蚪之后,已经将近70年过去了。1997年英国宣布成功培育克隆羊“多利”以来,科学家已经先后克隆出了包括猴子在内的多种动物。但是这一次,取得这项成果的并非科研机构,而是一家中国企业——北京希诺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希诺谷公司)。
希诺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米继东宣布了这一成就。该公司继通过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培育出世界第一只基因编辑疾病模型犬、世界第一只基因编辑克隆犬、我国第一只克隆警犬之后,又成功将克隆技术延展到猫及猫科动物领域。
希诺谷公司成立于2012年,业务围绕动物基因技术,2016年培育出了世界首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犬,可用于人类新药研制;2017年自主掌握了体细胞克隆狗技术,并于2018年将这项服务推向市场。
希诺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建平向记者介绍,克隆宠物猫狗本身并没有太多科研价值,却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因此早前国内的科研单位和包括希诺谷在内的生物科技公司都未涉足。直到2015年,中国的宠物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希诺谷公司才启动了针对克隆宠物狗的技术攻关。
2002年,中国曾在联合国举行的关于拟定《反对生殖性克隆人国际公约》会议上,明确表示过“反对克隆人”的立场。但对于宠物克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研究员赖良学告认为,“全世界都没什么约束。”由于动物克隆被放在动物实验的框架之下,在实施克隆之前要经过针对实验动物的伦理审查。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施振声对此表示:这次成功培育克隆猫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成功案例之一,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在克隆领域更迈进了一大步。
克隆技术在科学领域的三大意义
利用克隆技术,改善植物基因,生产出适应性更强、抵抗力更强的植物。目前植物克隆已经在农作物、花卉、药材等各个领域应用起来,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对保护珍稀植物、濒危植物具有重要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看到更多、更美丽、更有价值的植物。
利用克隆技术,复制濒危动物物种,培育优良动物品种。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很多珍稀动物都面临着绝种的危险,像我国的国宝大熊猫,虽然近年来数量有所上升,但仍是动物学家担心的对象。而我们通过克隆技术,就可以培育出很多大熊猫,这对物种保存有着极大的科学价值。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通过克隆技术,定向培育出产奶量较高的奶牛、肉质较好的牛羊,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
利用克隆技术,培养组织细胞及人体胚胎干细胞,治疗癌症、血友病等难以治愈的疾病。科学家们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在组培工作中,就是希望可以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特定的组织细胞,并以此来代替人体内受损的组织细胞,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功效。虽然目前这项技术还在探索中,但是在不久的将来,很多现在难以治愈的疾病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
虽然克隆技术对我们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人类需要合理利用克隆技术,不能滥用克隆技术做出一些违背道德伦理的事情。
链接:中国克隆发展
1965年生物学家童第周对鲤鱼、鲫鱼进行细胞核移植。1990年西北农业大学畜牧所克隆一只山羊。
1992年江苏农科院克隆一只兔子。中科院克隆了一只青蛙。(实验失败)
1993年中科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与扬州大学农学院携手合作,克隆一只山羊。
1995年华南师范大学与广西农业大学合作,克隆一头奶牛和黄牛的杂种牛。西北农业大学畜牧所克隆六头猪。
1996年湖南医科大学人类生殖工程研究所克隆六只老鼠。中国农科院畜牧所克隆一头公牛。
2015年11月25日,天津建立全球最大的“克隆工厂”,克隆各种宠物犬、优质肉牛等等,该公司已经克隆了550只狗。
中国科学院2018年1月2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在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非人灵长类平台诞生;
2017年12月5日第二个克隆猴“华华”诞生。生物学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细胞》将以封面文章发表此项成果,并于2018年1月25日在线发表。该成果标志中国率先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实现了我国在非人灵长类研究领域由国际“并跑”到“领跑”的转变。
克隆技术发展前景
奇妙的克隆技术已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培育优良畜种和生产实验动物;
生产转基因动物;
生产人胚胎干细胞用于细胞和组织替代疗法;
复制濒危的动物物种,保存和传播动物物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