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雪域高原践行初心使命
2019-09-25郑友
最稀缺的是氧氣 最宝贵的是精神
“援藏工作不仅是付出,更有收获。我们收获了组织的信任,收获了宝贵的人生经历,收获了藏区人民的友谊,收获了成长。”2019年7月8日凌晨,夜深人静中写完援藏感悟,重庆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队领队、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委副书记黎勇久不能寐。
三年时光,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弹指一挥间。然而,对于来自全市各地区、各行业的重庆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队211名干部人才(统称援藏干部)来说,有太多令他们永生难忘的珍贵记忆。
援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三年前进藏时,重庆市第八批援藏干部秉持“老西藏精神”和重庆援藏工作队“先做昌都人、再干昌都事,做好昌都人、干好昌都事”的优良传统,用“援藏三问”开启了重庆援藏事业的新篇章。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援藏干部们的心中就沉淀着多少真情。
守初心、担使命,经过一批批援藏干部的艰苦奋斗,昌都大地上,一个个项目相继落成。这些项目助力昌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藏东明珠插上腾飞的翅膀。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是对重庆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队成绩的肯定。
回首过往,一批批援藏干部以自己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不负党的重托,不负人民期待,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壮丽诗篇。
在采访的7天里,我们行程数千公里,穿越了令人头晕目眩的悬崖峭壁,稀薄的空气、颠簸的土路、不适的身体,让我们难以忘怀,可这对于援藏干部而言,却是习以为常的事。更有甚者,他们之中,有人为了援藏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有人罹患重病仍坚守一线,还有人经历了重大的家庭变故……
我们时常在想,到底是什么支撑着这群援藏干部一边克服着严酷的自然条件,一边忍受着背井离乡的苦楚,还干出一番漂亮成绩的?经过7天的走访,我们找到了答案——强大的精神力量。
工作在雪域高原,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
“走快了气喘吁吁,出门把性命交给司机,躺下可能一睡不起,但前行的脚步永不停止……”正是因为一批又一批重庆援藏干部坚守初心、勇担使命,昌都的教育、医疗、产业等才有了长足的发展,渝藏两地人民的情谊也越来越深厚。
采访中,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的物理老师向淏告诉我们,2017年6月,他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今年6月,他刚成为一名预备党员。
我们问向淏,为什么在过去的20年里他没有申请入党,却在援藏期间递交了申请书?向淏笑着说:“过去,我经历了家庭变故,总觉得内心差股劲儿,意志消沉,但在这里耳濡目染,我的精气神有了很大改变,所以期望能入党,给予自己更多的前进动力。”
寥寥数语,道尽了重庆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队凯旋的秘诀。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援藏工作队凝聚的精神,穿过岁月依旧动人心弦。
如今,重庆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队的队员们完成光荣使命陆续返渝,但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留下了一抹永不褪色的“高原红”。新一批重庆援藏干部已经踏上苍茫的雪域高原,开启为期三年的新征程,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鼓舞下,他们必将与藏区广大干部群众一起,共同描绘昌都更加美好的明天!
【镜像】
重庆市第八批援助昌都项目建设管理指挥部自2016年8月成立以来,在全市共选派211名干部人才远赴雪域高原,对口支援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及所辖类乌齐县、芒康县、察雅县。三年来,援藏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战风雪、斗严寒、涉险途,筹集援藏资金10.18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1.8亿元,建成了朗顶康姆自驾营地、康巴花都、如美游客集散服务中心等一大批促进昌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的项目,被昌都人民赞誉为雪域高原的“最美格桑花”。
援藏工作队组织哈达谷蜂业在芒康县举办蜂业培训班 图/谭祺斌
援藏工作队牵头建设的芒康县朗顶康姆自驾营地 图/李微希
援藏工作队为察雅县易地搬迁群众修建的“重庆新村” 图/郑友
在援藏工作队的帮助下,成功创建“三甲”的昌都市人民医院 图/谭祺斌
援藏医生开展义诊 图/谭祺斌
在援藏老师指导下,学生们在艺术节上进行藏装服饰表演
藏族同胞向援藏干部献上洁白的哈达 图/谭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