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遐星·想辰

2019-09-25胡励人

新作文·高中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腾飞郑和长城

胡励人

9月18日,对所有中国人来说无疑是沉痛的一天。

下午14时30分许,警报长鸣,刺破长空,同学们都好奇地望向窗外,议论纷纷。老师见我们无心听课,便也不再讲课,放下粉笔说道:“你们应该知道郑和下西洋吧?那请问大家,为什么郑和之后,再也没有第二个郑和?其实这是先人早已种下的恶果!也是文化的一大败笔,也正是我们曾饱受欺凌的原因啊!”他指了指窗外,深深地叹了口气。

顿时,教室里安静了

这可是平日课堂上从未听到过的言论,同学们都好奇地望着老师。而在此时,下课铃却不适时地响了,欲有所言的老师只好作罢。

渐渐地,同学们归于平静,而我心中却泛起阵阵波澜:他的话,值得细细品味。

已而夕日欲颓,云影散乱,辰星莹莹,好不绚丽。而此刻,仰望天空并不能给我答案,于是我低头沉思。

文化的败笔?早已种下的恶果?看来前人留下的“不良遗产”还真不少。而这究竟是为何而生的呢?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无可厚非。但深厚的底蕴也可能变为沉重的包袱,让我们局促于前人所建的条框之内,成为进步的一大阻力。论近代,日本之所以能快速发展,正是因其迅速抛弃了本国的落后文化而“轻装上阵”,向欧美学习。而那时候的中国呢?却继续在专制的昏庸领导下得过且过,暗无天日。虽有洋务、戊戌之变,力图振作,然,终颓矣。如此鲜明的对比,为何?五千年延续至今的一些恶习已根深蒂固。

长城是什么?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它是华夏的勋章,民族的骄傲。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何尝不是一道永恒的伤疤?自春秋战国始,历代君王修筑长城,意在抵御外敌,巩固国防,也由此形成了后发制人的战略思想,这一思想沿用至今。多数帝王都认为高墙铁壁便能御敌,于是历朝历代都加固长城,然后在错误的安全感中做起自大的美梦,也使得君臣百姓上下麻木,不思进取。他们没有意识到: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也正因如此,中原两次陷入外族的铁蹄之下,昔日的辉煌一次又一次遭受消损,甚至有化为乌有之势头,华夏大地一次又一次生灵涂炭。如果帝王们能拿出一点勇气,越过长城,开边疆于万里,布国威于四方,凭借华夏先进的科技,中国恐怕早已成为世界的主宰者!

或许在现代战争中,后发制人的思想仍有可取之处,但长城所展现的,正是民族文化精神中值得反思的一面。登长城,不应只欣赏它的壮观,还要深思先人的作为与不作为。长城,正是文化中故步自封、不求上进思想的体现!

想到这里,思绪已如策马般腾飞。“那就让思绪再腾飞一会儿吧!”我自言自语道。

曾读过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对这本书爱不释手。读他的书,我就如见到了一位鲁迅般的斗士。他在书中描绘到,宋代一位小宗入大宗的皇帝,宗法要求他称父亲为伯父,他当然不愿接受。而在群臣一片反对声中,他不得不接受。如此荒唐之事竟在明代又一次上演,在大臣们昏天黑地的哭喊声中,连金銮殿的砖瓦都为之一震。那位皇帝只好妥协。王安石变法期间,他要求给皇帝授课,期间皇帝站着,老师坐着,竟引起轩然大波。大臣们都认为王安石不懂君臣之分,要求严惩这个“奸邪”。

这世上确有奴性守旧如此之重的人,使我们叹气。而当中国人还被困在无聊和荒谬的种种悲剧与喜剧之中时,欧洲开始腾飞,中国也迅速落后。

由此不难发现,像郑和那样的英雄人物的匿迹,也实属必然了。

中国古代的文人不少,但大多都在高谈阔论,跳跃于文字上的远大抱负和社会理想,动身去实践的人寥寥无几。《岳阳楼记》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耳熟能详,体现了范仲淹崇高的政治理想。而当国家真正需要他时,当他小小的改革遇到挫折时,作为宰相的他却毫不犹豫地当了“缩头乌龟”,立刻辞职,一切复旧。如此伶俐之人,恐怕与古仁人相去甚远。理学圣人朱熹,任职时不断批评别人的过错,而自己却曾利用一位营妓而打击学术对手。也正是这高谈阔论的传统,导致很多中国人只注重理论而不去实践。这是可笑,還是可悲?

看来先人所创的精神世界,早已是病入骨髓,到了非变不可的地步了。而即使努力以重建之,又谈何容易呢?

鲁迅的文章,若在今日被写出,又将如何呢?可能有人会说他的文章空洞乏味,缺少文采,而且看不懂。再加上他犀利直白的作风,恐怕在一定领域已成为众矢之的。人们或许会认为,他的文章从每一个笔画到每一个标点,都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那么请问,这个时代的风向又是什么呢?是八卦追剧玩游戏,还是打牌喝酒交损友?非也,非也。

既然如此“不堪”,那鲁迅的文章又为何能流传至今?因为那是拯救心灵的文字啊!多少有志之士,因他的文章而满腔热血,投身革命;又有多少伪善伶俐之人,在他的“痛骂”声中原形毕露,屈膝折服。他的功绩绝不会从历史的长卷中隐去,因为这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啊!他的文章,永远也不会过时!

今天,我们倡导“文化自信”,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文化。但文化的阴暗面必须摒弃,时代在变革,文化也须翻新。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将发展推向良性;只有不断改革,才能让文化焕发新生!重担在肩,又怎能退缩!

夜已深了,那星辰似乎也疲惫地闭上了双眼。此刻,茫茫的夜幕上一片漆黑。

“不得不说,我实在是一个容易想得太多的人。”我自言自语道。

忽然,漆黑的夜幕有了些微妙的变化。在不起眼的一角,一颗璀璨之星正冉冉升起。

那是明日的微光吗?

老师推荐

作者以“九一八”警报长鸣开头,引出了自己的无限思考。从近代中国的落后与长城的历史谈起,深刻反思中国文化中落后的部分;后又将古文与现代文做对比,不仅强调实践比理论更重要,还讽刺现代人的作风问题,由此提出摈弃文化的阴暗面,要扬长避短发扬中华文化。文章前后过渡自然,思考深入。

猜你喜欢

腾飞郑和长城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卢腾飞
凤凰展翅 大兴腾飞
郑和下西洋
登长城
我爱多姿多彩的长城
长城,长城
中国“郑和”号训练舰 抵韩访问
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