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抵万金
2019-09-25何怡成
何怡成
家书像是一部史诗,零零散散地落在一角一隅间,在南方与北方这条路线上跌跌撞撞,在秦岭与淮河间迷失方向。那些跨越了千山万水的鸿雁,早已续上了热烈的鲜血。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早在千年前,于饥寒交迫间苦苦等待的杜甫写下这样一笔辛酸泪,也搔短了鬓上的白发。战火与动荡的局势绞断所有与至亲间的联系,这又是何等难以排遣的苦楚?杜甫把家放在他的草堂背后,过着“風卷屋上茅”的生活,而习主席与他的父亲则将家放在未来里。就像电影《流浪地球》中主人公刘启所说:“我原以为家在身后,现在才知道,家,在前面。”不错,这正是一番挣扎后求得的真理。习主席与他的父亲如勤勤恳恳的老黄牛一般默默地为中国人民耕耘着,也激励着一代一代人将毕生精力献给祖国事业。在祖国建设前期,我们都如杜甫一般将家放在背后,为什么?因为我们所坚持的东西,它暗合着“家”的本质,是我们不敢失去乃至不能失去的东西。而在建设时,我们有了基础的稳定,“家”的方向便在未来中,家属便无须再寄给过去的时态,而可以传输给未来。
眼前的家,在英国1940年5月启动的“发动机计划”——“敦刻尔克大撤离”与苏联的“斯大林保卫战役”中被彻底地诠释着。敦刻尔克撤离代表英国势力撤出欧洲大陆战场,这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种诗性的表达,看惯了英雄人物在战场上叱咤风云,而在这场如此浩大的撤离中主角都是平凡到渺小的人物,但是他们都有同一个信仰——“Come home and protect our family!”敌人百般阻挠,而在英国军民眼中,家则是最后的希望。这一封家书中是原始而又炽热的对于身后的家园的热爱。与英军一般,苏联人民在最后的防线中,于狂热于极寒问战斗。著名的“斯大林保卫战”中,全体军民都在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搏斗,战火燎烧在每一条街巷,而此时“身后就是斯大林”成为最炽热的家书!在国家的危难中往往才能绽放出决定命运的霞光,写下最珍重的字眼。
未来的家书。林觉民在《与妻书》中的一段真情告白不是浪漫的,而是凝聚着千钧之力。想来,在新中国的建设中,涌现出一大批为国呕心沥血、默默付出的人们。渐渐地,生活放慢了对于生命的苛责,我们摆脱了身后的战火。家书需被寄予新的方向,不必为苍穹而提心吊胆,我们必要将脚步迈得更加踏实,家书不再言“死生之大”,着笔于生活之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诠释着母子间真挚的感情。吴辉教授在家书中对于女儿的教导更是循循然而善诱人:“道德首先是一种实践,善良不能仅存于内心。”家书变得更加的温暖,像是春目的涓流在细细地流淌。
鸿雁是跨越时间与空间的使者,带着镌刻在骨子里的家书永不停息地飞翔。身后的家书在时间中步履不停地寻找出口,而未来的家书则是冬夜的篝火,温暖而又圣洁。家属在未来与过去之间穿梭,在过去中踽踽独行,在未来里昂首阔步,而能连接时间与空间的东西便是信仰与真心,正如基辛格所说:“全世界的黑暗都抵挡不住一根蜡烛的光亮。”这根蜡烛便是“抵万金”的真实存在。
不论在何时,家书散发出的光芒都是明亮的。战火纷争时,梅娘说:“爱过深情未有稍减。”风平浪静时,朴实的真情便开始流淌。家书具有时态性,过去与未来的内容全然不同,感悟家书未必需要在纸上寻找,那是永恒与爱的联系。尽管时代迁移,流行易逝,但风格永存。家书的智慧需要细嗅花香般的解读,而千百年来,人们都在不断地践行着“家书文化”且诠释着“家书抵万金”,这才是家书的意义。
评委在钱
文章意境浩大而唯美,文字典雅而隽永。独具匠心提出“过去的家”“眼前的家”“未来的家”之论断,从不同维度和角度剖析家书的内涵,意味深远。尤其是“身后就是斯大林”一句,一下拉深、开拓了家书的外廷,让家书从具体的文字走向了抽象而广阔的精神财富,为我们文题增添了别样华彩。
思接千载,而作者又没有忘记低下姿态体察现实百味人生。“我们必要将脚步迈得更加的踏实”“千百年来,人们都在不断地践行(且诠释)着‘家书文化”堪称文眼,让家书有了落脚点,落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成为前行的不竭动力。
(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