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福教育的实践路径

2019-09-25杨九俊

江苏教育 2019年16期
关键词:实践体系文化氛围幸福教育

杨九俊

【关键词】幸福教育;核心价值;实践体系;文化氛围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58-0078-03

近些年来,江苏省泰州实验学校努力践行幸福教育,探索幸福教育的实践路径,让我们清晰地“看见”幸福教育的情状。

一、幸福教育在“心”

泰州实验学校以“创造幸福”为校训,志在培养创造幸福的人,志在把教育活动变成创造幸福的过程。幸福教育是他们的核心价值追求。当然,对幸福的理解本来就是多元化的,大致有享乐论取向和实现论取向。享乐论取向认为幸福源自欲望的满足,实现论取向认为幸福联系着人们终极价值追求,源自美德的表达。从泰州实验学校“幸福教育”的校本化理解看,他们不排斥在教育过程中的享乐论倡导的幸福感,但更看重在实现论维度理解幸福。从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思考上看,泰州实验学校的育人目标一是在意于完整的人。他们校本化的培养目标是纯真、聪慧、健美,是一个“全人”的表达。曹文兵校长很赞成学校教育是知性教育与诗性教育的统一,把对学生的精神哺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也是“全人”意识使然。二是在意于未来的人。儿童的培养既要有空间意识,要“全”;又要有时间意识,要“远”。泰州实验学校十分关注给学生奠基一生、改变一生的素养,芬芳一生、温暖一生的记忆,着力让儿童学有所得,获得走向未来社会幸福的能力。三是在意于每一个学生。学校追求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幸福,让每一个生命都幸福成长,他们对教育内容、教育过程,以及教育评价的设计,都是基于学生的,基于每一个鲜活个体。曹文兵校长主张幸福教育首先要内化于心,我以为培养目标校本化的表达与解读,可以看见他们的核心价值追求,看见他们践行幸福教育的动力源,他们是坚定地向着美好那方的。

二、幸福教育在“行”

幸福教育当然不能仅仅在想、在说,更主要地在做、在行。幸福教育的“行”可以从育人的几个要素看,学校育人大而言之就是课程、教学、活动、环境四个要素,更多的则是课程、教学、活动。这些学校教育的组织行为,怎么就有幸福与不怎么幸福的区分呢?关键在于教育行为的设计与实施。有专家认为,幸福水平由三组因素决定:一是设定点;二是境况;三是目的性活动。专家们通过论证指出,关于幸福设定点,幸福的个体差异有50%由此决定;至于境况,幸福的个体差异有10%可以由境况因素来解释;幸福的个体差异还有40%可以用目的性活动来解释。[1]17这个观点给人的希望是,我们可以通过有目的地从事某项活动来增进幸福。曹文兵校长和他的团队因为努力把教育过程变成“创造幸福”的行动,所以司空见惯的教育行为在他们这里注入了幸福的特质。从课程看,他们面向学生做广泛的调研,构建了既能有助于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又能满足学生个体需要的课程体系,特别是丰富性的校本课程给学生选择的空间,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足够的课程机会。从教学看,他们创建了“幸福课堂”四步教学范式,侧重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走向深度学习。关于上学幸福感的研究表明,提倡主动学习与提倡被动学习,前一种幸福感更高。因此有多种教学策略被用来在学生身上培养积极心理学看重的东西,包括沉浸、希望、乐观、共情、控制力、创造力、自我调节、个性优势、积极同伴关系,等等。[1]33泰州实验学校的课程实施和教学范式,是可以看到儿童自主学习的思想光泽的。从活动看,泰州实验学校有着整体的考虑,如儿童成长仪式活动、节庆活动、社团活动、自主兴趣活动,大多做到教育性、生动性、自主性的有机结合。顺便说到的是,泰州实验学校是把有些活动课程化的,我以为活动课程化主要看具体情况而定,“课程”之“课”,是说有教育的目的;“课程”之“课”,是说有连续的实施。活动当然可以课程化,比如,节庆活动的读书节,如果作为“经典诵读”课程中表达、交流、分享、评价的一个板块,它就成了“经典诵读”这门校本课程的一部分;如果不纳入课程,就作为一种节庆活动,也不错。我们倡导对儿童的校园生活进行整体设计,制度化与自主性相互协调,对整体提高儿童校园生活质量是大有裨益的。

三、幸福教育在“貌”

正如有的学者所言:一切都是人心的产物。学校是一个特定的空间存在,学校的空间设计、物理环境也应该是一种思想的、情感的表达。有研究表明,物理环境舒适度与幸福感之间存在正相关。在我看来,幸福校园应当是三园一体化:花园,“与人造环境相比,自然环境更有可能带来强烈的积极感受。”[1]20美好的自然风景给人愉悦、惬意的感受,会激发人们美好的情感;学园,学校建筑、校园设施、公共空间的设计都应当从学生的学习角度考虑,便利性、舒适度与审美性、教育性兼顾;家园,校园是学子文化之根深植所在,一草一木总是情,既要有温暖如家的感受,又要有文化基因特质的闪亮。如果说三园一体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引导、激发师生生命向上,特别是引导学子的精神成长。泰州实验学校,在这方面用心用力用情,曹文兵校长描述幸福校园,虽然没有涵盖学校所有的物理空间,但也大致让我们体会到他们的匠心和努力。把校园建成花园,花园亦是学园,一花一草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四园一亭”,使学校具有标志性的自然景观,又借助文化审美意象,赋予自然景观文化意蕴。“每一面墙壁都说话”,从而让学生校园里的每一次“用心”行走,都成为课程学习的幸福经历;将图书馆“打开”,时间上全天候,空间上全开放,甚至从距离感、便利性等方面都考虑到师生的方便。建设开放式的校史长廊,让学校发展经历的故事与师生“天天见”;校园的中心景观、环境布置以“创造幸福”为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植下幸福人生的种子。可见,这样的校园以“幸福”冠之,是名副其实的。

四、幸福教育在“气”

“气”是一所学校的文化场,是弥漫的无所不在的文化氛围。从意蕴上说,学校的“气”,第一,在于向前向上,“我来到这个世界,为了看太阳”。学校教育就是要树立培养社会新人的理想。“在古希腊,一种作为强烈和持久向往的目标的理想在精神上成功地塑造了人类。无论如何,教育活动和教育机构只有遵循着一个最高的目的才有存在的理由。”[2]第二,在于洋溢着朝气,充满着活力。童心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校园最醉人的色泽是童心的闪烁。第三,在于学校的文化特质。杨绛先生说她的母校振华女中,有一种特有的味儿。离开母校,无论走到哪里,這种味儿都会伴随一生,就在于振华女中的文化特质在学子的心田里扎根生长了。怎样培育学校的“气”呢?从泰州实验学校的实践看,首先是树立核心价值观,他们就是以“创造幸福”表述着对理想的追求。其次是形神兼备地表述这种核心价值观、学校的组织行为、校容校貌,到处都让“创造幸福”照亮。再次是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学者说,幸福在于他人,个人深以为然,幸福感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与人的关系决定的。在一所学校中最重要的是师生关系。泰戈尔有诗:“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而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泰州实验学校近些年来非常着力“让学校到处流淌着奶和蜜”,其“蜜”主要就在于师爱如温煦的和风拂照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又次在于曹文兵校长主张的,在内化于心的同时外化于行,引导师生在日常的生活行走中,“润物细无声”地呼应甚至奏鸣着“创造幸福”的乐曲,使幸福成长的旋律荡漾在所有的生活空间。唯此,以文化人真正落地生根,幸福的新人冉冉升腾的灿烂景象,也就可以期许向往了。

【参考文献】

[1]ALAN CARR.积极心理学[M].丁丹,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

[2]拉塞克,维迪努.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马胜利,高毅,丛莉,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5.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猜你喜欢

实践体系文化氛围幸福教育
谈中职德育课程实践内容体系的建构
加强管理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优质学校探究
幸福教育理念下中职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面向复杂工程问题的计算机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弘扬民族音乐促使民乐走进学生心灵探究
幸福教育课程:儿童个性发展特需
文化经济思维下的艺术理念
课后延续教学模式在单片机课程中的应用
如何创造幸福的教育
民族院校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