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大师贝聿铭:他家凭什么富过15代

2019-09-25

中外文摘 2019年18期
关键词:贝聿铭卢浮宫建筑

□ 媛 媛

2019年5月16日,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去世,享年102岁。就在一个月前,一场大火将850岁的巴黎圣母院烧得面目全非,令人痛心。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将在5年内重建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能否如期重建,人们拭目以待。但30年前,作为苏州贝氏后人的贝聿铭在与巴黎圣母院仅一河之隔的卢浮宫前建起一座巨型的玻璃金字塔,点亮了巴黎城,惊艳了全世界。

一个黄皮肤的中国人,凭什么把一个建筑物建在法国人的心尖上,并让100多座建筑成为遍布世界的城市地标?苏州贝氏是如何成为中国唯一富过15代的家族的……

钱非万能,家国情怀定基调

1981年初,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重修著名的巴黎卢浮宫。他邀请当时全球15位知名的博物馆馆长推荐设计师,结果有13位馆长居然都推荐了著名的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

经过再三考虑,密特朗决定把这个任务交给贝聿铭。不料,法国人听说后顿时炸了锅,很多人根本不能接受让一个黑眼睛、黄皮肤的华人来修他们心中最重要的艺术殿堂。贝聿铭顶着巨大压力,埋头设计起来。

贝聿铭什么来头?哪来那么大胆量和底气?这要从苏州贝氏家族说起。

据贝氏家谱记载,苏州贝氏一世祖叫贝兰堂,元末为避战乱,从北方迁至浙江,又从浙江迁居苏州。贝家起初以经营中草药起家,到清乾隆年间,已成为苏州四大豪门之一。到了近代,贝氏家族实力达到新高度,其中最著名的是“颜料大王”贝润生和“金融大亨”贝理泰。贝润生主要经营染布颜料,生意遍布全国,甚至买下明清时期皇帝们都流连忘返的苏州著名园林——狮子林作为私宅。现在,狮子林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金融大亨”贝理泰就是贝聿铭的亲祖父。1915年,贝理泰在上海创立商业储蓄银行,同时还创办中国第一家新型旅行社和第一所新式幼儿园等。事业成功后,贝理泰严守不贪财,不享乐,重情重义的家风,无论在官场还是民间都口碑极佳。他培养出的孩子同样优秀,其中最为出色的当属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诒。

贝祖诒曾任国民政府中央银行总裁,出污泥而不染,虽然大权在握,却没任何私心。比如新中国成立前,孔祥熙一人就卷走1.3亿美元,而贝祖诒远走美国时,却没拿走一分钱公款,与当时所谓的“四大家族”形成鲜明对比。

“我们贝氏家族不重金钱传承,但重教育,重家风建设。自明朝传承下来的贝家家训中就提出:‘重视科学,培育后人。敬业爱业,奋发图精……谦虚谨慎,大方真诚。杜绝邪道,光宗耀祖……耕丰读显,礼义重仁。遵纪守法,乐于助人……’”贝聿铭百岁时张口就能背诵家训,朗朗不断。

正因如此,贝氏家族绵延不息,世代人才辈出。到贝聿铭这一代,苏州贝氏家族已繁华整整15代。有人说苏州贝氏是中国唯一连续发达15代人的家族,且没有结束,比如贝聿铭的子孙们依然在延续父辈优良家风和传统,正在创造着源远流长的家族传奇。

敬业爱业,奋发图精成大师

贝聿铭1917年4月出生于广州,母亲颇有艺术气质,是书法家、诗人和音乐家。10年后,贝聿铭随父母到上海读书。后来,贝聿铭回忆:“当时上海正在建设24层高的大厦——上海国际饭店,彼时它是上海乃至全中国的最高人工建筑。当我得知这幢楼是由外国设计师设计时,内心敬佩的同时也有疑惑:难道我们中国人就不能自己来设计吗?从那一刻起,我开始立志长大当建筑师。”

1935年,怀着当建筑师,将来建设祖国的梦想,18岁的贝聿铭远赴美国求学:“父亲送我上邮轮时,只对我说了一句话:‘记住,无论将来你成‘龙’还是成‘虫’,这里都永远是你的祖国、你的家乡!’”

开始时,贝聿铭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学院学习。但他觉得那里的学风太过传统和保守,仅上了几周课,就转到麻省理工学院,4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当时日本人正在疯狂侵略中国,为宣传抗日,我的毕业设计就是为战时中国建一批简易书报亭,并给它取名为‘国魂’。”他迫切想回国报效祖国,但国内大部分地区都沦陷了,父亲写信让他再等等。为帮助祖国抗战,贝聿铭干脆参加美国军队,只要有机会就向飞行爱好者宣传中国抗战形势,为促成“飞虎队”前往中国帮助中国人民抗日尽了力。

1942年,贝聿铭在宣传抗战时与美丽的中国女留学生卢爱玲相识,共同的志向让他们很快就结了婚。婚后,两人都觉得自己掌握的知识还不够,就一起进入哈佛攻读硕士。“我非常想念家乡,所以研究生毕业那年,我选择了上海艺术博物馆作为自己毕业设计的主题,尽管因为战乱,这座建筑只能停留在纸上。”

在哈佛当了3年助教后,贝聿铭“炒”了哈佛,成为第一位被美国建筑界聘用的来自中国的设计师。“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后,肯尼迪家族决定在波士顿港口建一座永久性建筑物——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当时,众多世界级建筑大师聚集在肯尼迪家客厅里,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我壮着胆子也去了——因为我是最没名气的一个——并提出了自己的创意。没想到肯尼迪的遗孀杰奎琳认为我的设想大胆而充满创意,一下子就征服了她。”

1984年,贝聿铭(右二)成为法兰西艺术学院外藉院士,偕妻子(右一)出席获封仪式

一向“自信”的美国人不干了。他们认为贝聿铭的建筑初稿破坏了当地社区风格,“把这么重要的建筑物交给一个中国人设计,这本身就不够严谨和负责”。卢爱玲后来回忆道:“从他每晚回家开门的样子,我就能知道他有多累——他走路时拖着脚,对他来说,那么多人反对他的建筑让他非常不好受。”

结果这座建筑拖了15年才完工。当1979年终于落成后,这座大胆又充满想象力的建筑立即在全球建筑界引起轰动,美国建筑界还宣布1979年是“贝聿铭年”,并授予他该年度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

在肯尼迪图书馆落成前一年,贝聿铭还完成了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的建设——那同样是一座充满激情的几何结构建筑,耗资近亿美元,被评为上世纪70年代美国最成功的伟大工程之一。美国总统卡特在该工程的开幕仪式上,称贝聿铭“是不可多得的杰出建筑师”。

上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破冰,57岁的贝聿铭终于踏上他日思夜想的土地,回到阔别40年的祖国。“当时,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晚宴欢迎大家,当周总理听说在座的有部分世界顶级的建筑师时,他要求大家给北京城的建设提提建议。我提出现代化建设不应把传统的中国建筑破坏掉。周总理后来采纳了我的意见,表示北京二环以内将不建高楼,故宫周边也不再新建建筑物。这成为我为祖国做的第一个‘贡献’。”

接下来,有关部门要求贝聿铭在北京郊外的香山设计一个旅游宾馆,就是著名的北京香山饭店。贝聿铭提出要尽可能少破坏自然,因此整个建筑群都是矮层,凭借着香山山势,高低错落,蜿蜒曲折,院落相间,内有十八景观,与白墙灰瓦的中国式主体建筑相映成趣。1984年,香山饭店获得美国建筑学会荣誉奖。

贝聿铭和妻子共生育三子一女,他给三个儿子分别取名为定中、建中、礼中,寓意安定中国、建设中国、礼仪中国。三个儿子和贝聿铭一样,全部毕业于哈佛大学,且从事建筑工作,女儿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系。

“儿女们都是在美国出生和长大的,但我要求他们从小学中文,有机会多回国走走、看看,只要祖国有需要,一定要站出来尽力而为。他们结婚时,我送给他们的礼物中都有一本贝氏家谱,还要求他们必须会背诵贝氏家训……”

三个儿子原先都给父亲当助手,后来全部自立门户,带着同样优秀的孩子在建筑业做得风生水起,贝聿铭的女儿也成了美国知名律师。

谦虚谨慎,正大光明来做人

巴黎卢浮宫,与巴黎圣母院只隔着一条塞纳河,以馆藏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闻名于世。

1981年之前的卢浮宫是由7个独立馆组成的,因为相互竞争着空间和资金,每个馆的馆长基本上没有往来。最让游人感觉不方便的是,这么大的一个游览景区,居然只有两个公厕,且连公厕门口的通道都被艺术品塞得满满当当,曾被评为“全球最让人失望的博物馆”。

贝氏全家福(前排左一为贝聿铭)

接下任务后,贝聿铭带着助手在卢浮宫上上下下不知转了多少圈,三个月后才拿出改建工程的设计图:通过庞大的地下工程,把原来独立的7个馆连成一片,增加了820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同时在卢浮宫的“心脏”位置设计一座巨大的玻璃金字塔,作为博物馆的透明入口。

这个方案一公布,大部分法国人都反对,特别是反对在卢浮宫的中间建玻璃金字塔。一些激进的民众甚至为此举行集会游行。面对如此压力,64岁的贝聿铭说:“我很小的时候,爷爷和父亲就告诉我,正确的事情一定要坚持。何况我来自拥有古老文明的中国,一定会尊重法国的传统,请大家相信我。”

经过两年“争吵”,贝聿铭赢了。1989年3月31日,当金字塔矗立在卢浮宫广场时,法国人这才发出一片惊叹:竟然这么美!无数游客宁可挤在玻璃金字塔前排长队,也不愿从另外两个入口进入卢浮宫。

贝聿铭的玻璃金字塔为古老的卢浮宫带来了新生,成为巴黎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和法国人的骄傲,贝聿铭也因此获世界建筑界最高奖——普利兹克奖。

贝聿铭在享誉世界时,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来自中国,没有忘记父辈对自己的要求,只要有机会,就为祖国、为家乡贡献力量:1982年,已逾花甲之年的他重回少年成长地香港,接受设计香港中银大厦的任务。

很多中国人对香港中银大厦都不陌生,因为它是闪耀维多利亚港湾,最能代表香港的经典建筑。但外人很少知道的是,贝聿铭对这个项目有特殊的感情:他的父亲贝祖诒是中国银行香港分行的创始人,1918年父亲来香港创业时,贝聿铭就随他从广州来到这里,当时他1岁。

与中银大厦相隔两条街,就是英国人设计的汇丰银行大厦,这座设计风格前卫大胆的建筑在建筑业界颇受好评,而且汇丰银行大厦耗资10亿美元,中银大厦预算却只有1.3亿美元。如何在有限条件内,让中银大厦从众多建筑中脱颖而出?贝聿铭想到了中国文化中的竹子:让建筑的最高脊柱将重量分散到四周的分柱上,整个建筑结构不使用任何内部支撑,还能省去一半钢材!时至今日,中银大厦不仅是香港地标性建筑,更被誉为几何设计的绝唱。

接下来,还有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新馆、澳门科技馆、苏州博物馆等等。特别是2002年,85岁的贝聿铭凝聚自己一生的智慧,将封笔之作献给了自己的故乡苏州博物馆新馆——他让东方与西方,现代与传统交汇融合,自然而完美。贝聿铭说:“它就是我的自传。”

在长达近80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贝聿铭在四大洲、十几个国家的土地上,给世界留下大量精美绝伦的建筑。2017年3月,100岁的他获得了“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大奖。有人问贝聿铭:在美国生活了80多年后,还觉得自己是个中国人吗?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从来都不敢忘记父亲的话,不敢忘记祖国,因为我的血管里流的是中国人的血,无论什么时候,我都是中国人!”

猜你喜欢

贝聿铭卢浮宫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卢浮宫开通线上版
卢浮宫邮政局改造
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
建筑的“芯”
贝聿铭的石头情结及对我们的启示
令卢浮宫焕发新生的现代主义建筑师贝聿铭辞世,享年102岁
贝聿铭:伟大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卢浮宫职员罢工被闭馆
贝聿铭的长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