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外求 不如内修
2019-09-24阚青平
阚青平
我在陕西汉中张良庙,看到庙中石碑上刻着一副对联,上联是“掷秦一锥”,下联是“辞汉万户”,横批“知止”,这副对联用8个字概括了张良的一生,“知止”的评价,可谓耐人寻味。“知止”,在当时就是衡量“士”的标准之一了。纵览历代圣人先哲,哪一位不是珍名惜荣的人杰?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这是《道德经》所言,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文学巨匠鲁迅正是因为“灵魂中有毒气和鬼气”而感到羞耻,所以才“无情地解剖自己”“月月时时自己和自己战”,成为民族的精神风骨。周恩来在南开中学时写过一副自勉自律的对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总理几十年革命生涯,无时不在遵循这副对联的境界修炼自己,生前得到万民爱戴,身后受到世人追怀。显然,只有“吾日三省吾身”,不忘“知止”、安不忘危,才能卸下包袱轻松上路,让前行的步伐更稳健。
当然,“知止”不是教人不思进取、安于现状,而是让人当行则行、当止则止,知道想要什么,应该拒绝什么,如何干好什么。只有舍弃贪念,知足知止,才能在剖析自我、认识自我、修正自我、超越自我中去做更有意义的事。
其实,人,只有认识到过分的欲望追求带来的后果并及时反思自己的行为,才能获得长久的富足和安乐。自知以正身、自察以思过、知止以防错,可谓修身之要;相反,疏于律己、不再朝乾夕惕,危险因子便会潜滋暗长,由小到大终成祸患。惨痛的教训警示我们:只有把“知止”当成“护身符”,才能打造“金刚不坏之身”,使自己百毒不侵、健康平安快乐。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草木可以再长,人生却不能重来。共产党人更要看到自己的局限性、劣根性,知道如何控制欲望,勇于改变自己,方能不妄没于势利,不诱惑于事态,内心清净有长城,万丈狂澜能抵挡。
艾森豪威尔讲:“世界上你只有一个敌人,就是你自己。”认识自己不容易,战胜自己就更难。革命先烈陈然说:“人总不免有个人的生活欲望、生存欲望。情感是倾向欲望的,当财色炫耀在你的面前,刑刀架在你颈上……这时只有高度的理性,才能承担得起考验的重担。”
人吃五谷杂粮,总要有病有灾。面对社会生活的多元多样和随之而来的各种诱惑,思想难免不滋生毒素。“当灵魂失去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没有平时的涵养功夫,缺少关键时刻的自我“知止”,人生的航线就会走偏、信念的灯塔就会黯淡无光。岂不知,“出格”就意味着早晚要“出事”,“出事”就免不了要“出局”。一个从革命队伍中“出局”的人生就是失败的人生。
哲人有言,“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知止”是破除“心中之贼”的利器,是遏制“贪欲之火”的法宝。《左传》有云:“政如农工,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也就是说,为政就如种地,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珍惜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所谓权力,生于民意,操于吏手,守于理法之间,关乎民生重计,义、责相随,当敬而用之。”从政为官,有所为的前提是有所不为,不仅要个人不出事,更要为民能干事。
人之患在于不自知,人之弱点在于难自胜。时下,在悟深初心使命,做實主题教育的今天,只有在检视反思中“惊出一身冷汗”,不断自警自省,经常用党性修养这把“剪刀”,剪除失志之念、失德之欲、失格之为,及时去掉里里外外的歪枝病叶,清除“自我天性中的渣滓”,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才能把外在的“制止”化为自觉的“知止”,做到进退有度、收放自如,做更好的自己,成就更精彩的人生。
“知止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世上是没有后悔药的,为什么第一次伸手、第一次违纪时不想想后果,非要酿成千古恨才后悔不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