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为民 躬身践行
2019-09-24杨洋邬婷
杨洋 邬婷
8月30日,《科学导报》记者走进运城市平陆县张店镇张郭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宽阔平整的道路、排列整齐的房屋和房屋外墙上绘制的宣传画。“如果不是孙书记,我们村不会是现在这样!”在张郭村,每个提起孙喆的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为这个接地气、肯实干的帅小伙点赞。
2015年7月,运城市直工委的科级干部孙喆主动请缨到平陆县张店镇张郭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任职3年多来,他扑下身子、埋头苦干,与帮扶工作队、村支“两委”和612名张郭父老乡亲共同努力,让张郭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把过去的软弱涣散村、告状村变成了现在的市级先进村、市级党建工作示范点。
牢记嘱托建乡村
“作为第一书记,要与村干部搞好团结,紧紧依靠他们开展工作是原则;要对村里工作帮办不包办,抓大不抓小,主外不主内是方法;要找准定位‘下得去,把老百姓当作亲人是基础;发挥社会及人脉资源,搭好上级部门与农村之间的桥梁是关键。”这是孙喆民情日记中的话,他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
心中有追求,脚下有力量。“虽然第一书记有同样的使命,但不一样的担当、不一样的努力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对于驻村工作,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不愧对‘第一的第一书记。”为了这个承诺,孙喆用实干和担当践行着第一书记的职责和使命。
3年前的张郭村,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一贫如洗。为了尽快熟悉情况,找到开展工作的思路,孙喆首先进行了走访摸底,与村干部座谈交流,了解村里基本情况,进百家门、听百家言、知百家事。3年多来,孙喆走遍张郭村的角角落落、家家户户,把百姓当亲人,把百姓事当自家事,把爱民情怀落实到主动接听群众电话上、耐心倾听群众诉求上,时刻关注贫困群众的冷暖安危,用实际行动让党的惠民精神像阳光一样温暖着每一位贫困群众。
践行使命破难题
多年来,通村路一直是张郭村村民最大的期盼,因为仅有的一条通村路只有3.5米宽且年久失修,严重制约着村民的出行和农副产品的外运。因为路不行,村里的农副产品收购价远远低于邻村,有的收购商甚至连村都不愿进。作为第一书记,孙喆带着村干部多次上县城,找部门、见领导、问政策,争项目、要资金、定方案,一直到绘图纸、做预算、打报告。
“张郭村北高南低,北边居民房子比南边的高。硬化路面的时候,高的这边想要路面高一点,矮的那边想要路面矮一点。路南北两边的村民为了路面的高度,都不让分毫。”孙喆说,他调解劝和很多次,才说服大家都让一步,折中硬化路面的高度。“这其中很多工作的推进都不容易,比如说按照美丽乡村达标村标准建设的时候,其中有一条是要求没有草垛、石头堆,但村民们多年来都习惯把草垛堆在门口,为了让他们搬走,我也是挨家做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3年来,张郭村先后修通了3条通村路共3.8公里,硬化了7.8公里的田间道路,彻底解决了困扰张郭村多年的交通问题。“以前村里都是乱堆的草垛、石头垛,孙书记刚说要给我们整治的时候,村民们多少有些怀疑,如今看着这整齐的村子,大家伙儿都很开心,有邻村来串门的,也都很羡慕!”村民赵红星告诉记者。
科学规划助脱贫
“脱贫路上绝不让一个老乡掉队。”这是孙喆在张郭村全体村民大会上许下的的庄严承诺。为了让老百姓真正走出贫困奔小康,孙喆结合张郭村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一提二新三聚焦”的产业发展思路。他先后邀请山西省农科院、运城市果业局的农业专家针对800余亩传统桃树产业的改造和提升进行专业技术培训。2019年,张郭村开办了专门加工编织袋的扶贫车间,为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打工的场所。
“过去大家只懂得通过种地、打牌来打发时间,如今有了孙喆想出来的好政策,收入增加的同时,生活也跟着丰富起来了。”赵红星说。原来,2017年孙喆结合张郭村的实际情况,设计规划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两大版块——蔬菜大棚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据介绍,张郭村拥有流转土地100余亩,建设55座蔬菜大棚,通过成立张郭村蔬菜合作社,村集体以大棚入股,吸收党员、种棚大户、贫困户入社经营,合作社负责承包经营,注册张郭村健康、绿色、有机的蔬菜品牌,把张郭村打造成运城的“放心”菜篮子。乡村旅游产业则是以打好自然禀赋牌和民俗文化牌为抓手,以体验农村生活、乘凉避暑、文化休闲为主题,以农家乐、烧烤节、帐篷节、篝火晚会、观看民俗表演为形式,大力发展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观看民俗表演、体验农村生活的张郭避暑休闲旅游产业。
谈到张郭村今后的发展,孙喆如数家珍:“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发展乡村旅游上下功夫,同时还要做好张郭扶贫车间和电商平台的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和集体收入,建设又美又好的张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