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冠脉介入治疗并发症的观察
2019-09-24余军梅
余军梅
【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冠脉介入治疗并发症。方法:搜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心内科收入的冠心病患者70例当作研究主体,全部患者都需要进行冠脉介入治疗,研究解析并发症出现比率。结果:进行冠脉介入治疗的70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出现比率为15.1%。结论:冠心病患者在冠脉介入治疗的时候极易因为多方面主客观方面的因素诱发并发症,甚至还可能造成死亡。所以这就要求需要临床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实时地观察患者现实状况,同时也要预备好临时起搏装置、除颤器以及治疗药品等,优化介入手术的效果,进而在最大程度内减少并发症出现机率。
【关键词】冠心病;并发症;诊治分析;冠脉介入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8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9-224-01
1 引言
长期以来,伴随人们生活品质的上升以及饮食方面习性的变化,心血管方面的病症诱发的可能性较以前来说在不断地上升。冠心病作为临床比较多见的心血管疾病类别,也就是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异变,所以导致血管堵塞,且血管变窄,导致心肌的氧气匮乏、血流匮乏或坏死等病症。现如今,临床疗愈冠心病的时候通常都是运用常规介入的手段,同时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对于年纪较大冠心病病患来说,其身体的多方面机能以及生理组织都慢慢地在老化,在开展介入手段的时候难免就会遇到极大的风险。虽然这种治疗手段可以实现较好的疗愈效果,不过在手术之后,诱发的并发症也較多,这就不利于患者的顺利康复。基于此,本文将进入本院心内科的70例冠心病患者设定为研究主体,施以冠脉介入治疗手段之后,再解析患者患有并发症的状况,具体内容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 基本资料
搜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心内科收入的冠心病患者70例当作研究主体,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浮动在31至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岁。在70例患者所患有的病情种类方面可知,急性心肌梗死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1例,29例稳定性心绞痛。试验患者同时也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性的病症,全部病患在年龄、性别、病情类别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发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此时P>0.05。
2.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进入本院之后,最先要进行多个方面的身体检查,比如说血液常规、凝血效能、肝肾效能、心脏彩超、心电图等等。如果患者的血压偏低,相关的医护人员就需要提供多巴胺,由此达到血压升高的效果;如果患者出现了胸痛的问题,相关的医护人员可给予吗啡、硝酸酯等等药物进行镇痛治疗;如果患者产生了室性心律不齐的问题,相关的医护人员就需要提供胺碘酮等药物进行干预,保证水、电解质杂乱的问题可以获得及时的纠偏,同时将患者送至导管室。其次,相关的医护人员还需要经皮穿刺股动脉构建血管通路,按照常见的手段进行PTCA联合冠脉内支架置手术,其中,相关的医护人员要特别留意在手术之前提供给患者足够的阿司匹林等药物;与此同时,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也要提供普通肝素治疗;在手术完成知乎,要运用低分子肝素。如果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之中,患者没有出现复流的问题,相关的医护人员就需要在冠脉中注入盐酸替罗非班。手术完成之后要进行常规性的降压降脂以及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2.3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资料予以整合解析,计数信息运用百分数(%)代表,使用x2检验,同时,计量信息用“x±s”呈现,运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备统计学的意义。
3 实验结果
全部患者在经过冠脉介入的手术之后,产生并发症的总共有30例,其中20例出现在施以冠脉介入手术之前的40例患者之中,10例出现在施以冠脉介入手术后的30例患者中。并发症类别和出现比重呈现如下:穿刺血管18例(34.1%),心律失常10例(10.6%),无复流12例(12.6%),其他并发症30例(42.7%)。全部产生的并发症的患者都受到了精心的照顾后康复出院。
4 结论
通过临床治疗以及相关研究可知,冠心病患者行冠脉介入手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原因以及解决策略阐述如下:
首先,在穿刺血管并发症方面,患者穿刺方位可产生动脉血栓、血肿、血管迷走反射等多种类型的并发症,通常都是由于多次穿刺致使的血管损坏以及穿刺方位不合理。不仅如此,还由于介入治疗的过程中,过度抗凝、伴随高血压或者治疗后却没有经过严格地压迫止血处理。在手术的过程中,在手术结束之后,相关的医护人员都需要实时观察,由此把血肿迅速地挤散,而且还需要完成好压迫止血包扎等方面的预防工作。
其次,在心律失常并发症方面,心导管对冠脉和心肌的刺激、造影剂注入的剂量超量都会导致心律不齐、室颤以及室性心动过速问题出现等,甚至会诱发室颤问题。本研究室颤出现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导管进入冠脉后造成冠脉血流的减小,特别是左冠脉口嵌顿的过程中;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严格地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电等方面的变化,做好随时进行除颤的防御工作,如果产生了室颤问题,就应该把心导管撤出,告知患者用力地进行咳嗽,使得造影剂排出,运用电除颤干预的手段,使得心率恢复正常。
在无复流并发症方面,通常出现在不稳定心绞痛以及急性心梗,与微循环障碍密切相关,也就是微血管壁受到损坏导致微血管堵塞、微栓塞以等。在进行临床活动的过程中,相关的医护人员一定要做好病因的防御工作,行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如果有需要在手术的过程中可以提供远端保护设备,干预的时候尽可能地让患者冠脉血流恢复,确保平稳的血流动力学。
最后,在其他并发症方面,通常情况下,部分患者对麻药或碘造影剂会有过敏的反应,一般会出现眼睑水肿、频发性打喷嚏等,甚至于还有可能产生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等问题。因此在正式手术之前,相关的医护人员要充分地认知患者过敏体质以及过敏方面的病史,然后再作出相应的抗过敏药治疗。
综上所述,冠脉介入治疗之后所产生的并发症和主客观多方面的因素相联系,比如说患者的年龄大小、身体素质、冠脉病变水平和伴有脏器病变等,尤其是肺部方面的病变。本试验探讨对冠脉介入患者并发症出现状况予以了仔细地,可以发现,为减少冠脉介入治疗并发症出现机率,相关的医护人员务必要强化术前防御工作,严格规范术中行为,同时要加强手术之后的监测工作,确保在较短的时间内察觉出病情异常,接着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手段,让患者能够顺利地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