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后疼痛对术后康复的危害

2019-09-24梁雄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9期
关键词:康复水平疼痛

梁雄

【中图分类号】R2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9-040-01

术后疼痛指在手术期间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并因此引发的一些列生理病理反应,对于患者心理、行为以及情绪上均属于一种不愉快的经历。虽然术后疼痛为患者术后必须经历的阶段,但若未能有效控制,会对患者康复过程中造成更严重的危害。那么术后疼痛对患者术后康复有哪些危害?缓解术后疼痛对患者康复有什么帮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1 术后疼痛对术后康复有什么危害?

术后疼痛本身就是一种刺激性伤害,强烈痛感可引发恶心、呕吐、肌肉痉挛、肠蠕动减慢、血栓栓塞、心肺并发症、器官恢复延迟等情况,进而影响术后康复速度:

1.1 术后疼痛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术后疼痛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可引发心血管并发症,是患者围术期死亡原因之一:

1.1.1 肾上腺皮质释放皮质醇及醛固酮,而皮质醇、醛固酮可引发患者体液潴留,引发血压升高症状,并且若心脏储备功能较差患者,可因此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1]。

1.1.2 肾上腺髓质与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儿茶酚胺,可使心率加快,增加心肌耗氧量,并且可激活血管紧张素引发全身血管收缩,使患者术后发生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发生心肌缺血症状。

1.1.3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被激活,可增加血管收缩水平,加重高血压症状[2]。

1.1.4 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与皮质醇、醛固酮一起增加患者体液潴留情况,增加心脏风险[3]。

1.2 术后疼痛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术后患者极易发生不同程度的呼吸障碍,而在众多影响因素中,疼痛感受为重要因素:

1.2.1 疼痛可引起体内水钠潴留,并因此可影响患者通气/血流比,引发呼吸循环障碍。

1.2.2 上腹部及胸腔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疼痛可增加骨骼肌张力,使患者肺部顺应性下降,并因此发生肺部通气功能下降,引发呼吸循环系统障碍,并因此发生二氧化碳在机体内大量潴留,甚至可因此发生酸中毒[4]。

1.2.3 术后疼痛影响患者术后有效咳嗽,使气管内产生的痰液不能有效咳出,使细菌在痰液中大量滋生,并沿着气管向肺部蔓延,以此发生肺部感染[5]。

1.3 术后疼痛对消化系统影响 胃肠道消化功能是患者术后提升营养指标、加速康复水平的重要因素,但术后疼痛会引发交感神经活动亢进,从而对胃肠道功能发生反射性抑制,降低胃肠道平滑肌张力,临床患者可表现出腹胀、胃肠绞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影响胃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此时即使给予患者提供再多营养物质,也因消化功能异常难以被有效吸收,甚至会因此增加腹胀等不适症状。

1.4 术后疼痛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术后强烈痛感可发生生理应激反应,激发血小板活性,并因此出现血小板粘附能力增强效果,纤溶能力降低,此时患者血液属于高凝状态,并且因疼痛可增加血管收缩能力,极易形成血栓,若此时患者已经存在心血管疾病,术后极易发生心血管意外或脑血管意外,甚至威胁生命。

1.5 术后疼痛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术后强烈疼疼痛感受会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引发强烈刺激,并因此会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激素,并因此引发相应的生理、病理性改变,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影响心血管疾病的细胞因子、激素等,疼痛还会促进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升高,而胰岛素、睾丸酮等合成代谢激素水平相对不足,可因此发生高血糖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水平,并且内源性儿茶酚会增加神经末梢敏感程度,并因此产生更强烈的神经痛感,再一次增加儿茶酚释放水平,因此形成疼痛恶性循环。

1.6 术后疼痛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6.1 术后强烈疼痛及创伤应激反应会抑制网状内皮系统并减少淋巴细胞含量,此时当再次发生抗原侵袭时,机体抵抗能力减弱,可增加感染风险。

1.6.2 在术后麻醉恢复期感受到疼痛的患者,体内中性粒细胞趋向性减弱,抑制单核细胞活性,因此发生免疫功能下降的现象。

1.6.3 若为肿瘤手术患者,术后疼痛会影响对残留的肿瘤细胞吞噬作用,发生肿瘤复发的风险。

1.6.4 糖皮质激素、儿茶酚、前列腺素都可影响患者免疫能力,增加患者术后感染风险,影响康复速度。

1.7 术后疼痛对患者主观意愿的影响

1.7.1 患者在活动性疼痛及静止疼痛影响下,不敢于下床运动或床上早期运动,影响患者康复水平,对于腹腔手术的患者来说,术后不敢运动可增加肠梗阻、静脉血栓等风险,影响术后康复。

1.7.2 術后疼痛可影响睡眠质量,并且可刺激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不仅影响患者精神状态,同时负性情绪会影响内分泌水平,增加感染风险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而影响康复。

2 缓解术后疼痛对术后康复有什么帮助?

目前临床对术后疼痛缓解主要分为药物镇痛及非药物镇痛。药物镇痛包括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非药物镇痛为针对疼痛较轻患者开展的心理暗示、转移注意力等方式进行的缓解疼痛方式,在疼痛缓解后,因疼痛引起的病理性改变可出现相应缓解,并且提升康复速度:

2.1 改善心率水平,避免发生高血压、心律失常等症状,保证患者心血管健康。

2.2 改善心肺功能,避免发生肺部感染、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

2.3 改善肠蠕动功能,提升营养吸收能力,并因此提升机体营养学指标,增加康复速度。

2.4 减少血栓发生,避免发生心血管意外增加患者生命危险。

2.5 保持内环境稳定,避免激素、细胞因子对机体影响。

2.6 提升免疫水平,降低感染风险。

2.7 增加患者自主活动意愿,提升康复水平,缩短住院时间。

3 总结

虽然术后疼痛是手术患者康复期间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但剧烈的疼痛可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水平,甚至增加病症以外的痛苦,因此术后镇痛非常关键,可稳定患者内环境指标,降低心、肺风险,提升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能力,降低发生感染风险,结合患者自主运动,对于提升患者术后康复速度有绝对优势。

参考文献:

[1] 戴润清. 快速康复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4):220-222.

[2] 黄永侨, 华福洲, 邬林泉, et al.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不同镇痛方式对肝切除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7, 33(2):140-143.

[3] 姜涛. 疼痛控制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J]. 中国伤残医学, 2017, 25(4):90-91.

[4] 庞雅桢, 高群. 心理联合疼痛干预对肝癌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8,23(3):352-354.

[5] 李新铭. 疼痛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当代医学, 2017, 23(1):141-142.

猜你喜欢

康复水平疼痛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张水平作品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把疼痛赶走!
怎么给疼痛分类
快乐也能赶走疼痛?
“十二五”期间3.6万贫困孤独症儿童获得康复补助
疼痛到底有多少种?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