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闵恩泽:催化剂之父 泽被苍生

2019-09-23易蓉蓉

科学导报 2019年45期
关键词:微藻恩泽柴油

易蓉蓉

1   结缘石油化工

1924年闵恩泽出生在四川省成都市红照壁街的一座院落里。此前,母亲吴佩苍已连生了三个女儿,因此,闵恩泽一出生即备受家人的珍爱。

闵恩泽家的中堂挂着一副对联,“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遵此家训,他自小喜爱读书,母亲教他读《唐诗三百首》。从乐山回到成都,错过了小学开学时间,家里给他请了一位家庭教师,背诵《古文观止》,临摹赵孟頫的字帖,辅导数学。1936年2月,天资聪颖的闵恩泽进入成都南薰中学初中就读。1942年,闵恩泽从成都来到重庆,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国立中央大学。

1948年,闵恩泽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工程系攻读研究生。这年暑假,学校组织学生去参观肯塔基州阿希兰德炼油厂。当看到用流态化原理建设起来的催化裂化装置,使黑褐色的原油馏分神奇地变成清亮透明的汽油时,闵恩泽惊奇且激动不已。返程时,他思绪万千,中国不知哪一天才能建成这样的装置?

1951年7月,闵恩泽获得博士学位,在芝加哥纳尔科公司担任副化学工程师,生活宽松而富裕。

然而闵恩泽却没有选择继续这种安逸舒适的生活。1955年10月,闵恩泽夫妻历经辗转,绕道香港,回到了阔别8年的北京。闵恩泽参与筹建北京石油炼制研究所,在借来的几间旧平房里开始了催化剂研究。

2   强调“集体智慧”

半个世纪前,石油工业部北京石油炼制研究所(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前身,以下简称石科院)办公室只有几间小平房,也只有从大连石油研究所搬来的几件旧设备,实验装置要靠自己制备,没有现成可循的技术资料,周围是一片麦田。

如今这里已翻天覆地:高楼林立,拥有1000多名科研人员,多项石油炼制技术国际领先,被称为“中国石化的重点科技支撑机构”。

这就是闵恩泽半个多世纪科学人生的主战场。

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和绿色化学的开拓,是闵恩泽的三大贡献领域。闵恩泽在专业领域内造诣精深,成就非凡,并在每一阶段都有属于自己的标志性贡献。但他从不自傲,而是将成绩归于“集体智慧”。

“我只是个上台领奖的代表,这成绩是属于大家的,是几代石油石化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总是强调“集体智慧”的闵恩泽很看重团队精神。

闵恩泽个子不高,态度亲和,他指着自己说:“我绝大部分时间是唐僧,即要有信心和决心,指导大家去完成任务。我有时候是孙悟空,要去攻关,但孙悟空本事再大,也有许多困难解决不了,需要找土地神来了解当地情况,还要向玉皇大帝、如来佛、观世音求救。我碰到不懂的东西,给同事、朋友打个电话请教。有时候还是沙和尚,要搞后勤,去筹备资金设备器材,遇到困难,还要向中国石化总部求救。一个人不可能会十八般武艺,不妨交18个各怀绝技的朋友。”说完哈哈大笑,慈眉善目的闵恩泽笑起来露出两个酒窝,就像弥勒佛,很能感染人。

“看完了电视剧《长征》,他跟我们说,做成一件事不光要有信念、有方法,还要有人。”他的博士生姚志龙说。

闵恩泽前后带了50多位学生。他的学生、石科院院长龙军这样概括闵恩泽的教师角色:“他的贡献,更在于他带出了一支勇于攻关、善于团结、勤谨踏实的科研队伍,为石化研究储备了一个人才库,是我国炼油催化研究的中坚力量。”

闵恩泽不是那类工作时工作、休息时就休息的人,而是工作与休息不分。他满脑想的都是催化剂。催化剂对他而言不仅是工作,因为能带来快乐,也是一种休息。他成天在想如何原始創新,有了新想法,他也高兴。夜深人静时,石科院家属区那个最后亮着灯的房间就是闵恩泽的住所。

“晚上睡觉睡不好,几乎每晚都起来看书思考问题写论文。经常是我们头天下午讨论一个问题,第二天老先生就跟我说,他早上三四点起来思考,然后就把他找到的答案说出来。”姚志龙说。

3   年迈不停步,志在未来

2008年2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和中国石化总工程师曹湘洪商讨开展合作项目,从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高度出发,确定在新能源领域开发“微藻生物柴油成套技术”,请闵恩泽负责筹备组织。

这是个全新的领域,年迈的闵恩泽又开始了边工作、边学习的科研历程。

2008年5月,闵恩泽组织召开了微藻生物柴油技术研讨会。会后,又考察了中科院各相关院所和中国石化生物柴油中试基地,编制了微藻生物柴油成套技术研发方案。

闵恩泽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巨大挑战。现有的微藻生物柴油技术产业链长、投资大、成本高、不经济;几万吨/年规模的生产尚未实现;发展微藻生物柴油同时需要二氧化碳、阳光、土地三个资源,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地区有限。

在闵恩泽主持下,到2011年12月中期检查时,该项目进展良好。

2011年4月,在中国石化第三期青年骨干人才提高创新能力研修班上,闵恩泽作了“从原始创新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之路的探索”的讲话,重点介绍了中国炼油工业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对策,鼓励青年一代要努力创新,为承担这一光荣任务而奋斗。同年一颗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闵恩泽星”。2013年闵恩泽个人捐资400万元,中国石化捐资800万元,由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石化联合设立“闵恩泽能源化工奖基金”。

闵恩泽心语

迈开你的双腿,走自己调查的路子。

做成一件事不光要有信念、有方法,还要有人。

能把自己的一生与人民的需求结合起来,为国家的建设作贡献,是我最大的幸福。

创新的灵感来自于联想,联想来自于博学广识和集体智慧。

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我就学什么,我就请教什么。

创新离我们并不遥远,既然条条大路可以通罗马,同样也可以通创新。

我只是个上台领奖的代表,这成绩是属于大家的,是几代石油石化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切从简。简化你的生活,简化你的想法,这样能避免很多矛盾。

《西游记》的主题歌体现了两种精神,一种是“我挑着担、你牵着马”各尽所能的团队精神;另一种是“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那种不懈追求、坚持到底的精神。

我绝大部分时间是唐僧,即要有信心和决心,指导大家去完成任务。我有时候是孙悟空,要去攻关,但孙悟空本事再大,也有许多困难解决不了,需要找土地神来了解当地情况,还要向玉皇大帝、如来佛、观世音求救。我碰到不懂的东西,给同事、朋友打个电话请教。有时候还是沙和尚,要搞后勤,去筹备资金设备器材,遇到困难,还要向中国石化总部求救。一个人不可能会十八般武艺,不妨交18个各怀绝技的朋友。

猜你喜欢

微藻恩泽柴油
巫婆找工作:尉恩泽
微藻,跨界小能手
微藻固碳技术基础及其生物质应用研究进展
我的小手
来自微枣“绿色石油”
四点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