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类植物多功能开发的启示

2019-09-23

科学导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人员面条

提起麻类植物,人们自然会想到它们是用来加工纺织品的。然而,笔者日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采访时,却看到几十种用麻类植物加工的面条、蔬菜等新产品。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麻类植物和棉花被统称为棉麻,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纺织原料日益增多,麻类植物的纺织原料功能大大弱化,与之相关的科研工作也陷入低谷。直到后来,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以麻类多功能开发为突破口,加大研究和开发力度,利用麻类植物的黄麻多糖含量高、氨基酸种类多、膳食纤维多等特点,开发出保健功能蔬菜、特色面条等——麻类植物变成了可以吃的农作物。

麻类的多功能开发,给我们带来一个重要启示,那就是要倡导颠覆性思维。传统观念认为,麻类主要解决人们“穿”的问题,科研人员却让它们转变成可以吃的农作物。这个“脑洞大开”的奇思妙想,开拓出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颠覆性思维的本质,是勇于大胆创新。采用颠覆性思维研发的成果,不仅具有一般成果的属性,还具有更强的前瞻性、更大的推广价值和更廣阔的应用前景。

相反,如果局限于原有的思维模式,抱残守缺、不思进取,不仅无法获得更多课题支持,而且难以取得重大的科技成果。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知识更新越来越短、技术迭代越来越快。“面朝黄土背朝天”曾经是农业生产的生动写照,而如今,在用各种先进技术打造的植物数字工厂,种植作物不再用土壤,而是按它们的生长需求提供营养液;同时,还可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提供光照“配方”,生产出的作物不仅没有污染,而且营养更丰富。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已发现的植物有3万多种,大面积种植的各类农作物仅有300多种。如果采用颠覆性思维,借鉴麻类多功能开发的路径和方法,对现有的农作物进行多功能开发,有望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多坚实的技术支撑。

麻类多功能开发的实践告诉我们,科技研发的重要使命是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现实问题,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大胆创新,找到正确的方法并长期坚持下去,这样科研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猜你喜欢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人员面条
中国农业科学院廊坊科研中试基地科普工作的实践与建议
实现三代功能化轮烷树状分子合成
晒面条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杂志社果业实用技术VCD光盘
瀑布和面条
科学数据需共享科研围墙也要拆除
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
擀面条
快来看,科学家都支持睡懒觉啦
邮购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