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降速
2019-09-23巴耳查
巴耳查
去年IPO前,小米集團“硬件导流、软件赚钱”的故事,引来了一级市场高达1 200亿美元的估值。但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不爱听故事,他们把小米的每块业务拆开分析,看增长、看市占率。最终,这家堪称伟大的公司,只被认定为一个价值539亿美元的硬件厂商。
这是“低估”,雷军的心里一直这样认为。他曾在敲钟当晚的庆功宴上承诺,要让上市首日买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资人赚一倍。
一年来,小米进行了一系列结构调整、战略升级,但市值却大跌45%左右。随着手机出货量下滑,互联网业务进展不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小米的故事。
硬件导流体带宽收窄
今年6月的米家智能新品发布会上,我们似乎看到了小米智能硬件的欣欣向荣。据DoNews报道,小米推出“米家”后的3年里,陆续推出了186款智能产品,相当于每4天就有一款新品。
其中,小米生态链企业华米科技出品的小米手环,成绩尤为抢眼。据市场调研公司IDC发布的数据,小米手环在2017年第一季度就超过Fitbit,成为全球最大的可穿戴设备厂商。彼时,小米手环的出货量超过3 000万只。而据华米科技财报显示,仅2018年,小米手环产品销量约为2 440万只。这样的增长,可见一斑。
除了小米手环,包括IH电饭煲、9号平衡车、小米净水器等诸多智能硬件,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仅小米IoT平台已连接设备数就超过1.71亿台。这还不包括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只是,这些智能硬件在小米的销售占比中并不大。通过小米招股说明书就能发现,智能手机才是它的销售主阵地,其每年收入占比超过了7成。
但这块阵地出现了地震。据IDC统计,2018年第四季度,小米手机在国内市场出货量为1 030万台,同比下跌35%。
我们可以为小米找到的借口是,“灰犀牛”到来了。手机市场已经不再有增量,仅2018年,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就同比下滑了4.1%。具体到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1%。对比国内其他主流厂商,华为出货量在这个季度同比增长23%,vivo增长8%,OPPO出货量虽然同比下降2%,但增速仍高于平均水平。作为国内4大厂商之一的小米,处境难免尴尬。
期间,小米CFO周受资出面回应称,这次下滑属于“特殊情况”。小米正在这段时间筹划将红米拆分,将Redmi与小米形成“双品牌”策略。以至于一向支撑小米销量的红米,在该季度并未发布任何新机。但Redmi Note 7、Redmi 7、小米9等产品已经在今年悉数上市,小米依旧没有改变这一态势。虽然今年第二季度小米国内出货量同比微涨2%,但涨幅却不及华为、vivo的十分之一。
随着核心导流体带宽的收窄,小米“硬件导流”的故事基本丧失了现实支撑。那么,流量导入逐渐减少的当下,小米的软件真的在赚钱吗?
软件生态离赚钱还差一步
据财报显示,小米2018年互联网业务贡献了近10%的收入,毛利率高达45%。但笔者四处找了找,小米似乎没有什么知名的互联网产品。
目前,在小米体系当中,“小米有品”App应当是唯一一个可以拿上台面的互联网产品。过去两年,“小米有品”团队从几十人扩充到了近500人,商品SKU也超过了7 000个。小米公司预期,“小米有品”App在2019年可能达到100亿元的GMV(网站成交金额),并实现盈利。
也就是说,作为小米最具竞争力的互联网产品,只处于“快要赚钱”的状态。而在其他充满故事的互联网业务中,AIoT(AI+IoT)早已被外界视为趋势。
去年9月,小米在股价K线图欲振乏力的背景下,大胆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组织架构调整,将原有4个业务部重组为10大一级部门,直接向雷军汇报。其中,IoT平台赫然在列。在小米2019年的年会上,雷军更是宣布小米将实行“双引擎战略”,即AIoT+手机。他表示,未来5年,小米将为“双引擎战略”投入超过100亿元。可见雷军对于该战略调整的决心与信心。
小米AIoT控制中心,以智能语音助手小爱同学为主。截至2018年底,智能语音助手小爱同学的激活量过亿,月活用户近4 000万。而所有接入AIoT的智能设备数,同比增长率达到70%。但近年来IoT并非小米一家在做,海尔、格力等家电品牌,也早已布局IoT。而手机品牌中,华为也将IoT上升为最重要的战略之一。2018年末,全球已有100多个品类、200多个厂家加入到华为IoT生态。只是,小米的AIoT略有不同。在众多以平台连接为主的IoT生态布局中,小米依旧以生产硬件为主,比如智能音箱、电饭煲。
至于AIoT与互联网业务的协同,小米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数据。小米员工曾对AIoT用户进行过调研,他们发现,大部分买了小米智能硬件的用户,并不一定会联网。就算联网了,他们也很少使用智能功能。这就意味着,AIoT无法获取到用户的行为大数据,其与互联网业务之间还无法形成协同效应。可以断定,在短期之内,AIoT也很难为小米带来实质收益。
软件乏力,小米的增长还是得靠智能硬件。
“抠搜”小米不被待见
硬件不振、软件乏力,在全球手機市场进入瓶颈期的当下,为什么最先走下坡路的是小米?上下游话语权削弱,正在让小米下坠。
上下游管控乏力
小米CC9的发布就能看到一些端倪。7月初,随着华为、vivo、OPPO都针对暑期年轻群体推出新机,小米也在水立方发布了与美图合作的首款机型小米CC9。
据媒体采访,小米其中一位经销商,在发布会前10天就收到了邀请函,但他最终还是没有到场。“原因无他,账不划算”。据这位经销商所言,雷军连一顿快餐钱都没给他报销过。去年小米发布MIX3,雷军在北京故宫开了一场发布会,这位经销商专程跑了一趟。所有差旅费用加起来花了近万元,小米没有报销1分钱。相比华为、OPPO、vivo等手机厂商给经销商解决部分差旅的做法,小米此举显得“抠搜”。
事实上,这个原因只是说笑,最主要还是卖小米手机赚不到几个钱。经销商要卖出多少台小米手机,才能到北京参加一次发布会呢?答案可能是50~200台。曾经有一位经销商在小米副总裁卢伟冰面前抱怨,称卖一台华为能挣300~500元,而卖一台小米只能赚50~200元。
不只经销商赚不到钱,上游供应商也没在小米身上尝到甜头。上游生产商也很少期望赚小米的钱,他们大多就当“带量”。通过生产小米提高知名度后,再从其他人的订单上赚钱。
这也使得,一流供应商并不愿意第一时间把最优秀的产品方案给到小米。就拿小米CC9来说,处理器配置偏低、快充功率下降,这部手机除了美图的美颜拍照算法,并无其他亮点。
上下游赚不到钱,甚至合作意愿度降低的原因,则是小米手机一直打造的核心竞争力——性价比。在上市前夕,雷军曾承诺“硬件综合净利率不超过5%”。而2018年财报显示,其硬件综合税后净利率不足1%。
这样的低利润率,使得背后的渠道分销能力、品牌营销能力、上游供应链能力等,都处在预算紧张的状态。据一位员工表示,小米上市后为节省成本,下午茶取消,端午节没有福利,小米9周年每人就发了一瓶米酒。
最无奈的应该是小米AIoT业务,或互联网业务部门。在这个习惯于烧钱的互联网商业世界里,小米依旧被性价比的思维牵绊。有报道显示,尽管“小米有品”部门能够得到资源倾斜,但在市场和公关方面依旧预算紧张。员工也曾表示,小米在硬件思维的影响下,会对所有的业务计算成本、抠利润,一两万元的预算都会卡得很严。
这就像抗战时期“小米加步枪”的思维,人们舍不得浪费一颗子弹,因为“一颗子弹能换3斤小米”。雷军希望每拿出去一分钱,就要换回相应的利润。
但这个逻辑在互联网行业真的行得通吗?京东、亚马逊、Facebook,谁不是从漫长亏损中挣扎出来的?
性价比红线之外
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曾在内部讲话中提到,每个人在不同品类上都表现出了更加成熟理性的消费升级:要么买更好的,要么买更有性价比的。雷军也笃定,打造性价比将成为新消费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但随着vivo与OPPO子品牌的推出与回归,小米主打的性价比正在受到挑战。
2019年2月20日,小米9发布,搭载高通骁龙855处理器,售价2 999元。但10天之后,vivo子品牌iQOO也发布相同配置的新机,低配版售价就比小米9便宜1元。2019年5月,OPPO系品牌realme,在印度市场拿下700万用户后宣布回国,而其发布的realme X青春版最低仅售1 299元。当月底,华为旗下荣耀旗舰机20系列也跟着面市,起售价2 699元。
中国4大手机主流厂商中,另外3家几乎一致性地开始针对小米。存量市场就是这么残酷,蓝海挤成红海后都会伸出瓢到一家较弱的海域抢流量。
对于雷军来说,只要价格再提一两百元,小米就可以做得更好。只是,他已经将小米控制的下游环节都挖了一遍,这家公司似乎再也挤不出效率了。但华为、OPPO、vivo却还可以。都出身制造业,都有自己的生产基地,这3家公司还能再将传统的上游供应链做一遍。这里任何一个环节的高效,都能轻易打败小米的性价比。
当初让小米成功的性价比红线正在限制小米,该不该突破,怎么突破,这是雷军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