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水电站坝址工程地质分析

2019-09-23柳申周

山西水利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山梁坝基基岩

柳申周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24)

1 工程概况

某水电站工程地处紫红河干流上,拦河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40 m,正常蓄水位低于坝高4.0 m。水电站总装机容量325 kW,属小(一)型水电站建设工程。

2 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坝址区具山间河谷地貌。坝址区河流流向S73°W,河谷宽210~300 m,断面呈“U”字型,右岸基岩岸坡陡,左岸土质岸坡较缓。坝址左岸为侵蚀堆积岸,右岸为一单薄山梁,属于剥蚀侵蚀低中山区。

坝址区地层岩性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和三叠系刘家沟地层。松散堆积物根据其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其成因类型如下:1)地滑堆积(Q2del)碎裂状砂岩、粉砂岩及泥岩,分布于左岸山梁中上部。2)崩塌坡积堆积(Q2col+dl)混合土块(碎)石,分布于左岸坡中下部位。3)洪积(Q2pl)低液限黏土,分布于两岸山梁及岸坡上部。4)洪冲积(Q42pal)卵石混合土、低液限粉土,分布于河床与河漫滩。刘家沟组(T1l)紫红色砂岩、粉砂岩,间夹砾岩、砂质泥岩、泥岩薄层,岩层产状N10°~30°W/SW∠6°~15°,强风化层2~5 m。

工程区地质构造相对稳定,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坝址区地质构造相对简单,断裂构造不发育,岩层整体呈单斜构造,岩体主要节理裂隙发育有3 组。

3 坝基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

3.1 建基面选择

坝基卵石混合土层和强风化砂岩、粉砂岩,地基承载力低,且存在不均匀变形,而且砂岩、粉砂岩弱风化层工程地质性质较差,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建议全部挖除,将坝基置于砂岩、粉砂岩弱风化中上部,并进行固结灌浆处理,厚度5~8 m。建议弱风化砂岩、粉砂岩承载力1~2 MPa;基坑临时开挖边坡,卵石混合土层1∶0.75,基岩风化层1∶0.3~1∶0.5。

3.2 坝基抗滑稳定性

大坝坝基基岩主要为刘家沟组砂岩、粉砂岩夹泥岩。泥岩单层厚度在0.02~0.45 m 之间,泥岩层具有泥化和局部泥化现象的特征。据坝基钻孔揭露,坝基基岩中主要分布有泥化夹层2~7 层。从地质剖面上分析,其发育程度随岩层的埋深增大而减小,浅部较发育,深部不发育,软弱岩层和泥化夹层连续性较差,一般呈局部泥化,仅在坝基浅部部分地段呈连续分布。泥化夹层大部分为泥含粉粒碎屑型,局部为黏泥型、碎屑碎块型或碎屑夹泥型,属于无膨胀性或微膨胀性岩石。

从地层岩性、岩层产状、软弱岩层发育情况综合分析,坝基在泥岩岩层分布较浅的坝段,特别是泥岩层呈泥化状态时对大坝抗滑稳定不利。建议清除坝基浅表处泥岩层,沿坝线方向开挖一定深度的齿槽,并回填混凝土封闭,增强坝基岩体抗滑稳定性,必要时采取锚固或锚索措施。

3.3 坝基渗漏

坝基置于弱风化岩体中上部,据钻孔压(注)水试验资料,坝基下基岩为中等透水岩体,存在坝基渗漏问题。坝基渗漏量按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B——渗漏带宽度,取243 m;

q——坝基单宽渗漏量,m3/(d·m);

kcp——渗透带平均渗透系数,取0.38 m/d;

H——坝前坝后水位差,取27.4 m;

2b——坝基宽,取41 m;

T——渗透层厚度,取15 m。

经计算,坝基渗漏量678 m3/d。其渗透性较强,易产生坝下渗流,建议对坝基进行防渗帷幕灌浆处理。

4 左坝肩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

4.1 稳定性分析

4.1.1 地质概况

左坝肩为土质岸坡,岸坡坡度25°~35°,坡脚处局部陡立。岸坡及梁顶部为松散层所覆盖。左坝肩山梁背河侧为基岩小冲沟,边坡坡度32°~55°,沟壁基岩裸露。地层岩性自上而下依次为:1)洪冲积(Q42pal)卵石混合土、低液限粉土;2)崩塌坡积堆积(Q2col+dl)块(碎)石混合土、混合土块(碎)石;3)地滑堆积(Q2del)碎裂状砂岩、粉砂岩及泥岩;4)刘家沟组(T1l)紫红色砂岩、粉砂岩,间夹砾岩、砂质泥岩、泥岩薄层,基岩面呈台阶状分布。见图1 左坝肩山梁构成示意图。

图1 左坝肩山梁的构成示意图

4.1.2 崩塌坡积体稳定分析

左坝肩崩塌坡积堆积(Q2col+dl)混合土块(碎)石、块(碎)石混合土,结构松散,且局部有架空现象存在不均匀变形,不宜作为坝肩。在雨水、库水作用下,堆积体易产生失稳坍塌、变形,其稳定性差。左坝肩混合土块碎石堆积体稳定性差,将产生坍岸破坏。建议将左坝肩处的混合土块(碎)石堆积体全部清除,将大坝置于弱风化完整基岩上。开挖边坡1∶1.00~1∶1.50,必要时可放缓,并采取支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4.1.3 坍滑体稳定分析

左坝肩坍滑体(Q2del)为一古老坍滑体。从钻探资料分析,岩层中未发现有泥化夹层,以及明显错动带,这将有利于岩体的稳定。从目前地表观察,未发现有变形位移的迹象,坍滑体处于稳定状态期。在水库兴建后,库水位高程低于坍滑体滑动面,库水不会对其产生淹浸作用,不会影响其稳定性而造成坍滑体复活。建议对左坝肩上部坍滑体进行部分清除,进行固结灌浆处理,增强整体稳定性,并采取必要的支护措施。

4.1.4 岩体稳定分析

在施工期由于人工开挖,左坝肩岸坡松散堆积体被清除,坝肩岩体处于临空状态,且坝肩岩体倾向与坡向相同,为顺向坡。坝肩岩体受节理裂隙与卸荷裂隙切割,岩体多呈块体状,可能存在掉块或局部崩塌现象。建议清除全强风化层,将坝体置于弱风化岩体上,并对坝肩基岩岩体进行锚固和固结灌浆。

4.2 绕坝渗漏

据左坝肩地层结构、地形条件及钻孔压(注)水试验资料,正常蓄水位以下左坝肩的中等透水岩体存在绕坝渗漏问题。绕坝渗漏量按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k——渗透系数,取4.3 m/d;

H——坝上下游水头差,取27.4 m;

h1、h2——上、下游含水层厚度,分别取16.5 m、0 m;

B——绕坝渗漏宽度,取55 m;

r0——绕坝渗漏最小半圆半径,取20.5 m。

经计算,左坝肩绕坝渗漏量为302.4 m3/d。绕坝渗漏量较强,建议采取帷幕防渗处理措施,灌浆深度约20 m,帷幕长度60 m。

5 右坝肩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

5.1 稳定性分析

右坝肩为岩质岸坡,岩层倾向与岸坡相反,为逆向岸坡,且岩体中未发现有泥化夹层软弱结构面存在,岩体稳定性好。由于岸坡陡立,裂隙较发育,岸边局部有可能产生岩块崩塌现象。

5.2 单薄山梁绕坝渗漏

右坝肩处于单薄山梁中部,山梁外侧发育有平行于紫红河的西岭沟,存在单薄山梁绕坝渗漏问题,绕坝渗漏主要发生在右坝肩中等透水岩体中。单薄山梁渗漏量据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Q—总渗漏量,m3/d;

k—渗透系数,取0.55 m/d;

H1、H2——上、下游含水层厚度,分别取28 m、20 m;

h1-h2——库水位与下游水位差,取38 m;

L——过水段平均距离,取600 m;

B——渗透段总长度,取350 m。

经计算,单薄山梁渗漏量为293 m3/d。建议采取帷幕防渗处理措施,灌浆深度约30 m,帷幕长度约350 m。

6 结论及建议

工程区地质构造相对稳定,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坝基下部发育多层泥化夹层,存在坝基抗滑稳定问题,建议清除坝基浅表处泥岩层,并沿坝线方向开挖一定深度的齿槽。左坝肩土质岸坡存在岸坡稳定性问题,建议对左坝肩崩塌坡积堆积体和坝滑体进行清除,对坝肩岩体进行固结灌浆处理,并采取必要的支护措施。坝基、坝肩存在渗漏问题,建议进行帷幕灌浆防渗处理。

猜你喜欢

山梁坝基基岩
缺水基岩山区蓄水构造类型划分及其属性分析
带纵缝RFC重力坝坝基弹模敏感性分析
再写北山梁
软岩坝基筑混凝土重力坝关键问题分析
基岩潜山油藏裂缝描述研究
风,掠过山梁
薄基岩工作面开采覆岩运移规律*
阿克肖水库古河槽坝基处理及超深防渗墙施工
走过山梁
低头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