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冲碎石桩地基处理技术在汾河新二坝工程中的应用
2019-09-23范锐谦
李 栋 范锐谦
(山西省汾河流域管理局山西太原030002)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汾河流域生态修复汾河新二坝工程位于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乡,项目实施后将形成湿地水面163 hm2,蓄水总量315.8 万m3,同时实现太原汾河公园至汾河二坝之间汾河游船通行。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1 道壅水闸坝建筑物(5 孔弧形闸和4 孔钢坝闸)和1 座通航建筑物(船闸)、1 座门库、近闸坝处主槽及岸坡防护以及相应的金属结构、电气设备的制作安装等。
1.2 工程地质
坝址区及蓄水区发育地层为现代人工堆积物(QS)和第四系全新统河流相洪冲积物(Q4pal)。自上而下依次为:1)现代人工堆积(QS),主要由级配不良砂、粉土质砂、含砂低液限粉土、局部夹低液限粉(黏)土层组成;2)全新统洪冲积(Q4pal),主要由岩性上部的粉土质砂、含细粒土砂层和下部的低液限粉(黏)土层组成。
坝基岩性上部为粉土质砂、含细粒土砂,局部夹低液限粉土层,厚10.5~15.8 m,下部为低液限粉(黏)土。蓄水区正常蓄水后地基处于饱和状态,且本区地震烈度为8 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 g。该坝基土在地震烈度为8 度时可产生地震液化,存在地震液化问题,液化土层厚度12.3~16.2 m。
2 基础处理的基本情况
2.1 振冲碎石桩地基处理的目的
为消除地基液化并提高闸坝地基承载力,基础采用振冲碎石桩处理,振冲碎石桩处理范围包括钢坝闸、弧形门闸及船闸闸室、两岸翼墙基础。碎石桩桩径0.8 m,等边三角形布孔,桩距2 m,碎石桩排距1.732 m,桩端伸至不液化土层,要求按照全部清除液化和地基承载力不小于210 KPa。振冲碎石桩布置见图1。
图1 振冲碎石桩布置图 (单位:mm)
2.2 振冲桩施工布置
振冲碎石桩总长53 131 m,施工中投入2 套振冲桩机同时进行,整体采用围打法进行施工,见图2,并根据坝段分区布置,部分采用排打法进行打桩,先打上游4 排桩及下游4 排桩,随后打中间桩,见图3。打桩平台两侧设置排泥槽,流入排泥坑。原材料运至距打桩区规划的材料堆放场,主要采用装载机进行填料。
图2 围打法装机行进路线示意图
图3 排打法装机行进路线示意图
3 施工准备
振冲碎石桩施工是本工程的重点,施工中必须抓住“人”、“材”、“机”进行合理规划,布置畅通的施工道路,保证材料的充足及施工设备的高效运转,制定合理的施工程序,以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3.1 原材料选用
填料采用卵石,含泥量不大于5%,粒径20~200 mm。
3.2 水
振冲碎石桩用水直接自汾河河道内抽取。
3.3 电
施工供电先采用发电机发电,变压器安装后采用变压器供电,通过支线接到工作面。
3.4 场地及交通
在碎石桩区域四周设置泥浆沟,上游50 m 处设置泥浆池。场地内已具备满足碎石桩施工需求的临时施工道路,并与外部道路连通。
3.5 机械设备配置
本工程振冲桩工程量大,拟投入ZCQ75 振冲器2 套,主要机械配置见表1。
表1 机械配置表
3.6 施工参数
根据振冲碎石桩试验成果报告中的试验结论及批复文件,振冲碎石桩的施工参数见表2。
表2 施工参数表
4 施工方法
4.1 施工流程
4.2 测量放线及布桩
首先,根据施工图及地质图,确定桩位及桩底高程。采用GPS 对碎石桩每隔10 m 进行控制定位,中间用钢尺测量,每个桩位均做标志,编制桩号,以便施工人员及操作人员及时准确定位。
桩点放线定位:严格按照施工图进行,由测量员配合机组人员完成桩位施放工作,主要控制点打方木桩,并加以保护,以备后期检查或恢复桩位时使用,放点偏差不得大于100 mm。
4.3 碎石桩成桩步骤
1)就位:用吊车将振动器中心对准桩位。
2)造孔:开动振动器和水泵,边振动边下放振冲器,水压采用0.7 MPa,使振冲器慢慢沉入土中,深度不浅于设计处理深度0.3~0.5 m。
3)填料及振密:采用装载机连续填料向孔口送入石料。边填料边振动,此时电流随着填料密实而逐渐增大,达到规定密实电流值后留振6~8 s,然后提升500 mm,加密水压宜控制在0.3 MPa。
4)成桩:重复第三步,逐步提升振冲器,自下而上制桩直至孔口。
5)关闭振冲器及水泵,将桩机转移至下一桩位,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
6)按照规范中有关现场记录的内容,对每一桩位的序号、桩位编号、罐料量等数据,作好详细现场记录,将记录内容填写在规定表格上。
5 施工过程中注意事项
1)如土层中夹有硬层时,应适当进行扩孔,即在硬层中将振冲器往复上下多次,使孔径扩大,以便于填料保证桩径。
2)施工时注意调整水压,造孔时水压控制在0.7 MPa,填料时水压调至0.3 MPa,成孔过程中现场人员应实时观察水压对进尺和扩孔的影响,以掌握最佳水压,水压调整应与土层变化相适应。
3)台前指挥和吊车司机应密切配合,以台前指挥口令为准,根据试验参数及仪表数值及时调整提升、下沉的速度。
4)加密段长度以振冲器机身上的刻度标识控制,留振时间及加密电流采用自动记录仪记录。
5)施工各班组严格按照成桩步骤及各步骤参数进行施工,并做成桩记录和桩位记录,做到一一对应,避免漏打、重桩。
6 质量检测与验收
6.1 检测项目及频次
1)振冲施工结束后,对桩的数量、桩径、桩位偏差进行检测。
2)根据设计要求及地基处理目的,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和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检测桩间土处理效果及复合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检测频率为:标准贯入每100 根桩检测2 处,复合地基承载力每300 根桩检测1 处。
6.2 检测执行标准
1)桩间土处理效果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室内土工试验等方法进行检测,土工试验按《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的有关规定执行。
2)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按《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T50783-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及《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340-2015)的有关规定执行。
7 结论
地基采用振冲桩处理,可满足全部消除地基液化并提高地基承载力,此项施工技术可为今后水利工程处理类似问题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