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颖的青春故事:点亮『 北斗 』 的巾帼之光
2019-09-23张东亮
文/ 张东亮
徐颖说:“科研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创新发展的两翼,只有真正做到了科学普及,真正提高了全民的科学素养,才能实现未来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创新。”
北斗卫星之一
她是个不折不扣的科幻迷,从小就幻想着通过无线电技术监听到地球之外的声音,与外星人亲密交谈。博士毕业后,她从事北斗导航卫星定位系统研究,主要负责接收机、信号体制等技术方面的工作。32岁有幸成为中科院建院以来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工作之余,她还同杨利伟等人一起,被聘为“科普中国形象大使”;她仅在2019年4月的一次科普演讲视频,点击率就超过2500万;《人民日报》微信公号等“大V”纷纷转载她的科普视频,徐颖也因此成为网红,被媒体誉为“北斗女神”!
兴趣至上,与“北斗”结缘
徐颖1983年出生在四川一个小县城,父亲在农技站工作,母亲是数学老师。他们是那种“普通的80年代家长”,在徐颖看来,这代家长的特点就是“热衷于每天发一些‘清明时节吃什么?’‘是中国人就转’的微信推送”。
徐颖从小爱看探险和科幻类书籍,如《鲁宾逊漂流记》《外星人》《火星救援》等等。有时她甚至想,通过无线电技术,是否能监听到外星球的声音?也许月球和火星上真的居住着科技非常发达的人类,地球人是不是能用一种特殊语言,与他们窃窃私语?听了女儿这种像梦话一样的荒诞想法,爸妈都觉得挺有趣。但对于孩子的“折腾”却很少干涉,以至于徐颖比同学多看了很多课外书。
尽管徐颖非常“贪玩”,但她读小学、初中时都是班里的尖子生,进入重点高中后学习成绩常年排在年级前十,理科成绩十分优秀,经常受到老师夸奖。
“未来当个物理学家或者科学家”,是徐颖最初的想法,也是那时孩子们普遍的梦想。1999年,16岁的徐颖顺利考入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她选择的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并且还同爸妈开玩笑说:“学好了可以和外星人交流!”
本科毕业后,堪称“学霸”的徐颖又考入北京理工大学,进行硕博连读。在攻读研究生时,导师的课题让徐颖接触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当时的研究方向是关于北斗二号一期的接收机,正是这段经历让徐颖对北斗产生了浓厚兴趣。那时,她对“北斗”两个字有着高度荣誉感,看到有人用北斗或者夸北斗,都会很兴奋。
2009年,徐颖顺理成章进入中科院,继续从事北斗导航卫星定位系统研究工作。在研发北斗导航时,最初课题进展缓慢,甚至有时研究很久才发现工作内容是错误的。但徐颖并没有沮丧,她认为,“搞如此高精尖的东西难免会遇到一些瓶颈,这就需要严谨的态度、创新的理念和耐得住寂寞的信念”。
在外人眼里,她是有点神秘的女科学家,但其实徐颖的真实生活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每天早晨,她习惯在7点钟起床,为了节省时间,她一般会买点包子在路上吃,8:30前赶到单位,开始一天的工作。天天泡在实验室里,常常工作到凌晨,面对一大堆数据与程序,徐颖也会觉得枯燥和乏味,睡在办公室也是常有的事。
工作严谨,科研科普同闪亮
2015年,年仅32岁的徐颖在进入中科院6年后,有幸成为中科院建院以来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她还需要担任一些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导师,带过的学生中,年龄最小的只和她差三四岁,相当于同龄人。在弟子董奥根眼中,徐颖是一位严师,该批评的时候绝不嘴软。一次他因为没有按要求调整方向,被批评了一顿。没多久,徐颖就发来新的修改思路,董奥根的论文最多一次修改了8个版本。在徐颖那里,错别字甚至标点符号都是不被允许的。
一次,她看到学生在朋友圈刷热播剧,就很认真地留言提醒:“你还有时间追剧吗?活儿都干完了吗?”学生瞬间回复:“对不起,刚才是我姐姐一直在玩我的手机。”徐颖“扑哧”乐了。在生活上,徐颖却是一个接地气的人,根本没有导师的架子,找学生帮忙她会很客气,经常拿些水果零食之类的东西,倒像个“实验室里的大师姐”。
进入中科院近10年,作为导航部的三名副主任之一,徐颖主要负责接收机、信号体制等技术方面的工作,同时主抓一些科研项目,她个人承担的项目总经费一度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工作之余,颜值很高的徐颖还经常参加一些科普活动,她同杨利伟等人一起,被聘为“科普中国形象大使”。
“在一个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夜晚大家喜欢做什么?我比较喜欢看恐怖片,那样比较有感觉。雷电和恐怖片更配哦。那么雷电和什么不般配呢?不错,就是卫星发射。卫星发射的时候,火箭箭体中装满了燃料,一点点火花就能引起箭体的爆炸。”徐颖的演讲通俗易懂,即使是技术非常复杂的北斗卫星发射和导航问题,也让人觉得很有趣。
徐颖先后为上百所学校的师生带来了一场场精彩演讲。“在卫星导航技术发明之前,人们出行要判断自己的位置和方向是极为困难的事,我们的祖先学会利用北斗七星来确定北极星的方位,再通过观测北极星辨别方向,这着实是一项必备的生活技能,所以古人有诗云‘复移小凳扶窗立,教识中天北斗星’。”她说,“11世纪末12世纪初,中国船舶开始使用指南针导航,后来人们发明了无线电测向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前苏联又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经过不懈努力,人类于60年代最终拥有了现代卫星导航技术。如今的星空,不仅有古人仰仗的明亮北极星和绕之移动的北斗七星,还有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北斗导航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五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预计将在2020年左右提供一个全球性的服务。”
徐颖被聘为“科普中国形象大使”
徐颖在演讲中深入浅出、形象生动,而且她还引用了一些网络流行语。为了表示卫星导航系统频率资源的稀缺,她说:“频率资源不是你想买就能买!”为了说明自己工作的忙碌程度,徐颖补充说:“作为一个北斗科研工作者,我想我和大家友谊的小船已经翻得连木头都没有了。”引起了一大片笑声。
维护国家,轻松攻破谣言
有这样一条消息,隔段时间就会在网上出现,曾经挑拨过无数网民的神经。“一位清华女生,在美读博期间,因破解了北斗二代定位导航卫星的信道编码规则,使美国人利用她提供的算法跟踪到北斗导航信号,北斗上千亿的投资也因此打水漂。”看到这里,很多网民都会对这“卖国求荣”的女生恨得牙痒痒。不费吹灰之力破解一国之重器,“北斗”难道真的如此不堪一击?
2016年,徐颖代表中科院霸气回应:天方夜谭!她解释说:“实际上,清华女生只是识别了北斗民码信号的伪码序列,这个序列本来就没有加密,识别起来并没有技术难度。从科研角度来讲,就是一个利用大口径天线接收信号,然后进行检测与估计的问题。”其实除了民码北斗还有军码,后者经过严格加密设计,是北斗系统的核心机密。“如果想破解,那就造台时空穿越机吧,穿越到北斗军码设计的时候在旁边偷听。”她还调侃说,“有一天你看到某款新车伪装成斑马状在做路试,就曝了一个谍照,这能说你破解了这款新车的所有技术秘密?是不是很搞笑!”
徐颖演讲的这段视频,在网上的点击量超过3000万,这位语速飞快、逻辑清晰的美女科学家,也因此“圈粉”无数。多年的同学看完视频后打来电话,语气中带着惊讶和欣喜,“徐颖,我孩子将来要找你做导师!”
徐颖曾在一次演讲中表示,北斗系统在2018年率先覆盖“一带一路”国家,2020年覆盖全球。随着北斗组网的推进,下游行业应用呈现加速趋势。当前,卫星导航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融合发展已经成为趋势,“北斗+”时代正在到来!
有同学问徐颖:“据说全世界只有美国的GPS最牛,是不是每项技术都可以碾压北斗?”徐颖不失幽默地回答说:“大家都看过《鲁宾逊漂流记》吧,如果有一天一个人漂流到了孤岛上,能怎么办呢?如果这个时候他选择的是GPS,他只能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无法通知别人,所以他只能在荒岛上求生。如果用的是北斗系统,情况完全不一样了,他不仅可以知道自己位置在哪里,而且还能够把位置发送到几十公里、几百公里之外的人。相信我,如果你选择了北斗定位系统,你很快就可以在救援船上和你手持GPS的小伙伴说拜拜了。”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走红网络,被誉为“北斗女神”
“科学的发展最重要的不是某个人快速做出了科研成果,而是要有一个好的土壤,大家都投入到科学中来。”徐颖说,“听讲座的不是大学生就是未成年的中小学生,如果都是专业术语,学生们不仅听不明白,而且可能会对科学失去兴趣。”她喜欢用脱口秀的形式讲科学故事,比如说到北斗卫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在2019年4月的一次演讲中讲道:“你可以想象,未来的小学生人人手持一张北斗学生卡,不仅能将位置信息和家人联动,防止走丢,还能起到安全栅栏的作用。”再比如井盖监控的应用,井盖丢了,人掉进去非常危险,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又很麻烦,先在井盖上装一个“北斗”的监控设备,只要井盖出现偏离移位,马上报警;如果将“北斗”应用到城镇燃气行业,管线泄漏时,能帮助工作人员快速找到泄漏点……
徐颖向观众普及导航知识
有媒体报道她时写到,调查数据显示,由于受各种选秀节目的影响,如今正在上小学的孩子们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明星和偶像”占到很大概率,而“成为科学家”的荣誉感似乎已经消失无踪。徐颖说:“在我们那个时候,科学家是很荣誉的一个职业,希望以后的孩子们也有这种认知,认为当科学家也是很酷炫的。”正因如此,她才不遗余力地做科普宣传,她认为这是一种社会责任。
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这位导航系统科学家在网络上掀起了“北斗导航卫星定位系统”的科普浪潮,《中国青年报》微信公号等“大V”纷纷转载她的科普视频,《人民日报》也发文指出“科普需要更多的徐颖”,徐颖也因此成为网红,被媒体誉为“军工女学霸”“北斗女神”。
除了参加活动、做演讲,徐颖还准备写一些科普书。在生活中,她喜欢科幻小说,“如果没有当科研工作者,我有可能会变成写科幻小说的作家。”徐颖说,“科研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创新发展的两翼,只有真正做到了科学普及,真正提高了全民的科学素养,才能实现未来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