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地方品种猪遗传资源保护利用情况与对策

2019-09-22倪泽兰王俊生田传春朱先德许大双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15期
关键词:黑猪公猪母猪

倪泽兰 王俊生 田传春 朱先德 许大双

摘要    安徽省是国内地方猪存栏量较多的省份之一,资源量位居全国第七。近年来,安徽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中心通过出台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制定方案实施科学保种、创新方式促进资源开发利用,取得明显成效。本文介绍了安徽省地方猪品种资源保护利用现状,总结了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做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对策,以期为安徽省地方猪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现状;问题;对策;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    S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5-0217-03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Local  Pig  Genetic  Resources  in  Anhui  Province

NI Ze-lan    WANG Jun-sheng    TIAN Chuan-chun    ZHU Xian-de    XU Da-shuang

(Anhui Provincial Livestock and Poultry Genetic Resources Conservation Center,Hefei Anhui 231283)

Abstract    Anhui Province is one of the provinces with more local pig populations,the resources rank the 7th position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Anhui Provincial Livestock and Poultry Genetic Resources Conservation Center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by issuing policies and programs to increase support,formulating plans to implement scientific breed conservation and innovating way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local pig genetic resources.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local pig genetic resources in Anhui Province,summarized the main measures and practices,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and put forward the protection,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counterme-asures,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protection,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local pig genetic resources in Anhui Province.

Key words    local pig genetic resource;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present situation;problem;countermeasure;Anhui Province

根據省厅统一安排,近期安徽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中心组织力量对全省地方猪保种和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调查表明,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安徽省扭转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方猪持续下降的局面,各品种数量和血统数量逐年增加,地方猪在全省生猪体系中的占有率不断提升,规模化企业成为保种主体的趋势日益明显,全省地方猪产业正在逐步成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全省地方猪保护利用现状

安徽省是国内地方猪存栏量较多的省份之一,资源量位居全国第七,目前有8个地方猪遗传资源,即淮河以北、沿淮地区和大别山区的皖北猪、定远猪和霍寿黑猪,沿江江南地区的安庆六白猪、圩猪和枞阳黑猪,皖南山区的皖南黑猪和皖南花猪。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受外来品种猪冲击的影响,安徽省地方猪资源数量和血统数逐年减少。至2008年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时,全省纯种地方公猪遗传资源已不足300头,纯种地方母猪不足10 000头,与20世纪80年代初相比,下降了9成以上,遗传资源丢失严重,其中安庆六白猪、圩猪、皖北猪已濒临灭绝。2008年,成立了安徽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中心,专门负责全省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工作。该中心制定了“以保护促开发利用,以开发利用促保护,保护与开发并举”的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方针,并采取了政策支持、技术指导、资金扶持等系列措施,不断拓展思路,创新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1.1    资源总量和血统数快速增加

目前,全省地方猪纯种公猪约达600头,纯种母猪数量接近20 000头。与2008年比,纯种公猪增加了300头,纯种母猪增加了10 000头。淮猪的3个类群增加了150头公猪和4 000头母猪,安庆六白猪增加了50头公猪和1 500头母猪,圩猪(含枞阳黑猪)增加了50头公猪和2 000头母猪,皖南黑猪增加了20头公猪和 1 000头母猪,皖南花猪增加了30头公猪和1 500头母猪。不仅纯种猪数量增加了近1倍,且每个品种的公猪血统数增加了2个以上,基因鉴定种猪纯合度接近90%。全省地方猪遗传资源总量和血统数的稳步增加,对有效遏制各品种遗传资源的近交和漂变具有重要意义,为各品种的保护利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1.2    资源利用率稳步上升

安徽省是全国生猪主要产区,也是地方猪资源较多的省份,但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地方猪市场占有率较低,不足3%。近年来,保种企业在强化资源保护基础上不断提高资源利用强度。首先是与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相继选择定远猪、圩猪、安庆六白猪等猪种的纯种母猪与杜洛克公猪、巴克夏公猪进行杂交试验,既保留了地方猪肉质好、性能好、抗逆性强的特点,又提高了猪的生长、繁殖性能,改善了胴体性状;其次是保种企业与市县畜牧技术推广部门联动,不断提高保种企业的地方猪生产效率,通过近5年的纯种和杂交繁育,安徽省地方猪纯种和杂种母猪的存栏量已近12万头,年提供含地方猪血统的纯种猪和杂交猪25万头左右,出栏量和市场占有率超过全省的10%。

1.3    规模化和品牌化日趋成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猪肉市场需求不再唯白猪一家独大,从追求數量发展到追求安全、风味和品质,为地方猪保种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市场基础。近5年来,全省从事地方猪保种和利用的规模化企业日益增多,目前全省50头以上的能繁母猪规模化地方猪保种场共有38家,其中国家级保种场2家,省级保种场11家,能繁母猪存栏总量达6万头,年出栏量13万头以上,规模化比例占饲养量的50%以上;并且,每个地方猪种都有市场开发的品牌,如安泰公司的圩猪“申泰缘”、浙江海亮农业集团的霍寿黑猪“明康汇”、望江现代公司的安庆六白猪“香茗山”等,省内市场工商登记的地方猪品牌数量已超过20个,保种企业通过品牌效应,结合开设市场专柜和门店等形式,不断拓展营销渠道,增加了市场占有率。其中,海亮农业集团“明康汇”和岳西“徽名山”等知名品牌在长三角地区开设的门店达 300多家。据统计,目前省内地方猪品牌年销售量达8万头以上,销售额近4亿元。

1.4    带动扶贫工作成效明显

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34项特色种养业扶持政策,如金寨县对霍寿黑猪保种场实施固定保种项目财政扶持;繁育场实施奖补支持,年存栏能繁母猪20~50头的圈舍改造补助5万元,每向扶贫户提供1头霍寿黑猪仔猪补贴200元;对新发展黑猪1~5头的贫困户,年出栏黑猪2头以上的奖补1 500元,圈舍奖补500元/户;对销售贫困户霍寿黑猪500头以上的,奖补5万元;销售5 000头以上的,奖补50万元。政府补贴了所有贫困户养殖黑猪的政策性保险和商业保险保费,有效带动了当地扶贫工作,成效明显。

2    主要措施和做法

近年来,社会各界和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工作,为地方猪的保种和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各级政府、畜牧部门和保种企业联动,制定并落实了相关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

2.1    出台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近年来,各级政府和部门加大了地方猪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扶持力度,提高了企业保种和利用的积极性。省财政每年安排800万元支持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其中约1/2以上的资金用于地方猪的保护与利用。2015年,省畜保中心利用省财政资金对全省挂牌保护的种公猪一次性补贴5 000元/头。各市(县)财政和农业部门利用养猪大县补助、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对企业保种与利用进行补贴,霍山县每年对保护区内纯种繁殖的母猪每头补贴1 500元。

2.2    制定方案,实施科学保种

安徽省对地方猪遗传资源采用以活体保种为主,基因库保种为辅的方法,根据各品种动态保护情况,制定了3~5年的分品种保护方案,并建立起省、市、县畜牧部门共同的动态监管机制。同时,出台了《安徽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场保护区基因库管理办法》等保护措施,建立国家级和省级保种场保护区基因库。2015年1月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制定并公布了省级保种场的基本条件,对确定程序和管理监督等作了明确规定,同年4月开展了第一批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申报认定工作。目前,已认定国家级猪遗传资源保种场2个,其中定远猪和安庆六白猪国家级保种场各1个;省级猪遗传资源保种场11个,其中霍寿黑猪保种场4个、皖北猪保种场1个、圩猪保种场2个、枞阳黑猪2个、皖南黑猪和皖南花猪保种场各1个;霍寿黑猪保护区1个。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有效夯实了安徽省地方猪保种和开发利用的基础。

2.3    创新方式,促进资源开发利用

根据安徽省地方猪保种和利用现状,近年来,省畜保中心在保种方面实施了猪遗传资源动态监测,成立了淮猪保护利用协作组,对全省淮猪种猪进行了表现型和基因型鉴定等,提高了保种企业的保种能力;在市场开发方面,成立了全省地方猪市场开发联盟,把中小型企业联合起来,通过联盟的营销平台和窗口,共同开发市场,促进了中小型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这些举措的落实,不仅贯彻了保护和利用并举的方针,同时调动了保种企业的积极性,促进了保护利用的深度发展。

3    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安徽省加强了地方猪保护利用的工作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地方猪的纯繁利用率较低、民营企业作为保种主体的风险较大、科学研究投入较小、政策执行不到位和管理被动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对安徽省地方猪保护利用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亟待解决。

3.1    纯繁利用率低,遗传资源丢失风险仍较大

安徽省地处南北过渡地带,猪品种遗传资源非常丰富,但自20世纪70年代推广“三化”养猪以来,即“母猪地方良种化,公猪外来良种化,肥猪杂交一代化”,造成了大量公猪的丢失和遗传资源的漂变,虽然近几年有一定的恢复,但是由于当前过于重视杂交利用、轻视纯繁利用,导致保种场纯繁利用率不高,公猪利用率低,随意淘汰、阉割等现象仍没有彻底改变。尤其是国家级和省级保种场内的纯种公猪数量和血统数仍然较少,遗传资源近交和漂变风险仍较大。只有加大地方猪纯种繁殖利用、增加公猪的数量和血统数,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地方猪遗传资源的丢失,缓解遗传资源的近交和漂变,维持地方猪遗传资源的特征特性。

3.2    保种主体时常变化,与保种的要求仍有差距

多年来,由于盲目追求胴体瘦肉率,提倡三元杂交瘦肉猪生产,国外猪种炒得过热,地方良种几乎被遗忘,国有保种场处境艰难,绝大部分已改制或倒闭。20世纪80年代安徽省共有15个国家和省级支持建立的猪遗传资源保种场,目前只有少数场如太湖县安庆六白猪保种场、定远县定远黑猪保种场在国家政策和项目的支持下依然承担保种工作;其他如保护皖南花猪的黟县、黄山市、休宁保种场,保护皖南黑猪的绩溪保种场,保护圩猪的南陵、宣州区保种场,保护霍寿黑猪的霍邱、寿县保种场,保护皖北黑猪的阜阳、涡阳保种场大都不再承担保种工作,有的已经完全倒闭或改变了性质。与此同时,安徽省的一些民营养猪企业逐步认识到地方品种猪的优点,自发饲养地方猪种,承担保种任务,如望江县现代良种养殖有限公司的安庆六白猪保种基地、安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芜湖县三利养殖场的圩猪保种基地、安徽浩宇公司的霍寿黑猪保种基地,这些民营企业的主动参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压力,促进了品种保护。但是遗传资源保护需要更多的是社会责任,有较强的公益性,民营企业的性质和追求效益的宗旨在主观上很难达到品种保护的要求和保种的预期目标,遗传资源完全私有化保护存在一定的风险。

3.3    科学研究投入低,品种特性认识仍不足

目前,地方猪的饲养、营养、防病等生产主要标准依然借鉴外来猪种,科研和保种单位在地方猪的科学研究方面投入较低,对地方猪的特征特性认识仍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水平,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显然,40年前各方面的条件与现在无法相比,不管是品种本身,还是营养、疫病等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只有在目前的综合条件下重新开展地方猪遗传资源特征特性的研究和评估,制定出符合地方猪要求的各项种用和生产标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地方猪的优良性能。

3.4    保种意识淡薄,政策执行和依法管理仍不到位

自2008年以来,根据国家《畜牧法》有关要求,针对地方猪的保护利用实际情况和需求,安徽省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的意见》(皖农牧[2011]320号)和《安徽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场保护区基因库管理办法》等规定,并对保种场和保种基地提供了资金补助和政策扶持,有效增加了安徽省地方品种猪的存栏数量和血统数,为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目前外来猪种仍然是市场主体,地方猪在生猪体系中的地位较低,有些政府部门和保种企业对地方猪的作用理解不透彻、主动保种意识不强、政策执行和依法管理不到位,造成了地方猪保护工作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遗传资源研究评估无法开展或停滞不前、利用地方猪种开展专门化品系或新品种培育的工作无法按计划进行。在保种方面,绝大部分企业仍维持在小群体繁育,利用方面也仅仅是一般的杂交,这些都严重限制了安徽省地方猪保种和利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4    保护和开发利用对策

4.1    品种保护方面

4.1.1    强化宣传,提高社会各界的认识。优良地方猪品种是广大劳动人民长期选择培育的结果,是宝贵的遗传资源,基因不能再造,一旦丢失即是品种的消失。地方猪品种资源在肉质和高繁殖性能上,是国外品种猪无法比拟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猪肉消费开始追求安全、肉质和风味,地方猪必将随着市场需求的加大而越來越受到青睐。近10年的紧急抢救虽遏制了地方猪的锐减势头,但地方猪保护利用的很多突出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前景不容乐观。因此,需要继续强化宣传,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的认识。

4.1.2    强化法制,加大依法保护力度。《畜牧法》第九条、第十三条明确要求,各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要将地方品种猪资源保护列入重要位置。地方猪品种资源保护是畜牧业生产的基础,需要国家投入一定的资金,建议各级政府为承担保种任务的各级保种场设立保种专项资金,并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做到专款专用,确保保种工作顺利进行[1]。同时,《畜牧法》要求,对地方品种猪遗传资源的保护工作实行行政追究制,尤其是国家名录中的品种出现丢失的,要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4.1.3    强化责任,共同做好资源保护。各级畜牧主管部门应根据安徽省地方品种猪保护的实际情况,统一规划,分品种制定科学的保种方案并落实到位。同时,以省科研院校为技术支撑单位,培养和吸纳各级技术人员,明确分工,各负其责,确保地方猪资源的保种与开发利用工作顺利进行。

4.1.4    突出重点,切实做到科学保护。一是保公猪。控制遗传资源的丢失和漂变,公猪、母猪的贡献同等重要,但在繁育过程中,因为公猪需要量远比母猪少,所以造成公猪数量和血统数减少。在安徽省地方猪种中,有的品种公猪血统只有2~3个,无法继续自群繁育。因此,保公猪乃当务之急。建议今后投入专项资金,对系统开展纯种繁育的保种企业进行补贴,先把公猪保下来。二是加强对民营企业保种的组织引导。民营企业的参与对安徽省地方猪保种工作起到了补充和促进作用,今后要加强对民营企业保种的组织和引导,使其按保种要求做好具体工作。三是加强研究。遗传评估工作是资源保护的基础和依据,地方猪的肉质、适应性、抗病性、产仔数等多方面有独特之处,但具体每个品种的特性是什么、有无新的优良性能未被发掘,只有通过遗传评估和科学研究才能确定。如安徽省皖南花猪课题组先后进行了《皖南花猪遗传参数初步估测》《皖南花猪种质与遗传改进研究》《皖南花猪(马脸型)培育研究》和《皖南花猪杂交结合试验研究》等。建议在省畜保中心的统一组织下,与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联合,设立猪资源种质特性与遗传评估工作协作组,配套专项资金,集中人力、财力开展此项工作。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以地方猪品种为亲本的新品种培育工作。

4.2    开发利用方面

4.2.1    坚持开发利用和保种相结合。安徽省地方品种猪资源丰富,各地在资源保护上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保种的目的是为了开发利用,做好开发利用又能够促进保种。要进一步对安徽省地方品种猪的保种和开发利用制定整体规划,明确方向,集中人力、财力,分步骤、分品种、分地区实施保种和开发利用,做到保种和开发利用相结合[2]。

4.2.2    确定重点开发品种。针对安徽省目前地方品种猪保种和开发利用现状,建议在国家级和省级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的基础上筛选出市场综合利用价值高的品种,在3~5年内集中人力和财力进行重点开发利用;对于其他品种则先保下来或仅作适当开发利用,今后再进行调整。如霍寿黑猪,在生产繁殖和肉质性状的综合评估中适合当前市场的需要,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最好,应给予重点扶持。

4.2.3    构建开发利用体系。一是建立保种核心场。国家每年对保种核心场进行适当补贴,收集、提纯和管理公猪血缘,逐步形成100~200头以上的纯种基础母猪群规模,建立系谱档案,制定选育种以及杂交利用的技术路线。二是建立保种区等保种基地。在保种基地内,通过“公司+农户”或农民养猪合作社等形式,从企业和农户饲养的纯种母猪中选择一定数量采用人工授精的办法进行纯繁,国家对纯繁母猪按胎次予以适当补贴;其他母猪在保护区范围内只推行二元杂交,生产的商品猪由公司统一销售,走高档猪肉市场。三是建立信息系统。建立地方品种猪保种和开发利用信息管理系统,作为保种利用动态信息查询、成果监测、利用规划和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3]。

4.2.4    积极促进创立大品牌。从事地方品种开发利用的企业,要尽快打造自主品牌,创造品牌效应,从根本上解决地方猪品种优质不优价的市场被动局面[4]。一方面,要做好种猪质量、饲养管理、疾病防制等基礎性工作;另一方面,要积极做好宣传、策划和服务工作,尽快开发出优质优价的地方品种和深加工产品。同时,各地应当根据养猪业发展前景和多元化市场需求,加大对地方猪企业开发利用的扶持力度,积极制定政策和争取项目资金,增加开发利用的投入,全力支持企业进行产业化开发利用,实施品牌战略。有计划地组织相关市(县)畜牧主管部门和保种单位、保种基地代表到外省考察,学习先进经验,促进全省地方品种猪保护开发利用工作的开展。

5    参考文献

[1] 曹婷,周汉林,于萍,等.五指山猪资源现状、保护及开发利用[J].家畜生态学报,2017,38(7):79-83.

[2] 郝静.荣昌猪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J].中国畜牧业,2016(9):52-53.

[3] 陈光伟.地方猪品种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及措施[J].中国动物保健,2015,17(6):6-7.

[4] 郑雪君,杨婷婷.中国地方猪品种的保护与利用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15,51(16):24-27.

猜你喜欢

黑猪公猪母猪
如何调教种公猪
母猪产后发情异常的原因及其对策
论夏季母猪便秘发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种公猪使用年限缩短的原因及延长方法
如何预防母猪假孕
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
小黑猪
外公家的小黑猪
南方地区大白、长白、杜洛克公猪采精量和精液品质不同月份变化规律的研究
小黑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