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件接刀痕的分析及解决方案
2019-09-21秦卫伟刘小飞刘步远
秦卫伟, 石 斌, 刘 波, 刘小飞, 刘步远
(1.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9;2.晋西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27;3.智奇铁路设备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32)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以及生产、生活对产品要求的不断提高,产品设计的特征越来越复杂,薄壁件也随处可见,比如不断变薄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产品。薄壁类零件是机械制造行业中经常遇到的难加工零件,其外形复杂,制造精度要求高,往往加工工艺也比较复杂,如果工艺设计不合理,会造成产品薄壁处变形,加工表面接刀痕过大等现象,影响加工质量,甚至造成废品。在薄壁件的零件加工中,现阶段广泛使用高速加工中心进行加工,以满足高精度尺寸和表面质量的要求[1]。
如何在高速加工中心上既能加工出满足精度要求的零件,又能体现高速加工中心的高效加工效率,就需要在加工工艺上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以一铝合金薄壁件为例,从加工工艺优化着手,在分析存在接刀痕的原因后,提出解决接刀痕的工艺优化思路[2-4]。
1 铝合金薄壁件接刀痕现象分析
1.1 分析图纸
该零件毛坯为铝合金型材,尺寸精度符合要求,毛坯示意图如图1所示。零件四周和上表面凸台部分不需要加工,中间凹槽部位为本工序加工内容,中间加工部位表面与毛坯底面夹角为1.5°,加工部位表面粗糙度要求均为Ra1.6 μm,零件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零件年产量较大,为批量加工。
1.2 工艺准备
根据毛坯分析状态,确定以下工艺内容。
1)装夹方式。根据毛坯的特点,零件四周不需要加工,为防止装夹变形,影响加工精度,所以采用压板固定方式进行装夹,如图3所示。该零件为批量加工,在工作台X、Y方向安装定位块,以实现每次装夹的准确定位。
图1 毛坯示意图
图2 零件示意图
图3 零件装夹图
2)刀具选择。刀具的选择应根据被加工材料、加工设备、刀柄、加工内容等多项因素综合考虑,如下页表1所示。加工铝件时,为得到较高精度的加工表面质量,一般使用人造金钢石刀具或使用细晶粒的钨钴类硬质合金,并且不带涂层,刀具刃口锋利及表面光洁,以达到一个较低的摩擦系数,降低积屑瘤的产生。加工过程中,精加工刀具要选择小于加工部位最小圆角的立铣刀,根据零件图要求,该零件加工部位最小圆角大于R10 mm,在考虑经济成本的情况下,选用Φ20钨钴类硬质合金立铣刀,刀具型号为ECAH320-40/60C20CF-R02CIC08,为3刃铣刀,每齿进给量FZ=0.1 mm/r,进给速度为Vf=500 mm/min。
表1 刀具选择因素表
1.3 加工后出现的主要问题
零件加工时需要多次走刀才能完成全部底面的加工,加工完成后,对加工部位底面目视检测发现,刀具路径重叠部分存在接刀痕现象,用手触摸发现接刀痕更为明显,经采用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对比检测,表面粗糙度达不到Ra1.6 μm,无法满足零件的质量要求。发现问题后,首先更换同一规格的新刀具,进行再次加工,接刀痕现象仍然存在,零件表面质量并未改善,因此排除刀具磨损造成接刀痕的产生[4,5]。
2 可能产生接刀痕的原因分析
接刀痕的出现,对产品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产品的使用。在生产中应尽量避免接刀痕的出现。综合分析接刀痕产生原因与设备的状态、毛坯的状态、装夹方式、刀具路径都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2.1 设备状态对加工的影响
设备状态主要影响尺寸精度以及接刀痕的状态,从理论上分析,主要原因是:
1)设备的精度。机床主轴不垂直会造成圆跳动误差增大,主轴刚度、刀柄装配间隙也会造成接刀痕的产生。当主轴存在摆差时,底刃加工后的表面为凹弧,底面最高点和最低点就会出现差值,加工表面形成阶梯状。
2)设备的使用时间长短,立柱磨损,运动精度超差,机件配合间隙过大。
3)设备受强迫及自激振动等因素。实际加工时受切削和刀具精度等因素影响,加工时的精度误差比理论值更大。
2.2 毛坯状态对加工的影响
基准先行是安排数控加工工艺的一项重要原则,毛坯底面状态对加工产品的质量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该零件为薄壁零件,由于夹紧力的作用,当加工表面呈现凸起状态时,如图4所示,使得毛坯底面与夹具无法全面接触,影响了精基准的使用。另外在加工中零件加工部位中部为架空状态,加之材料厚度薄,刚性较差,加工时容易产生共振使加工表面出现颤纹,其次由于刀具经过架空部位时,材料变形产生下陷现象,刀具接触部位下陷程度不一,最终造成接刀痕不齐。
图4 毛坯底部变形示意图
2.3 装夹方式对加工的影响
装夹方式、夹紧顺序不当都会造成毛坯产生变形,该零件在装夹时,压板的夹紧顺序对加工产品的影响尤为重要,如果先夹紧7、8号压板会使毛坯较长方向的内应力无法释放,引起底面变形,达不到加工要求,直接造成废品。
2.4 刀具路径选择对加工的影响
随着CAD/CAM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自动编程软件进行程序的编制,以解决复杂特征零件的编程,尤其是在加工不规则曲面时,只要把曲面的三维模型创建好,在CAM模块设置好毛坯、刀具、加工方法、加工参数,就可以生成刀具路径,经后处理得到加工程序。采用自动编程软件进行编程、生成刀具路径,可以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但完全依赖自动编程软件规划刀具路径也是不可取的,通常需要进行优化。
生产中利用自动编程软件对该零件加工部位进行建模、生成刀具路径,下页图5所示刀具路径是生成的第一种刀具路径,此刀具路径在实际加工中发现如下几个问题:
1)由于使用环切法,刀具路径在零件中间部位步距不均匀,造成中间部位刀具路径重复现象严重,程序量较大且造成零件中间部位凹陷,进而造成接刀痕现象的发生,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2)生成的刀具路径在拐角部位,由于机床换向有停顿现象,所以容易造成过切现象,影响加工质量。
图5 CAM软件刀具路径1图6 CAM软件刀具路径2
图6是利用自动编程软件生成另的一种刀具路径,采摆线铣削法,此刀具路径在实际加工中,由于刀具路径密度高,表面粗糙度较好,基本没有接刀痕现象,但刀具路径过于密集后,会造成加工时间的延长,加工效率较低,一般不适合采用此类刀具路径。
3 接刀痕现象的解决方案
该零件的加工采用新进设备,设备几何精度、工作精度等各项精度均符合国标要求,故排除设备对加工的影响。综合分析得出造成该零件接刀痕现象和变形的主要原因为:装夹顺序的影响;加工刀具路径的不合理。针对以上原因,制定解决方案。
3.1 改变装夹顺序
装夹时先夹紧中间部位2、5号压板;然后逐步夹紧 1、6、3、4 号压板;最后加紧 7、8 号压板。减少了由于装夹不当造成的内应力,接刀痕现象得到改善,提高了加工精度。
3.2 优化刀具路径
在分析自动编程软件生成的两种刀具路径后,总结图5、图6两种刀具路径的问题,在保证零件加工质量要求的同时,尽可能提高加工效率。利用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相结合的编程方式,先进行自动编程粗加工,给手工编程留0.5~0.8 mm精加工余量,采用行切走刀完成精加工刀具路径,如图7所示。该刀具路径的优点是:
减少了底面中间部位刀具路径往复过多的问题,避免了底面下陷现象,不仅消除了接刀痕问题,提高了加工表面质量,而且刀具路径长度减少,提高了加工效率;刀具加工过程中在X、Y加工方向变换时,增加了圆弧过渡,避免了过切现象的产生,新生成的刀具路径工艺优化效果比较明显,达到了预期效果;合理设置步距减小接刀痕,得到较好的零件表面加工质量(精加工零件表面时,刀具的步距设置为刀具直径的50%~75%较为理想。步距太小,造成刀路增多,影响加工效率,步距太大则会造成接刀痕的产生,影响加工表面质量)。
图7 手工编程结合自动编程软件刀具路径
4 结语
薄壁零件加工后接刀痕现象比较严重,与设备状态、毛坯状态、工艺方法、刀具以及刀具路径的选用都有关系,需要综合分析考虑。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应遵循人机法料环的基本原则,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终找出解决铣削中接刀痕存在的根本方法。本文通过改变装夹顺序和优化刀具路径消除接刀痕现象的出现,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积累了经验,对类似薄壁铝合金型材铣削提供了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