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莞式慕课”:运用“互联网+”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2019-09-21黄振余陈月强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9年16期
关键词:民办学校东莞教育资源

黄振余,王 征,陈月强

(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广东 东莞 523000)

“莞式慕课”是东莞市行政主导下的本土化慕课改革,是在《东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打造东莞慧教育”发展战略的指导下,结合东莞教育发展实际,以“互联网+”创新驱动教育发展,整合利用慕课、翻转课堂等相关理念、思维和模式,全市统筹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促进区域教育公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构建教育教学新生态。

通过“莞式慕课”,东莞市探索了一条通过教育信息化来突破经济发达、人口倒挂地区教育均衡优质发展难题的新路径,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可借鉴经验。

一、时代背景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发展目标:到2022 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到2035 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众多人才的支撑。

东莞自2000 年开始快速发展以来,“人口倒挂”现象非常突出,外来务工人员众多导致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其随迁子女的教育需求急剧增加,截至2018 年底,东莞在校学生共155.05 万人,其中非东莞户籍学生117.7 万人,占比75.9%。为解决急剧增加的教育需求,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短时间产生了大量中低收费民办学校,数量远超公办学校,东莞共有学校1716 所,其中民办学校1217 所,占比70.92%;这些民办学校中,绝大部分属于中低收费,硬件较差,师资薄弱,教师流动性大,教育质量马太效应明显,义务教育阶段尤其突出,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有287 所,其中259 所属于中低收费,其在校生66.67 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人数比63.4%。从2015 年东莞市中考成绩看,中低收费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差异较大。

东莞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节点,因其地理位置和多年的发展,经济比较发达,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期望高,招生竞争激烈,家庭的校外教育开支高、时间负担重等现象成为社会较突出的问题。因为“人口倒挂”产生的教育不均衡现象相对严峻,粤港澳大湾区的部分城市也会面临相同的问题。

二、解决思路

为满足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迫切期盼,通常的解决思路是加大公费投入新建学校,但这一思路在东莞实施存在几个问题:一是解决所有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的公费投入较大,市财政无法短期满足;二是建设一所优质公办学校周期较长;三是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较大,建设大量新学校有风险。2015年,东莞市委市政府经多方论证,决定通过技术来化解难题,在东莞中小学开展慕课教育改革,命名为“莞式慕课”。

东莞采取这一措施有几大优势:一是教育信息化是时代潮流,信息化解决教育难题已有先例,东莞紧跟国家政策,一直很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二是东莞是不设县区的地级市,市教育局可直接对接到镇和校,能有效组织名优教师建设资源,再结合购买和引进等方式,快速汇聚优质教学资源;三是发挥信息技术快速有效、无限复制的优势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能带动当前中低收费民办学校和公办薄弱学校,甚至惠及千家万户;四是东莞经济发达,信息化建设基础较好,群众手机上网普及,教育城域网出口带宽40G,已实现全部学校千兆光纤到校、部分学校万兆光纤到校,构建了教育信息化基础应用环境。

三、措施与经验

慕课(MOOC)源于高校的大规模在线公开课,可汗学院的出现展示了在基础教育领域应用慕课的可行性。陈玉琨、田爱丽所著《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奠定了在中小学开展慕课教育的理论基础,汤敏的《慕课革命,互联网如何变革教育》指明了行动路径。《东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让每一个学生受到最适合的教育”的“东莞慧教育”战略。《东莞市慕课建设方案(2015-2017 年)》指明了“莞式慕课”的发展方向:一是继续提升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与应用水平;二是继续大力推进双师课堂、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总结推广工作经验;三是继续探索在线名师课堂、远程同步课堂的新形式和新方法;四是推动教育教学大数据建设与应用,支撑科学治教、因材施教。按照“系统规划、理念引领、先试先行、以点带面、科学稳妥、多元发展”的原则,坚持“开放、共享、创新、优质、均衡”的理念,以“互联网+”创新驱动教育发展,构建教育教学新生态。

1.统筹规划,以点带面,打造市、镇、校一体化的改革推进体系

为解决各自为战、重复投入、效益不高的教育信息化难题,东莞出台了《东莞市普通中小学慕课试点工作方案(2017-2020 年)》《东莞市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项目实施方案(2016-2020 年)》等文件,市教育部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顶层规划信息化,统筹和组织全市慕课教育改革试点,各镇街教育部门、直属学校成立改革试点工作小组,推进本区域改革试点工作。逐步确立了石龙、松山湖两个慕课试点镇(园区)、117 所慕课试点学校、40 所教学资源深度应用试点学校、10 所翻转课堂实验校,系统化、规范化推进慕课改革。

2.汇聚资源,上下联动,构建一体化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为解决教学资源不足、难以分享应用的问题,东莞市投入近2 亿元,按照“适度超前”原则夯实“三通两平台”,消除信息孤岛,保障教育系统网络信息安全,以奖励补贴的形式提升薄弱民办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累计85 所中低收费民办学校获得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奖励金共计4824 万元,带动全市公办、民办学校设施设备均衡发展。

“莞式慕课”的推进还需要海量的优质教学资源作为支持。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示范应用,通过采购、引入、自建等方式相结合,形成了国、省、市、镇、校一体化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由市教育局教研室牵头,通过购买、引进等方式,加强资金集中使用,统筹教学资源建设,通过东莞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res.dgjy.net)和东莞市教育局教学资源应用平台(dg.etiantian.net)向全市师生共享。目前已汇聚了优课微课5.3 万节、各类数字化教学素材60.2 万多条、电子期刊图书4000 种、市图书馆、百度文库、知网文献等“教学研”资源,与网易慕课(中国大学MOOC)合作搭建了符合普通高中、职业教育、终身教育学习生态的东莞慕课平台,实时引入经教育部认定的2500 多门优质慕课课程资源,310 万东莞师生、家长“一人一号”,可以免费使用。

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还充分调动了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一是结合国家“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开展优课征集和评选,建设和共享了一大批优课资源,如在2014-2017 年全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全市晒课率达75.9%,省级优课和部级优课数量连续三年名列全省前茅。二是每年举行一次的全市优秀慕课创新案例评选活动,近三年来共征集了800 多个慕课创新案例,充实了优质教学资源库。

3.应用驱动,研训推进,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推进“互联网+教育”实践

慕课的难题在于“辍学率”高,过往各地区数字化教学资源也存在“建而不用”的窘境,“莞式慕课”将最大的力量放在推动应用上,2015-2018 年东莞市教育局关于“莞式慕课”的工作发文共95 个,其中84 个与推动应用有关,占比88.4%。通过制度引领、行政考核和业务研训三管齐下,制定“莞式慕课”资源建设与应用长效工作机制,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性,设置工作考核指标明确各级教育行政人员的工作重点,发挥教研员、省市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骨干教师力量示范引领,合力推动应用。

“莞式慕课”在实践中逐步建立了“优质教学资源长效供给、优质教学资源深入应用”两种机制,确立了“双师教学、在线名师课堂、远程同步课堂、翻转课堂”四种教学范式,建立了“慧教育·慧资源·慧应用”“慧教育·融合创新”“莞师·慧课堂”“莞师·慧教研”“慧资源·创新案例”“慧资源·精品微课”“慧学习·东莞学堂”“慧学习·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八个专题项目,构成了图1 所示的“莞式慕课”“二轴四梁八柱”实践体系。“莞式慕课”八个专题项目的功能分类见表1。

图1 莞式慕课“二轴四梁八柱”实践体系

表1 “莞式慕课”八个专题项目的功能分类

(1)双师教学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于一些重难点内容或重复性内容,让学生观看微课或优课视频进行学习,再进行问答互动完成作业,由视频中的教师和现场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来讲,双师教学通过发挥教师的互补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学习成效。对教师来讲,“双师教学”能够课课示范,使民办教师得到陪伴式的结对指导,更精准有效,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2)在线名师课堂

组织省市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骨干教师,通过网络直播互动授课,学生在学校或家中通过台式电脑或移动终端进行在线学习,既有全市统一的必要性课程,也有按片、镇、校、年级、班、学生等不同学情定制的课程。这显著扩大了名师资源覆盖面,发挥了名师价值,有效解决了名师资源相对不足、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3)远程同步课堂

异地的两个录播教室,通过网络实时同步声音和画面,教师身处其一,就可以同时为两个教室的学生上课,师生、生生之间可进行实时交流与互动。目前该方式已在我市广泛用于送课到校活动和网络教研活动,这有利于降低活动成本、提高活动效率和显著扩大活动参与面。

(4)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学习前置、作业在课堂上合作完成的教学模式,是教学资源丰富、师生信息化素养高、配备智能化学习终端的学校主要的改革应用方向。

四、实践成效

1.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提高了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在于化解存在的教育供需矛盾,通过教育信息化破解制约我市教育发展难题或教育供需矛盾,是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抉择。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政府要为公众提供基本的、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莞式慕课”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学教研资源,向薄弱镇街、薄弱学校和薄弱教师、后进学生推送,有效地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优质的教育。

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目前总访问量超过500万次,2018 年有针对性地面向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累计送课到校9443 节,免费推送超过40 万个数字教学素材,有效扩大了优质资源覆盖面。

2.推动公、民办学校均衡、优质发展,提升全市整体办学水平

(1)提升中低收费民办学校教师专业水平,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在参与“莞式慕课”改革过程中,中低收费民办学校教师在专业成长中发生了变化:从授课演绎者到教学组织者,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从单打独斗走向集体备课。这些变化明显提升了民办教师专业水平,在市教育局组织的面向公、民办学校的“莞式慕课”满意度调查中,中低收费民办学校教师认为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学效率“提升明显”的均在95%以上。

中低收费民办学校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直接推动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表2 中我市近三年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统计数据显示,中低收费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差距逐渐缩小,其中2018 年中考总平均分差距缩小44.9 分。如石龙明德小学是我市收费最低的民办学校之一,通过慕课教学改革,学校成绩已在石龙镇公民办小学中名列第二,教师凝聚力强,社会评价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此外,许多民办学校在推进慕课改革过程中,通过自主增加投入和用好政府专项补贴,购置了更多的信息化教学设备,改善了教学环境,吸引了更多生源;还有一些民办学校主动承办市级、片区级、镇级教研活动,增强了校内教研氛围,扩大了社会知名度。

表2 近三年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统计表

(2)推动智慧教学深入人心,营造了良好的智慧课堂建设氛围

全市各镇街、园区已形成慕课教学的良好氛围,不少学校在“莞式慕课”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许多个性化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操作性强,实效性高,取得了良好效果。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尝试和运用,表3 中近三年莞式慕课创新案例研究方向统计显示,参与的教师中,探索双师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占68%以上。

表3 慕课创新案例中的改革趋势

(3)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满意度高,形成良好的社会口碑

2016 年6 月,在市委政研室组织的面向家长和教师的“莞式慕课”满意度调查中,家长和教师的满意度分别为97.44%、92.75%。

2019 年3 月,市教育局对来自全市34 个镇街(含直属)的各学科2.1 万名公、民办教师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统计,教师对莞式慕课“慧教育·慧资源·慧应用”项目总体满意度达97.4%。对来自全市34 个镇街(含直属)的16 万名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统计,学生对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学习的总体满意度达96.5%。对来自全市34 个镇街(含直属)的311 所学校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统计显示,学校对项目总体满意度达99.3%。

五、意义与价值

东莞通过“莞式慕课”打造了教育资源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良性流动的闭环,形成了新生态的教育骨架;通过“莞式慕课”的四种范式创新,聚焦课堂教学改革,建设智慧课堂,加速各要素融合创新,形成了新生态的教育内核;基于信息化平台,通过教研员、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骨干教师团队创新教研方式,引领数字化教育资源特别是教学教研资源流向,冲破校际壁垒,不断扩大教学教研等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了公、民办学校教育教学均衡发展的信息化路径,形成了“莞式慕课”新生态的教育灵魂,指向“每一个学生受到最适合的教育”,最终推动教育在“互联网+”时代均衡优质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启动,类似东莞因“人口倒挂”带来的教育需求急剧增加的区域会不断出现,“莞式慕课”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个有用经验。

猜你喜欢

民办学校东莞教育资源
物理教材中STSE教育资源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东莞振宗机械展
东莞固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全国近两成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
广西:民办校可由营利性转非营利性
四川成都:民办学校党建工作推进会
东莞可园琴事
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获通过
利用乡土教育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