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分析
2019-09-20段红艳
段红艳
无论是哪种思想理论绝非凭空产生,其起源为对社会发展经验的总结和社会实践的科学认识。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类关于生态思想的优秀成果充分继承下来,为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也是我党执政思路的重大转折之一。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为作为大自然的产物,人可以将自然进行改造。因此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发展存在着和谐与冲突性,即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各自辩证统一。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角度,以丰富多彩的思想内容拓宽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事业,提供了科学的实现路径。本文针对其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进行分析。
1 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根据我国当前阶段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的一种全新发展理念,其实践意义包括:一方面提供科学的发展指南给党和国家的发展,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才可以使经济社会得到健康的发展,改变人们过去对生态环境的错误观念及态度,才可以和自然和谐相处;另一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有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价值目标是民主、富强、文明、和谐,这其中也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自然界提供的生活生产资料,因此必须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再者当前我国资源环境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突出,对石油等重要能源的依赖度上升,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问题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强,这对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要求和实践路径
2.1 把握人类文明發展大势,使时代价值凸显
对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仔细观察,无论是文明四大古国的任何一个国家,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平原地带均是这些国家的文明发源地,导致这些国家文明衰落的重要因素是生态环境最终受到严重破坏。通过深刻的思考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习近平总书记将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文明发展两者间的关系进行了高度概括发展两者间的关系进行了高度概括:“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从古至今人类文明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得到了科学总结,因为表现出对生态文明发展趋势的思考和认识的理性与清晰性,同时社会文明兴盛与衰亡时生态文明具备的作用规律揭示出来,具备的历史属性得到指明。
2.2 彰显人民利益的同时,揭示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总书记在2013年4月海南考察时强调的公共产品和民生福祉问题,将人民生活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的重要性充分强调,极好的回应了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活环境的愿景,有助于党和人民对生态文明建设形成统一清晰的认识。其次社会经济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总书记将“绿水青山”、“蓝天白云”作为“长远发展的基础”,认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为该地区的发展和竞争提供动力,这些思想为可持续发展的深入理解认识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和重要启示。最后是民心民意与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总书记提出的“环境保护和治理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将总书记高度关注人民与社会关心及反映的突出环境问题,对民生基本衣食条件表达了深切关心。
2.3 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总书记提出的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措施和方向,将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如何平衡问题提出,明确责任态度,通过借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对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进行比喻,主张两者要有一致的步调,并相互依存。同时指出实行最严格严密的制度与法治,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需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2.4 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通过制定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将其作为系统的整体并使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中融入,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落实到位,微观中的生产、分配等流程实施到位,宏观与微观相辅相成,严格遵守各种自然资源的红线指标,守好生态文明的底线。在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基础上对自然规律严格遵循,进行开发、利用、保护,统一由单个部门进行监管,避免失当统筹引发生态问题。通过新的理念和思路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措施,使资源的消耗率降低,使单位消耗资源产生的经济价值提升,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3 结语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绝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将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落实到实处。通过与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相结合,提高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并促进其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才能使自然与人类社会的根本和谐状态得以实现。
本文系黄冈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度校级科研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研究项目编号:2018C2012102。
(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