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情画意涤人心

2019-09-20程萍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新教材中华诗词

程萍

摘要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融入教材中,努力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巧用古代诗词、历史人物、美德故事等,能使课堂达到“诗情画意涤人心”的效果,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于学生内心,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道德与法治 课堂 道德情感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民族性”。这一原则着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核心素养研究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应充分体现民族特点,确保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同时道德与法治学科要求全国统一使用统编教材。新教材的一个重大特点就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融入教材中,努力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因此,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要有效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课堂,让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于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内心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成為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一、巧用古代诗词,丰富情感体验

朗朗上口、流传至今的古代诗词承载着古人的思想观点,负载着传统文化的信息,许多古诗词里所蕴含的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人生哲理和道德与法治的德育内涵是一脉相承的。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涯中或平时生活中会接触到许多古代诗词,同时学生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和练习,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能初步感受和体验古代诗词中蕴含的深意。同时在道德与法治的新教材中,与课题相符合的古代诗词多次出现,如正文部分、单元导语部分、相关链接、拓展空间等处,据笔者统计,在目前已有的七、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共收录古代诗词语句70多句,这些诗词都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和精髓。

如在七(上)《享受学习》这一框题的第二目“学会学习”中,古诗词出现了三次,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诗句来引导学生欲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来引导学生明确欲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来启发学生意识到学会学习,还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恰当地使用这三句古代诗句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思考自己面对困扰时,该如何学习,从而引领学生的长远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挖掘诗词的思想内涵,使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和活力,一方面让学生明确学会学习是一件长远且需坚持的事情,另一方面让学生从古人的思想文化中发现启迪和指导自己生活的智慧,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

二、巧用历史人物,汲取榜样力量

从古至今,历史人物千千万,而榜样应是一面旗帜,引领人们前行。新教材选取了很多位著名历史人物的小故事,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在众多人物中需要寻找到适合课堂、符合学情、符合教学内容、贴近现代生活的典型人物,帮助学生感受典型人物的正能量,突出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如在进行八(上)《尊重他人》这框的教学中,教师可选取我国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作为切入点。有一定文化储备的学生都知道他,选取他的故事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他与打枣老妇人之间的故事,会引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一位大诗人与一位老妇人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教师可事先将此故事题目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查阅寻找相关内容,特别是二人之间交往的细节,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描述。一方面引导学生寻找杜甫的“从不干涉”到提笔给亲戚写劝勉诗的行为。另一方面让学生对杜甫的行为进行思考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杜甫将心比心的情感,学习杜甫理解他人、包容他人的品质。以古观今,推己及人,将杜甫待人方式的初衷作为一面镜子,反观自身,联系现实,从他身上汲取一种动力,激励学生不断成长,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发展。

三、巧用美德故事,促进道德践行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国家丰厚的文化宝藏之一,数千年来,它一直是华夏儿女精神世界的支柱。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是一个个反映我国历史上不同时代体现出高尚道德的小故事。由身心发展特点所决定,学生喜欢读故事,乐于与同伴分享故事及谈论心得。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分享一些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适合课堂教学的美德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的魅力,挖掘故事中的思想深度和传统美德,有利于给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以人生方向的指导、人生智慧的启迪。

如在八(上)《诚实守信》这一框题中,教师首先要知道诚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寓意丰富,“诚实守信”既是当代社会的一种道德规范,同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的一项重要美德。在这一框题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事先准备诚信美德小故事当堂分享,从生活中、历史中探究诚信的重要意义;教师也可通过诚信美德故事的展示,或者制作诚信品质“古与今”的小视频,如从古代的“季布一诺”的故事,到如今“百年老字号”的经营故事,再到当代道德模范替儿还债的故事,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诚信之美,自觉将诚信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成尚荣先生认为“不教之教是核心素养的教学实现方式”,而新教材同时重视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初中学生品德发展。传统的说教和灌输显然不适合现今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通过不同载体的呈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起到“诗情画意涤人心”的效果,切合学生真实生活,既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又让学生将传统之美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去,践行优秀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陶冶情操,达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七中学)

参考文献:

[1]张建武.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N].太原日报.2014-12-12.

[2]王洪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的课堂渗透与实践研究[J].教育科学[J].(全文版),2017(1).

猜你喜欢

新教材中华诗词
地理新教材封面图像解读
诗词书法作品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诗词篇】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