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是为了走进名著
2019-09-20田耳凤
田耳凤
上课之前我给学生做了一个问卷,问他们期望田老师怎么讲这一节课。孩子们说不希望是中考复习课,也不希望是中考习题课。那这节课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我灵机一动,把学生贴在教室瓷砖墙上的作品,当成了我课堂上的主要素材。用孩子们的作品来组织课堂就成为我本次上课的主要特点。
课堂的第一个环节,考查学生对《朝花夕拾》十篇文章内容的了解,让学生们自编形式多样的考题,通过这些考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基本了解了学生对十篇文章内容掌握的大概情况。
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重新编排十篇文章的顺序,目的是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大体分类。
第三个环节谈作者鲁迅对文中人和物的情感,抓住“爱”与“憎”两个方面,同时截取一个主要人物阿长作为典型代表。课上为大家展示连环画并讲解的学生叫车惠真,她是我们班的绘画小能手,上周布置文化墙作业时她就上交了这一份连环画,我看了以后惊喜万分,立刻扫描,就成了我今天课堂的组成部分。我相信一个孩子能画出文中的故事,能画出人物的神态,并且以连环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她定是读懂了。
第四个环节也是本节课最主要的环节,即统编新教材中提出的“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要求。名著要“整本书阅读”,“整”具有完整、整体的意思,既包括对全书脉络的通盘把握,也包括对全书内容的拓展思考。《朝花夕拾》是由十篇相对独立的文章组成的,它不同于其他名著有明显的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怎么把它们整合到一起呢?应该说也是学生所填的表格,给了我一个启示。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我出了一道题——在重读《朝花夕拾》时你有没有新的发现?有一个学生把十篇文章里面鲁迅所提到的书名做了一个罗列,他惊喜地发现,这里面暗藏了一份书单,这份书单里面有对扼杀儿童天性的封建教育的批判。这样一探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二十四孝图》中的相关片段就接踵而来,采用这种“勾连整合”的方法就把这些文段串联在一起了。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分析虚伪的孝道以及虚假的医道等,这样的“勾连整合”是不是就契合了“整本书阅读”呢?还有待专家批评指正。
第五个环节,我结合时代背景,让学生明白作者写《朝花夕拾》的最终目的。《小引》中“纷乱的世界”和“闲静的世界”恰恰是作者所处的现实世界和他理想的世界。作者写《朝花夕拾》的目的应该是多元的,与回忆相关,与现实相关,与作者的品格相关。本课旨在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们明白随着年龄、思想和境界的成长,许多经典的名著会常读常新。许多时候我们做了一点点尝试,只是為了与名著更接近一步而已。
(本节课为活动展示课之一,执教者为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