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品管圈管理模式的应用
2019-09-20金娟
金娟
[摘要] 目的 分析采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临床神经内科的护理服务工作进行管理的效果。方法 2016年10月—2018年10月选择在该院神经内科工作的护理人员48名,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24名)和研究组(24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对护理服务工作进行管理;观察组采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护理服务工作进行管理。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对护理工作管理模式的满意度达到95.8%,高于对照组的79.2%;管理干预前后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考核评分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工作中差错性事件仅发生1例,少于对照组的4例。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临床神经内科的护理服务工作进行管理,可以减少工作中的差错性事件,提高相关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使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 品管圈;护理;差错性事件;满意度;神经内科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6(c)-0113-02
随着近年来神经疾病发病率水平的不断升高,常规护理模式一般情况下并不能够完全适应广大临床患者的实际需求,因此,对传统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更新,进一步开发新型护理服务模式,对神经内科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3]。2016年10月—2018年10月该文分析采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临床神经内科的护理服务工作进行管理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院神经内科工作的护理人员48名,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24名)和研究组(24名)。对照组中男性2名,女性22名;神经内科工作时间1~19年,平均(5.6±0.8)年;年龄22~47岁,平均(29.8±5.6)岁;本科学历者15名,本科以下学历者7名,本科以上學历者2名。研究组中男性3名,女性21名;神经内科工作时间1~21年,平均(5.7±0.9)年;年龄21~45岁,平均(29.7±5.4)岁;本科学历者13名,本科以下学历者8名,本科以上学历者3名。数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对护理服务工作进行管理。观察组采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护理服务工作进行管理:(1)成立品管圈管理工作小组:由医院神经内科的护理人员组成,护士长担任辅导员,主要负责对护理工作的整个过程进行具体的监督与指导。选举一名护理工作骨干担任圈长,负责对活动的具体内容进行制定与安排。剩余护理人员作为圈员,主要负责对圈长所安排的所有活动内容予以执行,共同协商之后确定圈名。(2)活动主题的制定:在日常工作中要积极组织开展圈内会议,全体圈员都要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列举出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工作中所常见的问题,科学使用主题评价表,圈员从问题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可行性等多个方面对每次活动的主题进行确定,分数等级分别设定为5分、3分、1分。得分最高者最终会被确定为活动的主题。(3)制定活动的计划:品管圈每隔2个星期组织进行一次圈内会议,圈长要负责对圈员的建议进行收集,对于存在的一些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制定出相对较为合理的工作计划表,以确定主题、确立目标、实施计划、分析问题、拟定对策、确认效果、经验总结等为主要内容。每项工作每个问题需要保证具体到个人,真正做到人人都能够参与到活动当中来,使圈员的积极性与责任感得到显著性提升。(4)原因分析:圈员要根据个人在实际工作中所总结的经验,从自身、院内、器械、管理等多个方面出发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对护理质量较低的具体原因进行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护理人员: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对风险发生的预判能力较差,缺乏足够的沟通能力;②患者及家属因素;③管理:没有能够制定出相关的制度,宣教工作落实不到位。(5)护理措施的实施:①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对其情绪变化进行密切观察,给予充分关心与鼓励,减轻心理压力,使其以积极心态配合治疗,在进行交流的时候,语气要尽量平和;②圈员培训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基础知识等;③规范护理工作管理制度,保证责任到人,根据患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其实施健康教育。辅导员要严格执行监督职责,定时对宣教结果进行考察;④实行弹性排班制度,使晨晚重点时间段的人手尽量增多;⑤进一步完善相关考核制度,将考核评分与护理人员的绩效充分结合,使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热情得到充分的强化;⑥圈员之间要保证做到互相帮助、学习,取长补短,使自身护理工作业务水平得到显著性提升。
1.3 观察指标
①对护理工作管理模式的满意度;②管理干预前后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考核评分;③工作中差错性事件发生情况;④管理计划实施总时间。
1.4 满意度评价标准
通过不记名打分问卷(100分为满分)的形式,在管理模式实施3个月后,对满意度进行调查。不满意:<60分,基本满意:≥60分且<80分,满意:≥80分[4]。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护理工作管理模式的满意度
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管理干预前后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考核评分
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具体数据见表2。
2.3 工作中差错性事件发生情况
研究组工作中差错性事件仅发生1例(4.2%),少于对照组的6例(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1,P=0.041)。
3 討论
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的病情表现相对较为复杂,以脑血管疾病最为多见,该科室所收治的患者的年龄普遍较大,病情表现危重,治愈所需时间较长,通常情况下还会伴随存在意识障碍等多种相关并发症,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消极情绪的可能性较大[5-7]。在此期间,相关护理人员不仅仅要对患者的身体给予充分的照护,还要对其情绪给予适当的安慰,护理工作量也就会加大,对护理技术所提出的要求较高[8-10]。通过进行该次研究,可以充分说明,采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临床神经内科的护理服务工作进行管理,可以减少工作中的差错性事件,提高相关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使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 庞珂,柳欣,李懿,等.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健康宣教满意度中的应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 10(12):1399-1411.
[2] 韩淑鸣.品管圈在神经外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6,9(21):50-52.
[3] 姚天芳,陆云.品管圈护理模式对神经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4(47):180-181.
[4] 赵庆华,肖明朝,刘捷,等.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4,12(6):94-96.
[5] 盛淑.品管圈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6,8(15):196-197.
[6] 刘芳.护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2(3):141-143.
[7] 陈芳艳.品管圈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4(36):7460-7461.
[8] 康艳,王莹.品质管理圈活动在降低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7):495-497.
[9] 杨巧华,魏彩第,张敬伟,等.团队管理模式在强化急救护士法律意识及防范护理纠纷中的效果评价[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6,36(4):389-392.
[10] 丁玲芳,陈俊国,贾亚平,等.危机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有效性探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8):1402-1404.
(收稿日期:2019-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