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小学德育教学的路径探析
2019-09-20王志敏
王志敏
[摘 要] 小学教育不仅包含了小学基础知识教学,还涵盖了德育教学。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能够使学生在夯实基础的过程中,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本文从优化小学德育教学内容、改善德育教学模式、进行小学德育教学实践三个方面来探讨创新小学德育教学的路径,为小学德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教育;德育教学;创新教学
小学阶段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及个性塑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完善教学方式,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不断成长,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一、优化小学德育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契合
当下,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内容,多停留于课本,學生所能够接触到的德育知识也只有课本知识,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一些课本知识也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使得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内容达不到学生的学习所需,这就使得小学的德育教育出现形式化教学的困境,让学生缺乏兴趣,进而导致学生在德育教学方面的部分缺失。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升,优化小学德育教学内容,将生活与德育教学相联系,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同时,也能够吸收随着时代发展所带来的新的社会要求,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知识拓展及课本知识牵引,将课本中提到的与当下社会要求相契合的或没有提及的知识点,引入课堂中,如在讲解“诚信”一词时,可以让学生就身边的情况举例,怎么做才是诚信,做到诚信我们能够收获什么?等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参与其中,得到充分的思考。同时,还应当将学生感兴趣的,又与德育教学相契合的内容导入课堂教学之中,为提升学生德育教学课堂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学习德育知识内容有一定的帮助。
二、改善小学德育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充分吸收
不同的教学模式,在不同的课堂中有着十分不同的效果。选择合适的德育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改善小学德育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思考、反馈及吸收知识,让学生可以将德育教学的内容吸收成为自己道德素养的养分,保障学生未来道德素养的良好发展。在德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将自己的感悟与见解融入课堂之中,要客观地将德育内容在课堂中展现出来,同时,授课过程中需要多使用与学生对话或学生与学生讨论、对话交流等方式。如在学习某一个知识点时,教师举例说明之后,要留给学生时间去思考,让学生分组讨论或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并让每一个小组推选出一名同学进行全班分享,在这一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回答是否偏出了现代社会对价值观的要求,注重对学生们的引导,尊重自主思考后的结果。在德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将所要讲授的内容通过音频、视频等方式展现出来,对学生再以阐述、引导,也能够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实现对学生进行德育内容的教学,通过听觉、视觉和思考的同步进行,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清楚相关概念;其次,可以在课堂中举行相关的辩论赛,让学生自行收集资料进行辩论,在激烈的辩论过程中不断提高个人的道德素养。
三、进行小学德育教学实践,培养学生道德情操
理论联系实际,需要课程学习同社会实践相结合,小学德育教学也应如此。在一些特殊日子或提及相关学习内容时,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在提及孝道时,可以让学生回去给父母洗脚或者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国庆节到来之际,可以安排学生自行去搜集相关材料,来班上进行“我爱我的祖国”等主题演讲活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也要向学生强调乐于助人等良好习惯。针对小学生的德育教学并不能仅仅只是学校进行教育,还需要学校和家庭进行合作,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在家庭里,父母等长辈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家长在家庭中需要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中,改善个人的道德素养。因此,家校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实践活动,能够进一步的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小学德育教学应当以小学生发展的特点入手,结合时下社会需求,创新选择合适的德育教学模式,优化德育教学内容,以家校合作为导向,充分鼓励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社会实践活动。将现实生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可以尽可能地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以贴近生活的方式,让学生将德育内容充分吸收,为学生道德品行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从而实现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为祖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骆国权.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16)
[2]朱培贤.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德育教学渗透[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3).
(责任编辑:文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