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生命到生活:小学语文“小戏剧”课程

2019-09-20彭新贵黎康华

广东教育·综合 2019年8期
关键词:年段戏剧课文

彭新贵 黎康华

为激发师生的生命活力,盛丰小学近年来努力优化课堂生态流程,着力构建基于师生生命成长的生态课堂。对于如何激发师生生命活力这一问题,学校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十分喜欢表演课本剧,在表演过程中会自觉调动所有能力和热情,投入剧本的编排和表演中,学习变为一件快乐和自然的事情。于是,学校提出“小戏剧”课程的构建。

所谓的“小戏剧”,并非专业的“小剧场戏剧”。“小戏剧”的“小”表现在:剧情短小,只要能解决教育教学中一个或几个问题即可;演员人员构成精简,只需饰演文本出现的或想象相关的角色即可;所需舞台、道具少,只需再现文本情境有助学生正确理解文本、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即可。“小戏剧”课程就是教师根据“小戏剧”形式,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将戏剧作为教学媒介,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校本课程。“小戏剧”课程的开发首先要突显教师教学设计的智慧——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以及重难点选择不同类型的“小戏剧”;学生在编演“小戏剧”过程就是成为学习主人的过程,为了演好角色、打造剧本,他们全身心投入,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并注重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运用于剧本的编演,不断丰富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最终促进语文素养乃至人格的全面提升。

一、“小戏剧”课程内容体系

“小戏剧”课程内容分为低、中、高三个年段。低年段课程重点指向研究故事基本情节和人物对话。低年段学生的学习是动作、形象优先的。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只有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对于语言建构与运用,将《小蜗牛》(一年级上册)的教学目标设置为:抓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对话,借助图画、生活经验演绎故事,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中年段课程重点指向研究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学生已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意识,渴望别人的关注和赞扬,对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开始有了想要表达的想法和情绪。模仿文本中主人公怎么说、怎么做的生存状态,是中年段学生的学习优势。如对于思维发展与提升,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三年级下册)的教学目标设置为: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在演一演中感知想象的趣味性,从而激发想象的兴趣。

高年段课程重点指向塑造人物形象、探究人物内心情感变化方面。学生已具备相当的感受情绪、表达情感的能力,可选择一些文学作品,通过充满灵性和温度的文字,用孩子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将作者对生活的感受表达出来。每次对“小戏剧”的创、编、演,其实是走入了另一个人对生活的感受,这种感受是对美、对个人情感的初次触碰。如对于审美鉴赏与创造,将《穷人》(六年级上学期)的教学目标设置为:运用戏剧独白和对白的形式来表现桑娜和渔夫勤劳、淳朴和善良的品质,感受普通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人性美。

二、“小戏剧”教学类型

1. 故事型小戏剧

对于一些情节性较强、道理较为浅显的课文,如《陶罐和铁罐》《亡羊补牢》等课文,适宜改编成剧本再让学生演出来,可以称这类小戏剧为“故事型”。在起步阶段,教师以课文为蓝本教导学生如何改编成剧本,然后根据学生展示情况适时指导表演的站位、动作和情节设计等,经过一定的练习后,学生可以自主操作。故事型小戏剧旨在将纸面的阅读转化为调动学生思、读、写、记、说、表达、合作等多方面综合训练的实践活动,对于学生把握情节逻辑、促进语言内化、深化故事理解有明显作用。

2. 导问型小戏剧

在学习课文之初,围绕课文重点、难点问题而编排的、能起到提纲挈领导学的小戏剧,可以称之为“导问型小戏剧”,这类小戏剧适合用于有情景创设需要,或者文章中心突出的课文。

3. 拓展型小戏剧

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理解,围绕课文的中心或重点问题改编或创编的一段小戏剧,可以称之为“拓展型小戏剧”,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心思想的把握以及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这种类型适合有故事留白的课文以及有深刻含义句子的课文。

4. 导学型小戏剧

这种类型特点是小戏剧不用预先排练,而是在教师的主导和串联下一点一点推动教学,一点一点让学生加入故事中来。小戏剧的目的是塑造情景,让学生整堂课置身于情景之中。这种类型多用于低年级,因为他们学习能力较弱,通常由教师领着学生边学边演。演,是为了内化语言以及突出文章表达特点。

5. 展示型小戏剧

这种类型的小戏剧,一般用于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环节一般是课前由教师编写导学案,指导学生自学;上课后,小组展开讨论;最后是展示环节。为了配合展示需要,一般要使用讲解图、讲演道具等工具,台上与台下学生可以互动。

6. 习作型小戏剧

小学生的作文往往缺乏动作、神情、心理等细节描写,课题组针对此问题,采取了“以演导写”的方法训练细节描写,效果十分好。其操作也十分简单,教师只需提前5到10分钟训练指点学生动作即可。上课之初,教师请出表演者表演一段情景,教师提出观察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在教师点拨下针对情景表达的动作、神态、心理进行写作。小戏剧帮助学生在头腦展开情景画面,再在教师指引下聚焦细节,因而注意了以前被忽视的细节。

责任编辑 黄铭钊

猜你喜欢

年段戏剧课文
有趣的戏剧课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对农村小学高年段读写结合教学的思考
背课文的小偷
农村低年段童话体写话教学探究
把握年段特点 做好班级管理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戏剧类
同课异构,探寻不同年段文言知识序列——“语文知识”内在序列探索之“年段知识的衔接”研讨专题